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祕密?

導讀

中國的上古時代,主要是指夏商西周春秋時代, 那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時代, 那時的社會狀況和文化, 由於歷史記載的簡略稀缺、甲骨文的費解難懂、青銅銘文的苦澀抽象, 似乎總是很難解讀清楚。兩千多年來, 中國有很多學者和愛好者耗費了大量的心智與精力去考證、去研究、去解讀那樣一個時代, 但是依然還有許多歷史的秘密沒有解讀清楚。接下來,筆者從三個方面,來闡釋一下,上古時代的那些歷史秘密。

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秘密?

上古時代圖騰


上古時代有哪些農業神?

上古先民最開始祭祀桑樹和穀類植物,之後又祭祀桃葦、菖蒲等草本植物。在祭農神中,首推“社祭”,而主要祭物為“稷”,後演化為“社稷”概念,並出現了真正有姓與氏的農業神--神農氏。下面詳細說一下,這三個與上古文明有關的神。

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秘密?

上古時代,人們對太陽文化的崇拜


第一個,桑神。農業神是從植物圖騰崇拜中演化而來的,其溝通交流的渠道是“社祭”,這是一種祭祀方式,上古時代的人一般在一個空地,築起一個圓壇作為祭壇。上古時代的人對農業植物的圖騰崇拜,首推“桑”樹,這與古代“絲”的應用與發展有關。由於桑樹生長鬚靠大量的陽光照射與吸吶,因此對桑的崇拜,也與太陽神有關的神話相連。比如《山海經》、《淮南子》中多次出現桑與太陽的關係,如太陽爬高時需扶桑才能攀援。其中《山海經·海外東經》中講到,羲和把十個太陽安置在東方谷的扶桑之樹上,九個太陽棲居在扶桑樹的下枝,一個太陽棲居在扶桑樹的上枝,棲居在上枝的太陽飛向天空, 人間便享受它帶來的光明與溫暖。

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秘密?

濟南市現存“社稷壇”


第二個,稷神。陸宗達在《說文解字通論》中認為,稷為五穀之長,稷神又叫田正。貧窮的人,食稷是常見的,而食黍(粱)卻是不常見的。然而,對於那些達官貴人來說,稷(小米)很少吃,而黍(粱)卻是常備食物。上古時代,稷與黍就放在一起食用。

《左傳》中記載,“稷”乃祭祀百穀之首。由於“稷”為五穀之長,因此,祭農儀式也就成了祭稷儀式。“祭稷”的規格也特別講究,黍稷六簋的陳設方式在當時都有固定的規範,比如方位要佔全八方、主祭品要面對南方陳列等。

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秘密?

神農氏塑像


第三個,神農氏。我們常以炎黃子孫自居,那麼炎帝到底是誰?炎帝,一般在學術文獻中又稱“神農”。《世本·王侯大夫譜》中記載,“炎帝,即神農氏。” 神農即農神,是農業之神,除此之外,還被稱為“神藥”之祖。在上古時代原始農業的初級階段,我們的先民實行“刀耕火種”種植方法,就是用火焚燒原野之後,再進行播種。這主要是因為上古時代原始農耕工具落後,難以做到砍伐樹木開墾土地。同時,在原始狩獵過程中,人們常用火焚燒山林來驅趕野獸。當他們發現經過焚燒的土地,由於草木灰的肥性而特別肥沃,便於耕作時,便開始在農業生產中推廣普及這種方法。而炎帝的得名,正是因為他運用刀耕火種之法,對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炎帝所領導的神農氏是一個姜姓部族,是氏族的名稱。現在,姜氏城堡中,還留存有神農廟的遺址。神農氏處在農耕時代,當時是母系氏族社會。神農在春秋時代以前是沒有記載的,最早記載它的是《易經》和《管子》,其中記載道,姜姓部落的其中一支部落向東發展,成為後來的共工氏。

甲骨文裡的上古時代農業文明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其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上古時代,尤其是商代農業的字形。這些甲骨文的原始材料,給後人描繪了殷商時期農業的形態。商代農業區域和其疆土範圍基本一致,區域以黃河流域為中點向四周發散,西臨關中渭水,北接長城,東毗鄰渤海,南至湘贛流域,農業區域十分廣袤。

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秘密?

甲骨文字


在上古時代,目前我們已經熟知的主食品類,幾乎已經全部出現,並且同一作物還有不同品種的區別。在農業工具上,當時出現了用來除草的工具--耨;用來起土用的工具--鍤和耒;用來收割的工具--鐮和刀。在耕地的種類上,分為“省田”、“裒田”、“脅田”、“糞田”、“廩”,一共五種。上古時代的歷法是相對先進的,這與農業生產要求的時間準確性有很大關聯,根據甲骨文記載。其當時的祈年活動一般在每年的9-12月份和第二年的1-3月份,以此來推斷出收穫和播種的大致時間。

上古時代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狀況

在上古時代,其階級關係主要由奴隸主貴族、平民和奴隸三大部分組成。奴隸主貴族佔有生產資料即大片土地;平民階級是商周時期的主要農業勞動者之一,有人身自由,可從國家得到一份私田以養家餬口, 但是要繳納十分之一的稅收;而奴隸階級則沒有人身自由,在主人的田地裡進行無償勞動,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上古時代,農業文明有哪些歷史秘密?

古農業工具


上古時代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有黍、稷、麥、稻、菽、麻等。除此之外,還種植蔬菜、杏樹、梅樹、桃樹、桑樹和棗樹,同時通過漁獵活動,來補充生活所需。一些人還在家裡飼養著一些小型動物,並在家中從事蠶織業。

他們使用的農業工具經歷了從木石農具向金屬工具的轉變,農業耕作以耦耕的方式進行,很多人在一起的勞動。但是上古時代的人們,整體而言,生活資料缺乏,生活相當艱苦的,這主要是因為,農民們除了經營自己的一份私田,依靠採集捕獵作為補充以維持全家人的生活,還要到貴族的公田上進行無償勞動,並且繳納稅收和服力役。

結語:上古時代還有很多秘密等待我們去一一解開,這離不開後人的苦心求索。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對於現代的人來講,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文化營養。

[1]徐衍.甲骨文中的商代農業文明——評《甲骨文與中國上古文明》[J].中國瓜菜,2019,32(10):104-105.

[2]施由明.廓清歷史迷霧 盡顯上古風采——陳文華《中國農業通史——夏商西周春秋卷》述評[J].中國農史,2008(02):141-142.

[3]何坦野.上古植物圖騰與農業神之釐考[J].杭州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3):217-218.

[4]張再興.炎帝與原始火耕農業——上古聖王得名考源之三[J].咬文嚼字,1997(05):27-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