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余光中,莫言仿照《乡愁》写下一节诗,短短4句赢得满堂喝彩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1年,可五十年过去了,这首诗还是像笼罩在我们心头的愁云浓雾,明明下着故乡的雨,却总是淋不到干涸的心,瘙不到那阵隐隐作痛的痒。在这首诗中,余光中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烈,思念、爱情、生死还有祖国,他的联想含蓄有力,他的情感剧烈燃烧,挑动着读者的愁思,照进了历史与现实。

缅怀余光中,莫言仿照《乡愁》写下一节诗,短短4句赢得满堂喝彩

也正因如此,多少人将此诗了熟于心,多少人将余光中奉为偶像,这其中就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虽然自称"莫言",但自从获奖后,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讲座或活动,分享自己的文学心路历程。一次,莫言做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而恰恰余光中先生是该校文学院的名誉院长,于是两位文学大师就这样特殊的时候相遇了。

余光中先生逝世于2017年12月14日,莫言前往珠海分校的时间就在其后不久,因此在讲座开始前,包括莫言在内的全场人员齐声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以此缅怀先生。莫言直言自己是余光中的粉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与高扬的赞许。

缅怀余光中,莫言仿照《乡愁》写下一节诗,短短4句赢得满堂喝彩

适逢如此良机,莫言的诗兴上来了。正当下笔之际,他又联想到那年八月那一场席卷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雨,珠海分校的一千多棵大树遭了殃,被无情刮倒。余光中,乡愁,台风,大树……种种意象串联起来,莫言挥毫笔墨,仿照《乡愁》写下了一节诗。

拟作《乡愁》

乡愁是被台风拦腰斩断的大树,

树冠树枝在外头,树根留在地里头。

只要树根留在地里头,不愁大树不出头。

显然,莫言是将乡愁放在了大树与大地之间,被台风刮倒的树仿佛就是背井离乡的人,但只要树根留在土里,就意味着离人的心始终牵连着故乡,那么大树就是有所依靠的,而离人的灵魂就是有所依附的。

缅怀余光中,莫言仿照《乡愁》写下一节诗,短短4句赢得满堂喝彩

这节小诗虽然简单直接,五句诗皆如大白话一般,读起来距离乡愁的韵味也有一定距离,然而可千万不要认为它只是这样。小解认为,此节诗至少包含三层深刻的意义,这正能体现出莫言的高明之处。其一,适时余光中去世,莫言表达了对偶像的缅怀和思念,而且树根的意义对应了乡愁的主题。

其二,讲座的主办方是珠海分校,莫言以贴合当地实际的台风摧树事件为题材写下这节诗,照顾到了主办方的感受,给足了面子。其三,虽然是仿写之作,但字里行间却深深烙刻着莫言自己的影子,那就是故乡情结,而故乡恰恰就是促使莫言笔耕不辍并且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缅怀余光中,莫言仿照《乡愁》写下一节诗,短短4句赢得满堂喝彩

莫言具有典型的恋乡情结,他是一个对故乡怀有无限热忱的笔者,他甚至被称为"寻根文学"的引领者,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莫不充满着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在莫言众多作品之中,除了《酒国》、《红树林》都为数不多的几部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以"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展开的,包括《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

其实,莫言成长于高密河崖镇大栏乡,东北乡是一处虚构的地理,并不是真实的地名,但它却饱含着莫言对故乡的深切情怀和文学拓展。

缅怀余光中,莫言仿照《乡愁》写下一节诗,短短4句赢得满堂喝彩

那些从东北乡泥土里走出来的乡亲,一身徒匪气,满嘴乡野话,却都在认认真真开展自己的人生,风风火火,轰轰烈烈,让人着迷。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没有人是干干净净的,我们在里面生存、发展、毁灭,已经被染得五颜六色。但只要我们像莫言一样牢记自己的根,就能保持灵魂的纯净,使树根深深扎进泥土里。正是因为这样,莫言才时时刻刻念着想着故乡,不管是进行创作还是在这次讲座中写诗,故乡与根始终扎根在他的笔下。不知大家觉得莫言的小节诗怎么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