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你不再是“绝望主妇”

我不喜欢当家庭主妇,但很喜欢整理,喜欢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从小妈妈就教我,从哪里拿的东西就要放回哪里去,这样找起来方便,也不会找不到东西。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也成了我“无理论”爱整理阶段的指导思想。

后来,我看了日本的近藤麻理惠所写的一本畅销书,叫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生活顿时进入了“有理论”的爱整理阶段,在家里收纳整理时越发得心应手,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你不再是“绝望主妇”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留下令你怦然心动的物品,体会整理魔法带来的惊人转变”,这句话解开了我这个爱整理又爱纠结的天秤座多年的心结。

以衣服为例,女人永远都觉得自己的衣橱不够大,早晨起来都会觉得自己今天没衣服穿,于是女人就成了买买买最忠实的践行者,衣柜里一堆堆的衣服裙子裤子和鞋子,说不清到底是被时尚赶着自己走,还是自己追着潮流走。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你不再是“绝望主妇”

以前的我也总是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狂买一堆衣物回来,堆满整个衣柜,但是到了换季的时候就异常痛苦,收拾着就会发现原来有一大堆衣服没有穿过,或者只穿过一两次,扔掉觉得可惜,懊恼自己花钱买的东西就这么扔掉是一种浪费,不扔又会占很多收纳空间,不知所措,还有一些衣服,总想着等我瘦了十斤再穿,可漫漫减肥路似乎看不到尽头,内心觉得无助也迷茫。这种时候,我的收纳仅限于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整齐地摆放好,让家里的空间显得不凌乱。

这种表面的“收纳”在我看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后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书里让我们自问:“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整理呢?”这是我没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为了一个整洁的居住环境而整理,但是近藤麻理惠告诉读者,“无论是房间还是物品,若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幸福而存在的话,就失去意义了。”

她教读者在判断物品该留下或是丢掉的时候,要用手一件一件地去触摸,以“拥有它是否幸福”“拥有它是否觉得心动”作为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在整理物品的时候,要问自己想留下什么,而不是问自己想扔掉什么,用手触摸它,问自己:你是否非常非常喜欢它,如果是,那就留下,如果不是,或者只是一般般喜欢,那就扔掉,不要犹豫。因为只有你非常非常喜欢一样物品,你的内心才会感受到幸福,才会看到它就心动。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你不再是“绝望主妇”

我用这个原则把自己的衣橱彻底整理了一遍:

——无袖黑色修身西装裙。买了很多年,很多正式的场合我都会穿它,显得我很专业也很职业,总是让我充满自信,用手触摸它,我脑海中出现的是自己工作时自信满满、干劲十足、麻利干练的样子,我喜欢那样的自己吗?喜欢,非常喜欢。嗯,留下它。

——牛仔裤小短裤。穿的次数不多但我一直留着,因为我有大长腿情结,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锻炼出纤细的美腿,穿上小短裤可以美美哒。可实际上呢,因为自己两条腿有点小肉肉,每次穿上它,都穿不出大长腿的美感,心里是失落的。我喜欢那样的状态吗?不喜欢,是真的不喜欢。于是,果断扔掉了这类小短裤。

就这样,在大清理之后,我扔掉了衣橱中三分之二的衣服。在执行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也有动摇过:扔掉这么多衣服太浪费了,其中一些还可以穿的衣服,我要不要给妈妈、小姨她们试试看能不能穿?

近藤麻理惠说这种想法“表面上看似充满着善意,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把自己丢弃物品的罪恶感硬塞给她人而已”。想想的确如此,扔掉三分之二的衣服产生的罪恶感,应该由我自己承担,这是我自己当初购置衣服时没有深思熟虑才导致现在它们的利用率不高,被闲置、被丢弃的结果,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开始整理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迫要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了,而结果会是,人生因为整理而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你不再是“绝望主妇”

经历了“近藤麻理惠”式的整理后,我在买衣服,买东西的时候便有了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该买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没有再出现买一大堆不合用或者不那么喜欢的东西回家之后又丢弃的情况,不仅开支上节省了很多,而且因为留下的都是让我一看到,一想到就觉得顺心、省心、开心的物品,生活幸福感提升了一大截。

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房子由一样样的小物件组成,生活由一件件的小事组成,从小处着手,一点点地整理好,一切也自然会变成“理想的样子”。

(作者简介:林子青,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只羡人间不羡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