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薪酬:让员工为自己干,主动自发工作,再不找老板要加薪了

  • 文/王刚

前言:人才往前一步是资本,往后一步是成本。

这句话怎么理解?举个例子:

某公司行政部王经理2015年工资6000元/月,王经理做事兢兢业业。老板很喜欢,觉得王经理很优秀,开会经常夸奖王经理。年底到了,王经理和老板说要加工资,要求加到8000元/月。老板心里不是很乐意,但觉得王经理很优秀,怕人才流失了,就勉强答应了。2016年,老板给王经理加了2000元/月,王经理很开心。工作是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但这时老板看王经理眼光就不一样了,觉得王经理不行,经常批评王经理。

王经理的困惑: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努力工作,为什么老板对我的态度截然不同了。

老板的心声:你去年就这么干的,现在我给你8000块,你还给我干6000块的活。

小结:增加工资而没有增加工作价值,人才就从企业的资本变成了成本,没有企业喜欢给自己增加成本。

激励性薪酬:让员工为自己干,主动自发工作,再不找老板要加薪了

员工要不要加工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价上扬,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实质每年都在给员工加薪,区别只在于加薪的幅度和加薪产生的效果。

工资要怎么加?

要避免上述案例王经理的问题,首先要实现人才的资本化。

  • 如果人才是成本:企业将为满足人才需求,付出越来越高的固定成本,承担人才不增值而带来成本持续累加的负担。
  • 如果人才是资本:企业就必须转变人才的角色,改变人才的驱动模式,让人才参与经营,承担经营责任、分享经营成果。
激励性薪酬:让员工为自己干,主动自发工作,再不找老板要加薪了

结语:改变,必须从机制入手!

思考:

企业如何给员工加薪?员工凭什么得到加薪?

  • 做事—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周末还在加班
  • 做价值—公司需要、岗位核心、重要紧急、计划高效
  • 做结果—产值、毛利、成本费用、品质、损耗、交货

企业应该以上给那项加工资?

我认为在当下中国的社会背景下,老板与员工是相对平等的交易关系。

既然是交易关系企业到底在向员工购买什么?

激励性薪酬:让员工为自己干,主动自发工作,再不找老板要加薪了

所以,薪酬=工作量=产值 + 价值

加工资要凭八条标准

  1. 我比过去做的更好;
  2. 我能满足有新的更高要求;
  3. 我的岗位新增了价值点;
  4. 我愿意做更多的事情;
  5. 我能做出超出标准的结果;
  6. 我能做到直接支持公司业绩增长的价值;
  7. 我的价值贡献超越我现在的薪酬;
  8. 我可以解决企业更多更重要的问题!
  • 除了这8条,你的工资都是被增长!

反思:任正非为什么要裁撤34+、40+的员工?

激励性薪酬:KSF薪酬全绩效模式设计

给员工加薪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既要让员工愿意为加薪拼命干,企业又能有更好的收益,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员工为自己加薪。不是老板加薪。

2、加薪多少,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

3、员工工资加了,企业利润也涨了,利益上是平衡的、共赢的。

激励性薪酬:让员工为自己干,主动自发工作,再不找老板要加薪了

在做薪酬设计时让员工的工资收入和他工作价值相结合。员工的收入增加和他的价值增加成同比关系的,当员工的价值不断的拉升的时候,他的增加工资就会留出了空间,当他的收入增加和价值增加成同比时,员工加的工资越多,企业增加的利润就更多。

多劳多得,实现:薪酬=工作量=产值+价值

案例分析:激励性薪酬模式,如下图

激励性薪酬:让员工为自己干,主动自发工作,再不找老板要加薪了

  • K1销售额:平衡点784519元,每超400,奖励1.5元;每少400,少发1.5元
  • K2毛利率:平衡点49.33%,每多0.1%,奖励7元;每少0.1%,少发7元
  • ……

激励性薪酬设计关键点剖析(以K1销售额为例):

1、平衡点取值为历史过去12个月的历史均值

这家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为稳定。平衡点取历史均值,这个数据是之前员工做到的,以它为支点,超过了,代表员工做的比以往历史水平好,给与奖励;反之,就会少发;这样的考核没有对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过去对比,做的比过去好,还可以奖钱,这种考核员工内心是认可的;而且要做的比过去好了才加工资,也解决了老板被动加薪的困扰。避免了给员工增加了工资,干的活却还是一样的局面。

2、激励的力度

激励的力度可以通过刻度和尺度来调节:本案例是超过平衡点后,每多400元,奖励1.5,反之少发。激励的力度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激励的幅度来把控。

一般能直接反应经营结果的指标,激励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