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來的禪味——讀喬國強的書畫和詩歌


楊同軒

2015年仲春,一個綿綿春雨的日子,一本詩稿從鄭州寄到了我的書桌案頭,隨即我放下手頭的事情,翻開詩稿,走進了喬國強構築出的詩歌殿堂。

五年前,也是一個春雨綿綿的日子,我認識了喬國強,進到國強的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國強家裡的那張很大的畫案,這張畫案几乎佔去了客廳的大部分。這張畫案也成了在鄭州的那些天,我與國強喝茶聊天,看他寫字畫畫的中心。他每天工作很忙,早出晚歸,但只要一進門,都會先在畫案上一張張地寫字,一張張地畫畫,我們也有一句沒一句地談了許多關於寫字畫畫與社會人生的感悟。

國強寫字隨意中不失嚴謹,從字裡行間清楚地看到他書法的紮實功底,那些耳熟能詳的許多名家法貼顯己臨習得爛熟於心,自然隨意也就存於其間。他寫的書法作品用筆靈動而有生機,筆的輕重,墨的濃淡、虛實,字的疏密、大小,其關係依存流暢、奔放、自然而不做作。由此可見,國強書法作品創作的隨意是建立在自己的想法和意識上,章法遵循傳統,卻又不拘泥傳統,現代創作的理念意識很強。他的書法作品變化很多,而這些變化表現在每張作品上,這一幅可以看到行草中有隸書的筆意,另外一幅則從草書中看到篆書的金石氣象,“顏筋柳骨”感染著讀者,字體雋秀清麗、雅緻精美、張揚厚重之感得到充分體現。

信手拈來的禪味——讀喬國強的書畫和詩歌


國強畫畫隨心所欲,肆意奔放。他紮實的書法功底藉助筆墨和色彩,更能將自己情思和心中的意象表現出來。國強著重花鳥畫的創作,其構圖的巧妙,色塊的佈局將花草在畫面上表現出有靈動生命之感,將那些在花草中啼鳴的鳥蟲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國強那支極富跳躍,且徐緩而有節奏的筆下呈現,其畫面繩之以規矩,沐之以清氣,各色花卉枝條舒展,恍若天然,自然的風光與國強的溫情都融於這一瞬間,定格成浪漫與美妙的意韻。國強很早就以寫意花鳥入手,學習八大山人的簡、清、空、邁;學習齊白石的樸拙天真;學習徐渭的以草書之法入畫,淋漓恣縱;學習吳昌碩的古拙的金石之氣。國強的作品“極簡”與“誇張”相協調,“暗示”伴隨著“象徵”,以現代構成意識和精神張力最大限度地拓展畫面空間,即興落墨,隨機生髮,充分享受著直覺性衝動在創造過程中激發的審美快感。看國強的繪畫,其筆法奔放、簡練,幹筆、溼筆、破筆兼用,空靈、淋漓、灑脫,風格清新,在筆情墨趣裡時時透露出國強的靜穆禪意和靈境,超凡脫塵。

人們對書法和繪畫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中國畫的畫法也是書法,優秀的中國畫家其實也是優秀的書法家。在中國畫和書法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有互為增益附麗之功,中國的大畫家們無不是用書法之筆來進行中國畫的創作。沈石田愛用篆法,趙之謙多用隸法,吳昌碩用石鼓文,徐渭用草書。這就是書畫貫通的實例。鄭板橋說:“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石濤則說:“古人以八法和六法,而成畫法,故餘之用筆勾勒,如篆,如草,如隸等法。”國強深知此道,一上手即將書法和繪畫聯繫在一起進行研習和創作,其作品充滿了生機和靈動。

信手拈來的禪味——讀喬國強的書畫和詩歌


國強之所以能夠這樣,這與他從幼年開始的刻苦學習,認真積累分不開,他深知,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他一愛上書法和繪畫這些行當,就有了很高的追求境界。我們從他的詩歌《苦讀》中就可以看出:“書屋尋幽無盡期,啟蒙茅塞頓開時。苦僧甘做常修讀,面壁多年探未知。”故餘之用筆勾勒,如篆,如草,如隸等法。

信手拈來的禪味——讀喬國強的書畫和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