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疫情之下,阴霾笼罩大地。生活却没有被黑暗侵蚀。这有赖于一个个在自己行业上,舍小家为大家的普通人为我们点燃了远方的光与希望。而这份光一直都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之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20年清明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特别推出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20集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这里有英勇就义的前线战士、默默无闻的情报工作者、舍生取义的科学家、高瞻远瞩的教育家。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以他们为代表的人民是国家前进到今的原因。

《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寻找」英雄

关于历史英雄的纪录片不在少数。《国家荣光》聚焦的人物大多是在历史关键节点做出重大贡献,却因种种原因不被广大民众所知晓的英雄。

摄影机多从今天的视角出发,以「探寻」的姿态,从微小之处切入试图还原人物的或长或短的一生。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保存的烈士遗物中,一份由人民日报社颁发的聘书引出了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故事。

《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更多时候,节目是带着疑问走近这些英雄,希冀解开英雄行为背后的故事。郭永怀一集就以一家三口合照上残留的剪刀痕迹开篇。节目组在寻找着照片的另一半,也尝试复原着那些不完整的时光。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牺牲于1934年的湘江战役。但关于他牺牲的过程,历史上说法不一。这件事也成为陈树湘的战友儿子韩京京心底的一道结。节目组与韩京京一道踏上替父寻友的道路。

抱着「寻找」英雄的目的,镜头追随人物的足迹,走遍每个红色故事发生地,甚至前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挖掘最新披露的档案资料。

英雄不该是活在教科书里的典型。在每一道被歌颂的光背后都是一个人鲜活的一生。历经的艰难取舍都与其成长轨迹与信念密不可分。脸谱式的歌颂没有意义,具体的行为才能让观众走近。

「重识」英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印象中的英雄舍小家为大家变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彭雪枫被毛泽东誉为「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但结婚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只与妻子相聚三个多月。赵一曼还未品味初为人母的甜蜜,就需要在母亲和战士的角色中做出抉择。忙于科研事业的郭永怀兑现了让祖国日渐强大的诺言,却未能完成替女儿郭芹买一双棉鞋的心愿。

《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我们默认英雄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更有大局意识,更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国家荣光》难能可贵的是,打破观众习以为常的观念,还原一些并非教科书般完美的英雄及其家属。并非所有英雄都义无反顾,并非所有烈士家属都毫无怨言。

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就是纪录片里的一个「非典型」。郭永怀长期离家,对自己的工作闭口不谈。这使得李佩的不解和不满与日俱增。放到今天,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成员所能感同身受的。而这种不理解与郭永怀的猝然离世交织,令人无限唏嘘。

与郭永怀不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一直与妻子陈意映生活和睦。在临行广州之前,他对妻子和还未出生的孩子都仍有深深留恋。他留下的《与妻书》感动后世多少人。正因如此,他决然离家,为国家振臂的那份凛然更加动人。

《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国家荣光》中还有一点令人动容的是,在每个英雄故事里,荣光都不仅是每一集的主角,也是他们身边认识的亲友或陌生人。

帮助赵一曼逃离医院的护士韩勇义和看守警士董宪勋只是两个普通人。因为帮助赵一曼而被捕,董宪勋惨死狱中,韩勇义被判有期徒刑四个月。「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领袖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敌人俘虏,作为人质相逼。为了儿子,为了回民支队,白文冠以死粉碎日军的诡计。17岁少女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下潜苏州河至四行仓库,为军队献上国旗,振奋了多少民心。

这样的历史小人物更难出现在人们的共同记忆中。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荣光的一部分。

「记住」英雄

《国家荣光》里的很多英雄都鲜有痕迹留世,供人悼念。「唯一的笔迹」、「唯一的合影」是纪录片中反复听到的话。但这些英雄的精神并未完全消逝,而是以各种形式延续。

在军队中,有以烈士姓名命名的连部,如黄继光和杨根思。「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忠诚、勇敢、善战、奉献、担当!」这些看似口号式的宣言耳濡目染着新一代的将士。

《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对亲历者以及他们的后代而言,英雄活在回忆中。老一辈人以口述的方式,将传奇故事传述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辈们。纪录片的意义就在于将这些影像、照片和后代的记忆以另一种新形式保存。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很多珍贵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所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亲历者的记忆。大众想要了解,只能通过纪念馆或纪录片的方式。

《国家荣光》替历史记住、替后人记住了这20位英雄,留下一份不易消逝的记忆。

去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的献礼片带着观众了解了处于几个关键历史节点中的小人物。《国家荣光》则一脉相承。巧的是,这20个人虽本名可能并不家喻户晓,但以他们为原型的电影却都曾风靡一时。

1950年,电影《赵一曼》公映,引起热议。但其原型李坤泰的姐姐李坤杰连看三遍,却从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1959年,《战火中的青春》中新时代「木兰」形象深入人心,却鲜有人知道影片中,她的原型是郭俊卿。195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李侠默默坚守地下电台12年的故事才第一次向世人公开。

《国家荣光》 :重走英雄路,重识世间光


以他们为原型的电影越出名,这一类真实纪录片就越有存在的必要。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和采访,剥离掉电影艺术的戏剧性,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其真名真事示人,他们并非电影或诗歌中的一个形象,而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血性中国人。

1号结语

很多时候,现实的戏剧性和残酷性远远高于艺术作品。纪录片以史为基,试图还原一些当下也许难以理解的人或事。这一种还原本身就是富有人性化的进步。

英雄其实从来不是天上遥不可及的光。每一个身处历史洪流之中的个人都有可能是光。总有一些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2020年经历的事情,让我们再次切身感受到这种精神还依旧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纪录片里那句「如今,山河已无恙,足以告慰英魂」也能慰藉今年饱受苦难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