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藝術機構負責人:9天時間緊急自救,80%轉移線上,續費率100%


18年藝術機構負責人:9天時間緊急自救,80%轉移線上,續費率100%

作者 | 孫文敏


疫情來的太快了,誰也沒有預料到,它竟然持續了這麼長時間。


我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古箏專業。2002年,創辦了現在的南京秋楓藝術學校。學校最早只做我擅長的古箏培訓,後來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經驗的提升,相繼開展了美術、各類樂器等藝術類教育業務。現在,我們有5個校區,與10家社區有合作。


今年6月份,學校舉辦了18週年校慶。說實話,能走到今天,特別不容易。


這次“黑天鵝”事件,給整個教培行業前所未有的衝擊。經過全力以赴的應對,我們的校區還算步入了穩定的階段。目前80%的學生(老生+新生)轉移線上,3月份的續費率達到100%。


我和團隊,通過努力,在教培茫茫沙海中,看到了新生。


01

“必須把所有的課程,送上線!”


去年11月份,我們就有了做線上產品的戰略定位,但還處於雛形階段。沒想到,疫情突然暴發,我們原有的課程體系、人員培訓、認知理念,全部被迫提前。


疫情前,我們沒有任何線上教學的經驗,我個人最早對互聯網、對線上也是比較排斥的。但如果一件事情,因為沒有做過,因為害怕,因為沒有勇氣,而不去嘗試,那可能永遠都做不成。


所以,年三十的時候,我就有了一個執念。我對團隊非常堅定地說:“必須把所有的課程,送上線!”。


當時只想到疫情會影響到開學時間,沒想到會持續到四月、五月,這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


1月25日,我還是和家人依照原計劃,去國外旅行了一週。在這一週的時間,我也做了很多關於轉移線上的思考和準備。包括平臺的選擇、教師的培訓、線上課程的運營、家長的溝通等等。


1月30日,回到南京,在家開始隔離。


1月31日,開高管線上會議,明確了高層的板塊分工。


2月1日,正式開員工動員大會,以及啟動最主要的為期9天的師訓考核。


這9天,是最關鍵、最難熬的時期。因為我們製作了一套嚴格的考核體系和工具包,來對每一位老師進行相關培訓。包括形象、氣質、妝容、服裝、畫面背景、鏡頭感等線上教學培訓;還有動員家長的話術考核等;還進行了1對1的說課和考核……


教案的底稿,我提前打好。所有的培訓,我都親自來做。


這期間,我每天在電腦面前工作16個小時以上。眼睛疼得受不了的時候,都擔心自己會不會因此失明。很感謝先生,在我最著急的這段日子裡,承包了家裡所有的事情,讓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當然,特別感謝我團隊的小夥伴們,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陪著我熬。


就這樣,2月10日,我們的課程正式上線。


線上課的第一週,我預期是先試錯一下,看看效果怎麼樣。幸運的是,課程進行比較穩定,家長的反響還是很不錯的。最終,我們85%的學生轉移到了線上。


02

“團隊建設、家長溝通、課程定位”


疫情無情,企業想要生存發展,就得耗內功了。這次轉型對於我們的思想意識、管理、團隊、服務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之所以能夠比較順利地轉移線上,有三點格外重要:1)團隊建設 2)家長溝通 3)課程定位。


1、團隊建設


我們學校總共有近100位老師,但大部分都是兼職,90後的小妹妹也比較多。疫情之下,大家都很迷茫,超長的春假也讓很多人工作沒有狀態。轉移線上,對於團隊而言,是有很大壓力的。


一方面,大家都沒有經驗。另一方面,線上課對於老師的要求更高。


線上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學生很容易分心。這就需要老師更加賣力地打磨課件、提高互動頻率等等,老師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多多少少也會有情緒,但最終也都堅持下來了。


團隊之所以能經得住考驗,得益於我們一直以來的團隊內部賦能。


我們每天都堅持晚上9點開會,大家主要做一些工作總結和日常分享。比如,小夥伴近期看了好的紀錄片、好的電影、好的書籍,大家都會分享。領導層也會做團隊指導,主要是我和CEO分享,CEO為大家分享當下全球時事等宏觀層面的知識,我會為大家做一些具體的工作覆盤指導。通過總結和分享,讓小夥伴們體會到在團隊中的成長、變化,以及讓大家感受到溫暖。


2、家長溝通


“很難說服家長接受線上課程”,這是同行朋友在轉移線上的過程中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


這個時候,可能需要轉換下思維方式。我們和家長一共有三輪溝通。


第一輪溝通其實是最重要的。溝通一定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有利他思維。“不是因為疫情不得不轉移線上,而是因為,你的孩子需要線上課程。”“不能讓孩子在這個空窗期,養成懶散的習慣。”等等。


家長擔心線上課效果不好,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提前做了線上體驗課,讓家長真實接觸線上課的效果。最終幾乎所有上體驗課的孩子,都接受了線上。


第二輪溝通主要針對處於觀望狀態的家長。本來是南京是2月17日開學,因為疫情遲遲不結束,有些家長開始著急了。所以我們做了再次的溝通和鏈接,這一部分家長最後也接受了。


對於剩下的一部分家長,我們還做了第三輪溝通。和家長溝通,關鍵在於引導,讓家長感覺到我們的課程是為孩子考慮的,是有溫度的。


如果一個人想做一件事情,可能1個理由就夠了。如果一個人不想做一件事情,可能就會有101個理由。家長選不選擇線上課是這樣,我們校長選不選擇轉線上也是這樣。


3、課程定位


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有被問到“你們的線上課程為什麼不打折?”


我們的客單價,線上線下是完全一樣的。很多同行也許因為受疫情影響,選擇了降價、送課等方式,我們並沒有這麼做。


首先考慮到課程價值,相比原來線下現在老師的付出是更多的,課程質量也很好,我們的服務也不錯。其次,如果現在採取降價,疫情結束後想要恢復原價,其實是挺難的。


之所以說我們服務不錯,是在課程一開始,我們每一個班級專門設置了一位管理人員。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三項工作內容:一是負責學生端、教師端出現的問題;二是對老師教學、孩子課堂狀態做反饋;三是負責家長回訪,收集一些建議。


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即使偶爾課程會出現卡頓,但通過及時和家長溝通,她們也是理解的。


03

“短短9天時間,5點自救之道”


實際結果證明,家長並沒有認為線上課廉價或者不好。二三月份是我們的續費季,我們的續費率為100%。順利存活,甚至逆勢增長。


覆盤來看,除了幸運,我們在短短9天的時間裡,採取了5點“自救之道”。


自救之道一:第一時間安撫家長


為了避免退費,我徹夜寫了一封“告家長通知書,”以“公眾號推文+點對點+電話通知”的方式通知所有家長。重點是讓家長知道,我們正在行動,會努力解決孩子上課難題,同時這期間,也在群裡經常和家長互動,表達關心和問候。


自救之道二:搭建在線平臺


通過對比眾多收費和不收費平臺,經過反覆諮詢和測試,最後確定了我們現在用的平臺。同時,我也指定了一名高管做首席技術官,由他負責員工培訓。短短几天,我們就達到了前臺、人事、教務、運營、市場等所有人,都能熟悉使用平臺的模式。他們,也因為這次疫情,實現了井噴式發展。


自救之道三:組建線上教師團隊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們有9天的師訓考核。師訓主要用了我們自主研發的一套“在線教師培訓及管理體系。包含,《線上教師競聘十大考核標準》、《線上教師崗前培訓手冊》、《線上課程研發手冊》、《線上平臺操作手冊》、《三日打造線上金牌教師磨課體系》以及《線上教師競業協議書》等系列管理工具。最後,通過5個不眠之夜,從60多名老師中,層層篩選出20幾名線上教師。


自救之道四:全價的在線價格策略


提到線上教學,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免費”,第二想到“超低價”。但是我想打破這個怪圈,我認為培訓機構應該靠“質量及品牌”才能長遠立足。對孩子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他們需要優質的、有效果的教學,其實家長願意為真正有品質的課程買單,而不是因為“超低價”才買單。這點我在上述課程定位部分也提到了,在此就不過多累述了。


自救之道五:緊扣熱點的運營模式


轉移線上,對我們的一個利好是,突破了地理空間的限制,招生可輻射的範圍更廣了。因此,我們也及時做了運營模式的升級。以"緊扣熱點+軟性營銷+全媒體渠道覆蓋+社群運營"的策略,全面做品牌推廣。


結語:


這次疫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難!真的很難!


但,它又像是一次催化劑。使得我個人、團隊,不得不突破原來的閾值上限。也使得我們的校區加速走OMO模式。


4月20日,我們剛完成新場地裝修,做了專門的錄播廳,計劃未來更多的課程,在線上推出。疫情過後,針對校區半徑3公里以外的學生,我們會主打線上課程。


也許目前,有些校長因為生存壓力,正在動搖要不要繼續做教育;也許有些校長,已經開始跑快車、滴滴,送外賣,做中介等……


線上課的確很難,可也有機構已經成功做出來了,說明還是有希望,可以補救的。就算現在開始,也不算晚。如果一直等下去的話,真的會死掉很多家機構。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活下來!


注:本文為教培參考原創,作者孫文敏。《教培校長參考》是垂直於教培領域的知識型媒體。宗旨是:讓教培校長不再孤獨,讓教培行業受人尊重。使命是:生產並分享教培乾貨,賦能併成就教培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