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神風”二字,稍微對二戰太平洋戰爭有所瞭解的人,都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畢竟大名鼎鼎的日本“神風特攻隊”,以自殺式的風格,希望“一機換一機,一機換一艦”來對付美國空軍和海軍,日軍以孤注一擲的方式,將人和飛機綁定成一個可控的導彈,直擊美軍飛機和堅挺,對中途島戰役後橫行太平洋的美國艦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創傷。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所謂的神風

​神風,在日本國內是一個極為神聖的名字,而這隻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戰隊之所以取名神風,那是因為,日本高層,希望能再次得到神助,幫助日本絕境求生,度過最為困難的階段,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那為何“神風”會是一個神聖的名字,與日本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息息相關,更是以一種救世主的面目存於日本人民的心中?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神風特攻隊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自殺式襲擊

提及神風的由來,倒是與中國有著很大的關係,確切的說,應該是與蒙元開國皇帝忽必烈有著極深的淵源。

話說公元1264年,受蒙古人扶持的高麗王王禃以內屬國的身份朝見忽必烈,代表著世界上第一個蒙古屬國的誕生,忽必烈對此尤為高興。祖輩和自己數代人橫行天下,縱軍萬里,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無敵於世界,當了這麼多年大哥,終於有了個小弟了,自然對此很重視。

但是這個小弟,高麗,並沒有因為投靠到忽必烈手下就得到了狐假虎威,替大哥收保護費的權利,反而不斷受到來自鄰居日本的海盜和匪徒侵擾和欺負,奈何自己胳膊不硬,打不過人家,只能轉頭求助於老大哥,身強力壯的忽必烈。

剛收了小弟的忽必烈,自然對此抹不開面,於是隨即安排眾人開始對日本下國書、收集情報,意思就是,你可以臣服於我,當我的第二個小弟,然後別在鬧事了,小心我那啥你!

那日本是如何回應的呢?關於這個嘛,日本的回應就是不回應,畢竟隔山隔海的,日本對於中原並不十分了解,不瞭解口氣很大的忽必烈的實力,而一心仰慕中原文化的日本,自然更加青睞偏南方的政權,所以日本之前朝拜過繁華的北宋南宋、漢化的遼和金,偏偏對這個橫掃歐亞大陸的草原民族蒙古不屑一顧。

這下,忽必烈就更加生氣了,普天之下,誰敢這麼藐視這位蒙古大汗?連繁華的南宋都在他面前唯唯諾諾,日本一個彈丸小國,安敢如此猖狂。於是一聲令下,便指揮大軍打他丫的。順道拿日本訓練訓練水師,為過幾年滅南宋做好準備。

此時的忽必烈,已經坐穩了蒙古本部的大汗,阿里不哥已經平定,西方四大汗國早已離心離德,與蒙古本部失去了權力的牽扯關係。南方的南宋,對峙於揚州與襄樊地界,一時間還沒有啃下來。

對於時間而言,意思就是忽必烈此刻正好無事,剛好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日本,於是東征日本開始。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神風襲擊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自殺式襲擊

1274年三月,忽必烈下令東征日本。

這支大軍雖然號稱是蒙古大軍,但是此時的蒙古水軍不夠強大,還要與南方的南宋對峙,所以這支部隊實際是以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降蒙的高麗人)為帥,包括高麗的屯田軍、女真軍及水軍一萬五千人,船九百艘。意思就是一支高麗人和女真降元勢力組成的雜牌軍,而且是雜牌得不能再雜牌的軍隊。

戰前準備等等皆是散漫無章,一直到十月份,元軍從高麗合埔(今韓國馬山浦附近)出發,先達對馬島。眾所周知,十月份北風四起,洋流南向,對馬海峽位於黃海和日本海之間,這個季節風浪很大。但是以騎兵橫掃天下的元軍高層對此一無所知。

面對元軍氣勢洶洶的來犯,日本是怎麼對應的呢?

答案是日本絲毫沒有因為來的是蒙古而特別重視,仍然以對抗高麗的規格對待這支蒙古大軍,日本甚至還沒動用幕府的軍力,憑著九州太宰府守軍,便擊退了在博多灣登陸的元軍。

當然首戰不利的蒙古雜牌水軍,並沒有因此而退卻,而是停在了外海,猶豫著準備下一場搶灘登陸大作戰。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海峽本來就風大,又突然來了一場颱風,元朝水軍大都沒有外海作戰經驗,哪見過這種陣仗,大風過後,元軍死亡一萬三千五百人,部分被吹上岸當了俘虜,第一次的元日戰爭不到一個月就此結束。

這場戰役雖然在蒙古不算個啥,算個小失利,但是對於日軍來說,可不得了,畢竟受天助,彈指間殲滅900多艘元朝艦隊。“神風”之名因此而開始顯赫於日本。

不過,好歹元朝也算是在這次出海作戰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水戰經驗,兩年後,南宋國滅,五年後,更是在崖山海戰中以弱勝強,戰勝了大宋最後的水師,一統全國。

然而,宋軍畢竟在崖山投海的軍民還是少數,大量的水軍還是投降了元朝。這些人隨時都可能作亂,又成了元朝一大的隱患,忽必烈為此焦頭爛額不已,突然一轉頭,發現身旁還有個小老弟不老實著。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元朝伐日本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元軍伐日本

於是就想,用這幫宋軍去打日本正好。

1281年(至元十八年)正月,忽必烈以遣日使臣杜世忠被殺為由,開始發動第二次的徵日之戰。

六月,元軍兵分兩路。忻都、洪茶丘率兵四萬,由高麗金州合浦渡海。而阿剌罕、范文虎率江南兵十萬由慶元、定海渡海,臨出兵前,阿剌罕病死,范文虎成為江南軍實際的領兵者。

六月正好,南軍一路順著洋流,很快便抵達了日本附近。七月,兩路軍先後抵達日本鷹島、平戶島一帶,江南軍不知為何晃盪了整整一個月,似乎在等待著什麼。范文虎本就不是虎將,也不是什麼名將,本就一腦袋漿糊的他,臨戰而不知該如何作戰。而北軍則在沒有等到如期而至的江南軍,於是率先向日軍發動了進攻,然而日軍早已在海岸築起石壩,元軍幾番苦戰都不能成功登陸。

元軍不善於在海灘上作戰,被殺千人。血戰一個多月,元軍仍未能取勝,只得退往壹岐島。而這時江南水軍才趕到,會師北軍。但是由於無法靠岸登陸,只能大軍陳列海上,為失利埋下了伏筆。

然後就到了重要的日子,八月一日,颶風大作,吹翻無數戰艦。擅長逃跑的江南軍統帥范文虎再次勝利逃亡,十多萬軍士被直接拋棄。南軍中蒙古人、高麗人與北地漢人全部被日本軍隊殺死。大部分江南新附軍被留下性命,但是成為了日本人的奴隸。而北路軍四萬人,倒是有差不多一半成功逃回了高麗。

戲說歷史之日本“神風”的由來

對馬海峽海戰

此次大兵壓境,對於日本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若是沒有神風相助,日本很難糾集力量短期內打敗這十四萬大軍。

當然,不排除忽必烈授意范文虎借日本人之手滅掉江南水師的可能性。

但是不管怎麼說,此戰之後,“神風”之說,自此開始風靡全日本,海風無期,禍害莫測。日本全國皆以為兩次颱風是神助,自此神風成為日本一個極為神聖的稱謂。所以二戰末期,日本還以為神風會再次降臨拯救他們,於是就有了令美軍聞風喪膽的神風特攻隊,於是神風之名就聞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