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要說手機芯片之爭,從來都是你追我趕,非要拼出個你死我活的,2019年依舊是個競爭激烈的一年,先是年中華為推出了自家的中端神U麒麟810,再到年末高通推出了同為中端神U的驍龍765/765G,手機芯片更新換代越來越快。

在以前或許我們能夠憑藉芯片型號去判斷手機卡不卡,但是在現在這樣的評判方法似乎已經過時了,經過幾年的發展手機芯片的運算處理能力飆升式提高,現在的廠商們在芯片上下功夫,是在保證處理能力強的情況下,更注重芯片在一些細節上改變去迎合用戶們的需求。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2019年度的兩大中端神U麒麟810和驍龍765G從工藝製程、核心能力、GPU、AI能力、跑分情況進行對比,看看這兩大中端神U到底誰更"神"。

工藝製程

驍龍765系列和麒麟990系列的芯片出現之前,麒麟810號稱是全球第四款7nm工藝製程的芯片,直到驍龍765G的出現,高通才擁有了7nm的中高端手機SoC,才能夠在中高端手機芯片上與麒麟810互相抗衡。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麒麟810為臺積電的7nm工藝,驍龍765G為三星的7nm EUV工藝,兩者均為7nm工藝製程,面積的縮小意味著可以在更小的面積內容納更多的晶體管和運算單元,並且速度更快,性能更強,功耗更低,能效比更高。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有所不同的是驍龍765G集成了驍龍X52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擁有更高的峰值下載和上傳速率,擁有出色的網絡覆蓋能力以及更好的電池續航,可實現端到端的5G連接。而麒麟810則不能支持5G,這也成為驍龍765的賣點之一。


核心能力

在核心方面,麒麟810採用了定製Cortex A76 CPU+Mali-G52 GPU架構,CPU採用"2+6"的設計,即擁有兩顆A76大核以及6顆A55小核,最高主頻可達2.27GHz,其中A55小核的主頻為1.88GHz。

驍龍765G採用的是八核Kryo475 CPU+Adobe 620 GPU架構,CPU採用"1+1+6"的設計方式,其實也是"2+6"的演化,擁有兩顆A76大核和6顆A55小核,最高主頻可達2.4GHz,其中A55小核的主頻為1.8GHz。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A76核心為目前旗艦芯片比如麒麟980和驍龍855採用的大核心,性能強勁給力。

GPU

GPU方面麒麟810採用的是定製的Mali G52,榮耀表示其性能相比驍龍730的Adreno 618提升26%,同時能效也提升了36%,在Kirin Gaming+技術的加持下,遊戲性能出色。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驍龍765G採用的是Adreno 620 GPU,對比驍龍730的Adreno 618 性能提升了38%,支持流暢遊戲、視頻渲染等特性還擁有更好的續航。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AI能力

麒麟810最強勁的性能之一就是其強大的AI性能,這次麒麟810採用了華為自研的達芬奇NPU,擁有更好的矩陣運算和處理能力,在拍照、後臺智能管理等各個AI處理場景下都擁有很強的AI性能。在AI Benchmark上,麒麟810的AI跑分超32000分,已經超越了驍龍855。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驍龍765G擁有全新第五代AI Engine,在和全新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的共同支持下,拍攝、音頻、語音和遊戲等幾乎每一項移動體驗均實現提升,全新低功耗傳感器中樞(Sensing Hub)讓終端能夠情境感知語音指令同時還不會消耗更多的電量。

驍龍765G不僅擁有強大的5G和AI特性,還支持部分Elite Gaming特性從而實現極致的遊戲性能。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跑分

如果非要拿兩顆芯片做對比,那麼跑分也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對比指標,也更能明顯的看出兩顆芯片在各項能力上的強弱。

根據魯大師近期曝光的驍龍765G、麒麟810的跑分對比來看,驍龍765G和麒麟810不相上下,但驍龍765更勝一籌。

從多方面對比,麒麟810和驍龍765G哪個更好?

數據顯示驍龍765G在CPU方面跑分為102766分,比麒麟810的104799分略少;在GPU方面驍龍765G的93632分比麒麟810的84064分多了9000+分,總體跑分驍龍765G為319398分,麒麟810為315147分,驍龍765G略強。

但如果要從實際使用來看的話,那就說不準到底孰強孰弱了。

總結

都是2019年度兩大中高端神U,通過對比發現高通再次勝出那麼一籌,同時在5G的佈局上廠商們又多了765G這個中高端神U這一個選擇,對於未來的市場發展來說驍龍765G則相對於麒麟810會更好點。

但不得不明白的是,此次的對比高通只是以相對微量的優勢勝出,競爭對手麒麟可謂是在身後緊追不捨,特別是在AI算法上面華為可謂是一直以來最拿手的一項。

兩大廠商的對決相互競爭也相互促進,或許這也是一種良好的發展狀況,我們應該感嘆如果少了這兩個對手其中的一個,或許我們終端用戶將會為此買更多的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