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张露金让黄土“生金”

宿迁网讯(记者 杨芹 通讯员 陈炳辉)10年间,高中毕业的他,走过北京,去过上海,也在广州打过工,一颗不“安分”的心,曾长出无数双追寻梦想的翅膀;

4年前,父母年迈,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家乡;

靠啥养家?他的目光落在了家后的一亩三分地上。

一亩三分地成了“试验田”

泗阳张露金让黄土“生金”

在大棚里干活

2016年,泗阳县城厢街道龙门村的张露金,在大城市“蹦跶”了10年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村庄。

“在很多地方打过工,也赚了钱,都被花了,几乎没有一点积蓄。”张露金说,回到家后,他才体会到什么是“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现实,让原本就患有先天性脊柱炎、背部有些弯曲的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回到黄土地,到底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张露金反复思考着。“我是农民,我还是要干农民的活!”这是张露金走遍全村的田埂后,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而支撑他这个想法的,仅是他家屋后的一亩三分地。

当年4月,张露金在这片地里种下了青菜、菠菜、香菜。“当时的温度、水分、阳光,非常适合蔬菜生长,菜长得特别好!”张露金说,最让他感到意外和欢喜的是,一分地里的蔬菜竟然卖了1700元。

一亩三分地,对于张露金来说,收割的不仅是可以变成现金的蔬菜,也是他和家人美好生活的“试验田”,更坚定了他扎根土地的信心。

54个大棚带来幸福生活

农村大有可为,农业大有希望。这在张露金的奋斗里,有着清晰可寻的足迹。就在“试验田”大获成功的当年,张露金将蔬菜种植面积一次性扩大到23亩。

“在村里和街道的帮助下,我流转了23亩土地。家里人当时感觉我的步子跨得有点大了,很担心。”张露金说,别人能成功,他也可以。他抱着这样的心态,借了20多万元,一路硬着头皮朝前闯。

“这是我们今年收割的第二茬蔬菜了!”23日上午,正在大棚里背着电动施肥器的张露金说,接下来,他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种植了。在他的54个大棚里,90%的蔬菜都是青菜,一年能收割10茬。一年中,生长期最短的只需要18天,最长的需要45天。在他的庄园里,随处可见“黑珍珠”菠菜、“上海青”小青菜,有机生菜等绿叶蔬菜。

如今,张露金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50多亩。他成立了城厢露金庄园家庭农场,一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带动了30多名残疾人脱贫。他的农场获得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科技示范户、泗阳县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称号。

蔬菜地的最美“读书”人

在张露金的蔬菜大棚边上,有一个小房子,一侧堆放着肥料、农具,一侧是工作室。说是工作室,还不如说是“读书室”。

《现代农业创业》《农业创业八步走》《茄子设施栽培技术示范》……一本本书放在他的桌子上。而这些书,也弥补张露金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深造的遗憾。

“种植蔬菜,看着是一份简单的活,其实里边有很多学问。在种植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很欠缺。”张露金说。2017年,张露金参加了中央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通过3年的学习,张露金不仅学到了最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还认识了很多农业方面的教授和专家。一遇到难题,他就向专家请教。如今,他已慢慢变成了一个“土专家”,还有不少人来他这里取经学习。

在他的桌子上,《中草药种植技术》这本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这是张露金的第二份事业。“今年,我又种了500亩左右的中草药,有丹参、玄参、何首乌等。”张露金说,通过学习,打开了他的眼界。中草药种植也是他研究了市场行情两年后,启动的项目。

“是今天下午2点半吗?我会准时到的!”采访结束时,张露金的一个电话,让记者停下了脚步。

张露金说:“下午城厢街道要举办直播带货培训会,我也想学一学,说不定,我还能把蔬菜和中草药也搬进直播间。”说话时,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了一份自信和力量。这份坚信,让你看到,这个后背有些弯曲的张露金,其实,比谁都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