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孫武,字長卿,齊國人,曾隱居吳國羅浮山研究兵法,著有兵法十三篇。吳國準備伐楚時,伍員將他推薦給吳王闔間。他曾為吳王操演女,試其兵法。旋被吳王封為上將軍,號為軍師,專任以伐楚之事。經過數年準備,孫武被任為大將,率兵伐楚。吳兵在孫武的指揮下一直攻克楚都。吳軍自楚回師後,孫武被吳王錄為頭功。他不願在朝做官,又回山隱居,後不知所終。東周以來,諸侯間的戰事頻繁。戰爭創造了大量的典型戰例,並造就了一批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人才。這就促進了戰爭經驗的積累,為軍事理論的研究準備了條件。

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孫武劇照

另一方面,隨著歷史向戰國之世的過渡,列國間的軍事鬥爭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時代亟需較系統的軍事理論問世。在這樣的背景下,孫武隱居山林,潛心研究軍事理論,著下了千古不朽的《孫子兵法》。至今仍是中國和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孫子兵法》自有其博大深邃的內容,這裡僅僅探討孫武本人在政治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品格和特點,考察他在吳霸集團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戰略謹慎,注重人心孫武是一名軍事家,正因為他深通軍事,因而在軍事戰略上抱著極其慎重的態度。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他是不輕易用兵的。吳王專任他以伐楚之事後,問他伐楚當從何處下手。

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伍員劇照

他回答說:“大凡行兵之法,先除內患,然後方可外徵。”他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然後南伐楚國。吳王按他的建議,派兵追殺了二人,解除了後顧之憂,其後才安排伐楚的全面準備。孫武在江口操演水軍,聞聽楚國的追隨國唐、蔡叛楚,而晉國在北方糾合起十八國與楚對抗,遂自江口來見吳王說:“楚所以難攻者,以屬國眾多,未易直達其境也。今晉侯一呼,而十八國群集,人心楚不獨唐蔡,此楚勢孤之時矣。”他建議乘機楚,這才把強楚放在了戰略上的弱勢地位,加大了伐楚成功的可能性。攻破楚都後,伍員準備將楚宗廟盡行折毀,滅掉楚國。

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伍員劇照

孫武反對說:“以義動,方為有名。”他主張在楚國另扶新君,全師而返,這一建議未被採納。後來秦國出兵助楚,他又建議與秦通和,復楚故君。認為若久戀楚宮,則在軍事上不能保證萬全。這些建議都貫穿著一條謹慎的原而他關於“兵以義動”的思想,則是主張用兵要符合理義,要保證師出有名從而使軍事行動符合人心孫武所以謹慎用兵,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時時考慮著人心的向背。他向吳王建議乘機伐楚時,正是看到了當時楚國眾叛無援的困境。他在破楚後分析所以勝楚的原因時“楚王任用讒貪,內忠良,而外行暴於諸侯,是以吳得至此。”他認為人心向背在戰爭中起著重大的作用。

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伍員繪圖

孫武建議為楚國另扶新君時,就是考慮到“人心未肯服吳”。而楚國的故太子在楚人中較有威信,人們同情他無辜受害,必然擁護其子為君。他在建議和秦撤兵時分析說:“若久戀楚宮,與之相持,楚人憤而力,吳人驕而惰,加以虎狼之秦,臣未保其萬全。”他認為在楚宮遷延日久必然會失掉楚國人心,最終出現對吳的不利結局。這種看重人心的思想是極其珍貴的。孫武在用兵時考慮理義和人心的向背,同時又主張用兵要實現可圖之利他對處置楚國做過三次建議,充分反映了他在軍事行動中求利的原則剛破楚都後他建議扶立新君,認為新君會“懷吳之德,世世貢獻不絕,吳雖然教楚,猶得楚也。如此,則名實俱全矣!”

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孫武劇照

秦國出兵後,他向吳王提議說:“為今之計,不如遣使與秦通好,次復楚君,割楚之西鄙以益吳疆,我亦不為無利也。”後來吳將夫概反叛,吳國急於撤兵。孫武又建議撤兵前向楚國提出條件,讓其為親吳人物封邑,爭取戰勝國的利益。孫武堅持軍事鬥爭中的求利原則,這從效果上保證了軍事行為的謹慎。以法治軍,戰術靈活孫武依靠法令來約束士兵,他執法如山,從不馬虎,因而能訓練和掌握號令嚴明的軍隊。他在操演官女時對吳王說:“軍旅之事,先嚴號令,次罰。雖小試,不可廢也。”又立吳王的兩位寵姬為左右隊宮女們排成隊形後,他宣佈了操演的形式和要求,然後下令開始。

為什麼孫武在南伐楚國之前,建議先剪除王僚殘存黨羽掩餘和燭庸

孫武像

眾官女聞鳴鼓之聲,掩口嘻笑,或起或坐,參差不齊。孫武起身嚴肅地告說:“束不明,申令不信,將之罪也!”又將要求宣佈了一遍,第二次宮女們仍已約束再三,而士不用命,士之罪也于軍法當斬!”旋又告訴說:盡誅,罪在隊長。”遂讓左右將二位隊長當眾斬首。眾宮女然失色,孫武下“士難令繼續操演,隊伍進退往來,非常整齊。孫武使人往報吳王說:“兵已整齊,願王觀之,唯王所用。雖使赴湯蹈火,亦不敢退避矣。”古代幾乎沒有女子操演陣的做法,加之官女們長期習於宮廷的浪漫生活。這次甲操演,充作士兵,她們尚未來得及適應這種角色轉換,因而軍令得不到執行。

《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