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學醫?聽聽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醫生怎麼說

高考志願 | 要不要學醫?聽聽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醫生怎麼說

高考分數公佈,填報志願開始,醫學界又是一片譁然,因為幾乎每個醫護人員,都可能面臨著親戚朋友的這個“世紀難題”: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醫?

關於這個話題,微醫採訪了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五位醫生,而他們卻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點擊下方視頻,看“醫生是否讓自己的孩子學醫

“很多中國的醫生,不太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醫生。”

“我們家孩子選擇學醫的可能性,應該不會太大。”

“我的孩子說不想當醫生,我就說不想當吧,我也同意,我也覺得太累。”

醫生們的回答,似乎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細想來,卻又在情理之中。

醫療行業內的不滿和埋怨,明眼人看得明白。

“人都要談生活,生活很重要的不但是這個物質生活,還有情感的交流,而這需要時間。”

“孩子都看在眼裡呢,父母都是學醫的,那麼不容易、那麼辛苦。”

“兒科醫生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但方面收入啊卻是相對少。”

醫生們的解釋,飽含著心酸,而忙和累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整個醫療從業環境的現狀,才是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年寒窗”,堅定從醫。五年甚至八年醫學院苦讀,亦無怨無悔。而終於進入臨床,卻又無奈選擇逃離……

或許我們該感到慶幸,依然有醫生在選擇堅守!我們生病,儘管醫院“人滿為患”,卻依然有人在醫,有人可依!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選擇堅守?

選擇堅守,是靠著情懷、良心和對孩子的熱愛!

高考志願 | 要不要學醫?聽聽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醫生怎麼說


做兒科醫生的,尤其是在中國,我們真的更多的是靠著自己的情懷,靠著自己的良心,靠著自己對孩子的熱愛,堅持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堅持把這件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完成,絕不僅僅是一個養家餬口、掙錢的工作,在我們心裡,會把它看的更神聖一些。

選擇堅守,因為能夠點燃家庭的希望!

高考志願 | 要不要學醫?聽聽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醫生怎麼說

這個醫生的工作,很難說是個故事,它是個連續劇,可能得有幾百集,在我的腦海裡,幾乎每天可能都有讓人感動的事情發生。有的家長來的時候好像沒有生活的慾望了,經過我們的治療之後,他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醫生的工作,能夠重新點燃這些家庭生存的希望,給這些孩子希望,給這些家庭希望。

選擇堅守,因為累並快樂著!

高考志願 | 要不要學醫?聽聽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醫生怎麼說

醫生累歸累,但是當你看到病情那麼複雜的孩子,剛來醫院的時候全身紫得那樣,經過我們的手術,經過我們的治療,出院的時候變得活蹦亂跳,他們高興,我們心裡也感到高興,所以也就不覺得累了。

選擇堅守,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高考志願 | 要不要學醫?聽聽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醫生怎麼說

學醫很苦、很累、很窮,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我們在家裡邊也不缺少這方面的話題。我和我愛人都是學醫的,這是我們當初選擇的職業,我們的職業就是為患者帶來健康的。如果有一天孩子說自己想要學醫,我也是會支持他的。

或許您會說,國人大抵如此,幹一行怨一行,而又離不了這一行。可我們要看到的是:醫患關係的矛盾,映射著整個社會的浮躁;醫生們的選擇,關於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主題:高考填報志願,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醫?

有人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似乎言真意切,苦口婆心溢於字間,彷彿人人都是鐵打的“金剛”不需良醫!

微醫想說的是:

人生的志願不是靠別人勸的,也不是別人讓的,而是孩子在內在價值觀引導下的自我選擇。醫學之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既需要能吃苦、有定力、耐得住寂寞,更需內心長存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的維護、對良善的認知。

而我們整個社會要做的是,改善醫生從業環境,維護良好醫護形象

讓有志於學醫的高考學子們:堅定選擇、踏實前行、無怨無悔!讓他們不僅有禁得起磨鍊的青春,更有從容不迫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