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銷售鍛鍊人?可怕的是你居然信了

開宗明義,銷售重要嗎?重要,但做銷售,真的好嗎?

大概率上,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真的不好。

為啥不好了?

因為銷售的重要,是重要在“銷售思維”上,但實際商業環境中,大部分的銷售崗位,只片面狹隘的,把銷售聚焦於把產品賣出去這件事兒上了。

那啥是“銷售思維”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提成交”。

那片面狹隘的聚焦到“把銷售聚焦到把產品賣出去”,又做和解了?

簡單來說,就是在實際商業環境中,銷售職場中,根本沒有“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什麼事兒,一上來就直接指標碼著你,趕緊“提成交”。

沒有時間,沒有財力,更沒有資源支持你,要有也是銷售話術、銷售流程等等的簡短培訓,了不起再給你一些大浪淘沙,都淘過N邊的客戶資料。

這還算是不錯的銷售崗位,那很爛的了?

啥玩意兒都沒有,就是擺明壓榨你的社交資源,這常見於各種保險銷售崗位,這個時候銷售已經不是銷售崗了,嚴格來說,你根本不是他們公司的人,而是銷售代理。

說的再過一點,你連人都已經不是了。

什麼意思了?

你只是“生產材料”,各種招聘套路廉價忽悠進來,高提成的誘餌勾著,高指標的壓力壓著,什麼個人成長,什麼客戶培養,統統一邊去,趕緊速度的給我業績,給我完成指標。

做銷售鍛鍊人?可怕的是你居然信了

這個時候,你有這個時間、空間去做“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等操作嗎?

沒有,指標完不成,你就直接GG了,你只能一上來,一臉懵逼的立馬進入應急模式,進入“提成交”的緊張節奏。

而這個時候,面對指標壓力,和生存壓力,你怎麼辦了?

只能像“傳銷”一樣,磨刀霍霍向親朋一般的殺熟了,因為他們不需要你去“養客戶”,他們跟你沾親帶故,有信任基礎,產品靠不靠譜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任你這個人。

多麼熟悉的“傳銷”套路啊,東西都是其次,重要是拉人頭,炸資源。

但親朋再多,也是有數的;信任再多,也是不夠用的,尤其是產品很次,人緣很差的時候。

這個時候咋辦了?

要想繼續活著,來不及維護“韭菜”,就要收割“韭菜”,那就必不可免的要用到“詐術”了。

我不止一次的吐槽揶揄過某些銷售,為了把產品賣出去,什麼牛P都敢閉著眼睛瞎吹,只要你願意掏錢買單,什麼瞎話都可以臉不變色,心不亂跳的胡說。

反正責任不用他付,顧頭不顧腚的,佣金到手就好了嘛,這也是銷售為啥這麼遭人嫌的緣由了。

待到你賣不動了,實在榨不出油了,那就只好名為優化,實則倒藥渣一般的,把你淘汰出局了。

也許有人要說了,產品真的好就行,推銷給有需要的人,多麼雙贏的事兒,需要“殺熟”嗎?需要用“詐術”嗎?

這裡我想反問一句,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為啥現實情況是,銷售永遠是換人最頻繁的崗位了?以至於紛紛懸賞那麼豐厚的提成報酬了?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為啥要重賞了?

肯定是不好做撒。

不是品牌太新太小,客戶信任難度大;就是產品同質、價位虛高,埋坑不少.......等等

百般嘗試,碰壁重重,東西賣不出去,手足無措了撒,否則誰會無聊、傻缺到,割自己的肉,出自己的血,把自己的錢輕鬆容易的給別人賺了?

誠然,也確實有這種人,但這投入產出不是一回事兒。

介子推割自己的肉,可以套牢和晉文公的君臣關係,換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釋迦牟尼割自己的肉喂鷹,可以推廣佛法,銷售信仰,換取更廣闊的市場規模。

當然獻愛心的公益人士,就不用說了。

那如你我一般的俗人了?

割肉出血的,輕鬆容易的,把自己荷包裡的錢給別人賺?

如果是,那必然是有更大的利益圖謀撒。

也許有人要說了,銷售的存在價值,難道不就是把產品賣出去嗎?

這話貌似沒錯,但落到實處,卻問題百出。

那麼這問題,出在哪兒了?

1,銷售本身;2,市場本身;

1,銷售本身;

人不可能生下來就會騎自行車的,他得先學會走路,你不能一句“要啥自行車”的,就指望別人變成銷售小王子,最起碼他得先熟悉產品,熟悉行業,熟悉公司及市場環境,而且還會基本的銷售技能。

這也是為啥那麼多公司招銷售,潛臺詞都是自帶資源,最次也是業務熟練,為啥?

因為誰都希望摘桃子,但誰都不願種桃子。

為啥銷售崗位變動這麼頻繁了?

說句不好聽的,其實都在“換藥渣”。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類似的論調;

“什麼世界500強的CEO,50%出身是銷售”;“上市公司的老總,90%幹過銷售”之類的,這常見於各個公司,各個銷售部門的“畫大餅”話術,當然更常見於各個銷售課程的營銷文案。

這話對嗎?

對,但是隻偏門狹隘的,聚焦放大了對他們有用的內容,他們沒說的是,這些老總也好,CEO也好,其實不僅僅只是銷售,他們還是市場品牌人員、還是產品經理、還是運營總監,甚至還可能是財務總監。

做銷售鍛鍊人?可怕的是你居然信了

成熟的公司負責人,那個不是面面俱到的多面手?

自己不做沒關係,不專精也沒關係,但起碼要懂,還要懂的相對比較深,否則怎麼帶團隊了?怎麼合理有效的分配任務指標了?

但這“成長”需要時間,尤其是專職的銷售崗位,而可惜的是,那麼多公司的銷售崗位,有這個意願提供空間和資源,讓人去成長嗎?

也許有人要拿阿里的中供鐵軍來說事兒,但問題是,有魄力的馬雲,目前國內就這一個;有格局的阿里公司,目前世界上也就這麼一個。

市面上很多公司,對標阿里、華為什麼的,學企業文化,學管理制度啥的,事實上了?

大多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學了個畫餅996,各種情懷雞血吹的漫天飛,實際上不過是“只要馬兒跑,不給馬兒吃好草”的使喚廉價勞動力而已。

所以,不要指望你會是意外,因為這是騙子最喜歡的韭菜款式。

2,市場本身;

還是那句話,只想摘“桃子”,不想種“桃子”,甚至連“桃子”養熟的時間,都不想給。

客戶買單的信任是這麼容易來的嗎?

精明的專職銷售,上班前幾個月,甚至都貼錢給自己做市場,只求換個標籤印象,贏個臉熟好感,好圖將來。

一個新手小白,沒有成長時間,沒有養“桃子”時間,一上來就指標重擔壓著,不殺熟自身社交資源,很明顯,這不太現實。

也許有人要說,這都是市場的活兒,這就是產品的活兒,這都是運營的活兒,銷售只管找到精準客戶,讓買單就好了。

像華爾街之狼裡演的那樣,只管拿起電話,背書一般的演繹那些精雕細琢的銷售話術,說句不好聽的,這工作其實連腦子都不需要,甚至於是不是人都不重要。

畢竟有些詐騙電話,都開始用軟件、變聲器啥的,按照話術一句、一句的停頓個幾秒,模仿正常通話即可。

說到現在,未免一些單槓雙槓愛好者的口吐芬芳,我想再次闡述一個觀點。

那就是,我從來沒有diss,或者貶低銷售這個崗位,因為“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提成交”這些東西,確實非常重要。

但我依舊不推薦大家去做銷售,尤其是年輕人做銷售。

細碎原因很多,但歸根到底,就一條:不利於個人成長。

不管是軟性的共情同理心、自我驅動等等之類的情商;

還是硬性的口才、行業技能等,有一技之長的、可沉澱價值的積累發育;

亦或者是單純的“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提成交”的商業歷練。

銷售都不是一個靠譜的選擇。

如果你非要拿董明珠、中供鐵軍之類的,來舉例自己也有可能是那萬中無一的例外,那我覺得,你雅本根本不應該去工作,而是應該直接去買違禁詞。

因為真正的價值,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都來源於職業及行業上的專和深,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打磨的,這些才是你35歲以後的安身立命之本。

不要迷信什麼口才、人脈、情商什麼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0”,而你技能上的專業密度,行業裡的浸淫深度,你自己那“價超所值”的持續輸出,才是最最重要的那個“1”。

如果沒有,後面再多的0,再多的錦上添花,在我看來,都是鏡花水月、無根之木而已。

做銷售鍛鍊人?可怕的是你居然信了

而銷售,那常規3K左右的基層銷售底薪,動輒3個月不開單就滾蛋的動盪不安,常年處於捉襟見肘的應急模式,扯什麼格局、專業、行業深度、個人成長,都是扯淡的。

當然你非要說,自己遇到的公司,為什麼就不可能是阿里、不可能是格力了?公司靠譜,最銷售不是更靠譜嗎?

拋開真的天賦異稟,對於你我這楊普通人,個人覺得,除非真的是迫不得已的無路可走,否則還是慎重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