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抱會影響寶寶學走路嗎?讓寶寶自然發展,適當時刻給予幫助!

邁出第一步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離不開寶寶,聊天的內容裡往往也藏著家長的小心思,你家多大會走啦?早到8、9個月晚到1、2歲。得到的答案也是大相徑庭,到底是早走好還是晚走好,走路的早晚是否反映寶寶的生長情況,相信是很多家長所困擾的事。

經常抱會影響寶寶學走路嗎?讓寶寶自然發展,適當時刻給予幫助!

大約50%的嬰兒是在一歲左右學會走路的。其實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屬於正常。走路需要協調3個方面:肌肉力量、平衡感和性格,而性格似乎是影響嬰兒走路早晚最大的因素。性格溫和的寶寶在取得階段性進步時經常會更加小心謹慎。在早期,爬怎麼都比走路來的快,堅定的爬行主義者就會滿足於在地面活動,而對高出的世界不感興趣。這些寶寶會走路比較晚,他們更喜歡用視覺和手指的樂趣來滿足自己,而不是運動的樂趣。這樣的寶寶會緩慢而小心地經歷一個從爬--扶著站--走的過程,計算好每一步,採用對他來說最舒服的速度,當他決定要走路時,就能走得很好。

經常抱會影響寶寶學走路嗎?讓寶寶自然發展,適當時刻給予幫助!

而走路較早的寶寶則剛剛相反,他們比較衝動,好動,往往父母還沒來得及拿起相機,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越過了各個成長里程碑。走路早的寶寶大多時那種早早地就要從嬰兒椅和大人腿上掙扎出來的高需求寶寶。嬰兒的體型也能影響走路的早晚。瘦寶寶一般走路較早。這樣的寶寶一般要比慢悠悠的同伴更容易發生事故。

經常抱會影響寶寶學走路嗎?讓寶寶自然發展,適當時刻給予幫助!

經常有父母會問,“我一天到晚抱著他,會不會影響他學走路?”答案是不會。事實上,接受親密育兒的寶寶,運動技能的發展通常也更快。不管寶寶何時學會走路,這個時間與寶寶的智力和運動技能都毫無關係。不管是時間早晚,還是走路方式,寶寶的走路都跟個性一樣,是獨一無二的。

經常抱會影響寶寶學走路嗎?讓寶寶自然發展,適當時刻給予幫助!

邁出第一步。一旦寶寶開始圍著傢俱轉,他就能在你的幫助下走給你看。讓寶寶站在你的兩腿之間,抓著他的兩隻手,和他一起走。等寶寶不用支撐也能站得就一點後,他就準備好自己邁出第一步了。你可以看到,他從站到邁步時的平衡動作,其實只是一隻腳在前面拖,後面的腳保持平衡。(注意這時的寶寶的腳踝是向內彎的,誇大了膝蓋彎曲和扁平足的感覺。支撐腳踝的韌帶還要幾年才能強化,因此在幾年之內寶寶的腳是平的。)

一開始,寶寶的兩腳距離很大,雙臂往兩側伸,頭向前,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平衡。他的第一部很快,不連貫,僵硬,就像木頭玩具兵一樣。他的表情既興奮,又小心翼翼,但幾天之後,他就會顯示出一副“我能”的自信表情。

幫助剛會走的寶寶。為了強化寶寶的走路的能力,讓他在你的兩腿之間或你的一側走,雙手牽著他,然後慢慢地鬆開一隻手,最後兩隻手都鬆開。當寶寶練習自己走路時,你可以站在離他幾步遠的地方張開雙臂,鼓勵他往前走。

從爬到蹲,再從蹲到站

經常抱會影響寶寶學走路嗎?讓寶寶自然發展,適當時刻給予幫助!

雖然寶寶已經能走幾步路了,但如果他看見房間裡有個心儀的玩具時,還是會撲通一下趴下來,採取比較快速的爬行方式靠近玩具,而且多半是用雙腳交替爬行或猛衝的方式。對寶寶來說,接下來是決定如何回到走路的姿勢。最初他需要一個支撐,他會靠著牆或傢俱站起來,放開手,邁出幾步,跌倒,然後再重來一遍,媽媽們可以做的也就是耐心的等待和默默地保護。

注:文章中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