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载他往生

“乡愁”载他往生

“乡愁”载他往生

每一个上过初中的中国人,都曾被余光中的一张船票勾起“乡愁”。

记得那时2014年,在开封宋韵端午诗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余光中先生,那天他的《乡愁》第一次以歌曲的形式唱响在开幕式上。余光中先生偕夫人是于5月28日下午从宝岛台湾飞赴开封,这是86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首次抵达中原,专程参加将于 “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文化节开幕式”的,并开启他为期一周的中原诗歌文化之旅。

面对一些人“故乡不再,‘乡愁’无处安放”的感慨,这位第一次来河南的老人感慨,希望中国人永远也不需要从唐诗、宋词中寻找故乡、寻找乡愁。

那几日近40℃的高温,让中原大地热得像是要下火。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粉丝们,像追星一样把他围在中央。

旅途中,余光中先生告诉我,自己21岁时离开大陆,21岁以前都生活在长江以南,对北方缺乏了解。“河南是古代的中原,像洛阳,多次作为都城,很多中华文化都是通过这里慢慢传播到全国各地去。”先生说,“自己对河南和北方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点陌生”余光中先生对传统文化非常喜爱,他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地区有很多中华文化被荒废,并嘱我,必须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保存或者追求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发扬下去。

谈及先生的《乡愁》在大陆家喻户晓,余光中先生谦虚地说,这首诗简短易背,又被语文课本选中,所以才流传了这么多年。“文学青年,欢迎你来我台湾家里做客”。阿姨将一片切好的西瓜放到我的手里。一句简短的话语,顿时轻松了我紧张的心情。我擦了擦因为紧张流下的汗珠,向余光中先生深深的鞠躬致礼。从光中先生浓重的闽南口音里我听到的是一个慈祥老人对晚辈的关爱,那样随便,那么和蔼,一下子让我感到和大师之间已经没有拘束感了,大作家头顶上的神秘光环也消失的了无踪迹,原来余老就如同一位平常的老爷爷,让我感到十分亲切。我仔细地观察着大师。这一年余老已经是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是却腿脚硬朗,满面红润,稀疏的白发很短,两道须眉下的眼睛流露出慈爱的眼神,给人一种温暖。

随后几日内,余光中先生一一到访杜甫故里——巩义、千年帝都洛阳,以诗歌为载体“对话”,畅谈古今诗人、文化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临行告别的时候,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己的书法作品《道德经》送给老人,老人欣然接受。并以诗赠我“我们以心知心,心灵是敞开的;以心交心,心底是无尘的;以心安心,心境是宽阔的;以心比心,心中是无愧的。我们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心语,在交流和接触中净化我们的心灵,在理解和感悟中增进我们的情谊!”。

今日余光中的逝世引发了众多文坛好友的怀念,网友也齐刷《乡愁》来纪念余老先生:久违的故乡,渐行渐远,每次都是匆匆而过,每次都是在心底深深怀念,每次都是说下次好好再见,每次又都是一次次没有时间,乡愁堆积在心头,挥之不去,乡愁堆积在脑中,赶之不走,什么时候梦外像小时候那样重新再过一次,有着现在的记忆,过着过去的生活,那样才会把合众记忆都深深的印入心中吧,乡愁啊,你这是要把我对你的思念带到什么时候,我恐怕再也逃不掉对你的思念。

现在,“乡愁”,永远在我心头!

(杨宇航/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