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寒風蕭瑟的景山上,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回望著淪陷的北京城,身上的那種無力感越發沉重,他想不通勵精圖治的自己為何會淪落至此,每夜的輾轉發側又有幾人知?昏庸?自大?那都是嫉妒的妄言。立志改革的少年橫添了多少白髮,推陳出新的自己終是白了少年頭。

明朝註定是一個無法變化的時代,從開國帝王朱元璋死後,這個帝國就容不下一次改革,即使再胸懷大志的皇帝面對祖制,都會隱隱生出無盡的挫敗感,只得順著慣性,在冰冷的金鑾寶座上等待著生命對自己的宣判。即便是萬曆年間的理財高手張居正也只能將這僵化的社會拽回到永不停歇的齒輪上,終究是無法撼動這一切的開始與結束。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朱元璋是歷史上有名的制度天才,他的天才在於他設計的制度持久耐用,哪怕皇帝是個“木藝”愛好者,這套制度也可以持續運轉下去。就像一臺年久失修機器,越來越耗油,越來越吃力,但如若指望想換臺新的,那絕對是痴心妄想。沒有人喜歡這套呆板的制度,可它越就在那裡扛過了風風雨雨。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黃仁宇先生曾做過這樣的評價,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藉著農民暴動而成功的朝代,在創始時便藉著農村中最落後的部門為基礎,以之為全國的標準。明太祖犧牲了質量以換取數量,才將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國家統一起來。於是乎,朱元璋就將中國變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農村集團,他憑藉著魚鱗圖冊將百姓分成了四種戶制,將百姓永遠釘在土地上,他的理想就是要將中國變成一個人人務農,人人只繳納農業稅的社會。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由於對外貿的無知,明朝始終無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貿易政策,哪怕一絲絲的變故都會動搖明朝的財政基礎,而這其中最大的變故來源於銀礦。

就在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伊始,他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流通的白銀不足。由於當時的蒙古帝國主導了元朝於中亞和西亞的貿易,在這過程中,使得元朝治下的白銀大量流向中亞和西亞。明朝的建立使得與中亞和西亞的貿易中斷,沒有了外部拉動的明朝立國伊始就飽受苦惱。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在這種情況下的大明,由於貨幣的嚴重短缺,導致其經濟長時間處在低迷階段,這才有了朱元璋封關閉海,將中原拉回中央集權帝國的最原始模式。直到16世紀,日本、美洲的銀礦開始流入大明,才使得大明的經濟得到緩解。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朱元璋制定的這套制度慢慢開始變得臃腫,面對紛繁的貿易與危機,開始顯得異常笨重。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由於黃銅作為貨幣時從來都不是白銀的輔幣,這就導致了我國自古就是奉行著兩套貨幣體系。銅錢作為百姓的日常消費使用,白銀則是更多是商人、國家的寵兒。中國本身的銀礦產量遠不敷使用,非常依靠外部白銀的流入,導致政府的控制白銀的能力自始就很有限。加之自古銅錢在民間的使用就隨季節性的,百姓向來都有儲藏銅錢的習慣。使得政府同樣沒有控制銅錢的能力。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失去了政府調控的金融體系,再加上明朝複雜的稅收系統,使得白銀與黃銅之間的兌換比例隨著時局變得極不穩定,當白銀上漲時,百姓所繳納的稅負便加重;銅錢下跌,百姓就更加困窘。在這樣雙重負擔的疊加下,使得明朝末期的百姓常常陷入水深火熱的困境當中。當這些問題再疊加上小冰河時期的到來,終於讓大明這臺老爺機徹底崩潰壞掉了。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者還是終結者?明朝或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悲劇

伴隨著明代的財政開支日益龐大、明末頻繁了叛亂使得本就不堪一擊的中央財政陷入無盡的死循環,政府只得依照老路,對民間實行加稅來擴大稅收,以此來遏制東北和民間的暴動,這使得本脆弱的明朝經濟變得舉步維艱。就在崇禎皇帝繼位後的第二年,隨著陝西旱災的爆發,民間起義鋪天蓋地的襲來,肆意的摧毀著朱元璋引以為傲的帝國,如今,那個令人耳目一新的皇帝再也不用辛苦地維持這呆板的制度了。


施展,《樞紐:3000年的中國》,廣西大學出版社,2018年。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第183頁。

郭建龍,《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鷺江出版社,2019年。

林滿紅,《銀線: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