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科學的真正的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培根

文墨清香散發知識的芬芳,篇篇文字湊成一個完美的文物,幾經時間長河的沖刷,歷經鉛華,方璀璨奪目。文獻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文物彰顯古人的科技,詩篇代表著一個時代。走過時間長河,人們看到,漫漫黃沙中吐露出大片大片的花朵,紀念著每一個偉人的貢獻,每一個文物的價值。

候風地動儀的發明

四川此​次地震牽動人們心絃,華夏同胞扛過戰爭卻要因為地震而家破人亡。所幸如今科技的發展能夠儘量的挽救損失,保護百姓。如今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地震雖然可怕但依舊能萬全的準備。可在古代又如何預測地震呢?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發明家,科學家,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漢賦四大家",最傑出的代表就是發明了候風地動儀,能夠感知地震。

猶記得《張衡傳》中描述的地動儀外表華麗,內部精美。地動儀表面篆形文字,雕刻山水畫,內部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都是牙套裝置,發生地震時觸發機關。

外部有八條龍騰越地動儀上,每個龍對應著一個方向且龍的嘴裡都含著銅珠,對應八條龍的下方,是八個張嘴的蟾蜍。若是哪一方向發生地震,地動儀內部機關感知觸發,對應方向的龍就會吐出嘴裡的銅珠,蟾蜍正好接著銅珠。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地動儀的發明令人們嗤之以鼻,都不會相信一個簡簡單單,類似酒樽得儀器能夠測出那個地方地震,然而正當官員們研究的時候,卻發現對應西邊的龍從嘴裡吐出銅珠,可沒有任何地震的消息或徵兆。

洛陽城內百姓議論紛紛,都對地震儀不相信,可沒過幾天甘肅傳來了地震消息,瞬間引起軒然大波,遠在洛陽就能知道甘肅地震,看來地震儀能測出哪個地方地震是真的。

中國又一發明造福百姓,可是天不遂人願,候風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消失殆盡,並沒有遺傳下來,這也是人們懷疑候風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的原因。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復原地動儀

地動儀早就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成為傳說,那教科書中的地動儀模型又是從何而來呢?其實教科書裡的地動儀模型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耗時一年多時間設計出1:10比例的木質"張衡地動儀"。

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的消息一出,震驚中國,全國中小學生教科書馬上編入,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部模型做標誌。耗時一年時間鑽心研究,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不僅成果顯著,就連世人都大加讚歎。雖然復原地動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可真正復原地動儀到復原成功卻耗時用了十五年之久。

早在1936年,王振鐸就著手畫出第一套採用"懸垂擺"地動儀的模型圖稿,又幾經研究始終不滿意。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家想要宣傳文化,就想復原一批文物,正好王振鐸身兼職位。在國家和能人巧匠的幫助下,用了一年多時間研究出"直立杆"原理地動儀,放棄了第一次採用的懸垂擺地動儀。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圖形已經畫出,就要著手復原。在王振鐸經歷了一此次的失敗後最終總結出經驗,設計出1:10的木質地動儀,幾經修改完善,最終在1951年復原成功地動儀。但地動儀復原工作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2004年河南博物院找到了馮銳並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組成了課題小組,共同復原"張衡地動儀",想要百分之百的復原張衡候風地動儀。歷經多年研究和建設,從多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翻閱文獻典籍,最終在2009年竣工,此次地動儀不僅體現了人民的科學,還結合著古代人們的智慧。

馮銳和他的團隊研究出的地動儀只會受橫波影響,縱波不會吐出銅珠,也就是說這個地動儀不會因關門、炮聲等影響。只不過這次的地動儀也在學術界飽受輿論和質疑。學界並不看好復原的地動儀,並認為百分之百復原地動儀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地動儀的爭論

不僅僅是馮銳復原的地動儀受到質疑,就連選入教材的地動儀也受盡懷疑,學術性專家認為復原地動儀有著原理性錯誤,也有人懷疑這個復原模型是否能夠進行地震監測,更有許多人懷疑張衡發明地動儀這件事是否具有真實性!

其中反對聲最激烈的就是奧地利人雷立伯,在其《張衡傳:宗教與科學》中表明態度,認為中國人對張衡是一種崇拜、信仰,是不科學的,無實用性的。古代人們的智慧不會領先太久,更不會創造出地動儀監測地震的發生。

就連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在一次講座中討論起地動儀,毫不客氣的說道:"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有反對的聲音自然也有贊同的,中科院人文學院教師陳天嘉則認為張衡不僅發明了地動儀,還認為地動儀具有監測地震的功能,只不過復原未成功而已。

無論是反對的聲音還是贊同的聲音,都令地動儀的名聲宣揚海外。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研究地動儀,不過都懷疑地動儀根本不存在。一身質疑的地動儀在國內引起輿論的還是2年前,在一篇新聞報道中寫到,3年前初,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移出。

復原張衡地動儀花費15年,卻被質疑是否真實存在,被迫移除教科書

不過隨後教育局表示並沒有,只不過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而已。然而地震學界對張衡候風地動儀的質疑聲過大,而復原模型在七十年代曾被質疑原理性錯誤,容易導致後人受到影響,於是便從教材上移出。

地動儀模型只是根據史書文獻復原的,根據典籍隻言片語中復原出的地動儀不夠嚴謹,且對於地動儀爭論一直很大,所以地動儀被迫移出教科書。雖然張衡候風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可我們不能輕易的否定地動儀的存在和價值。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能古人以他們獨有的智慧創造出的東西我們無法百分之百復原,歷經幾次時代變革,存在過的證明早就消失殆盡,只留下史書中殘存的文字。

雖然歷史教科書中移出了地動儀,不過根據人教社回應,張衡和他的地動儀會出現在小學五年級課本上,並專門設置了"古代科技,耀我中華"一課,介紹著對科技重大獻身的古人們。

歷史長留你們的名字,章章紙篇記載你們的功績,古人的智慧鋪墊了後代的科技,雖然你們身死,可靈魂經歷時代變遷,依舊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