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怕生死的活着

今早看报纸被一则新闻吸引了目光,说在大学生中开展了死亡教育。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理念很好,让人越早意识到死亡到底离我们有多近就越好。其中有些问题学生们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比如,你预计活多大年纪?学生回答“我估计还能再活64年”。

很多人对生和死的自然感觉就是:生意味着年轻,充满希望,合家欢迎;死意味着失去,充满悲伤与不舍。所以大多数人在觉得离死亡的年纪还很远的时候是不欢迎“死”这个字眼的,认为是不吉利的。对死亡也是不会思考的,觉得不是我当下该考虑的事情,几十年以后该走的时候就走,现在考虑它又能够怎么样呢。

不惧怕生死的活着

自出生时家里人的热烈欢迎开始,一路成长走来,越是顺风顺水所经历的生活离真正的平常心所代表的生活本质有时就越远。除非你内心真正能够从光怪陆离的表面可以抽离出来。但有多少人在年少轻狂时愿意压抑自己,在意气风发时收敛锋芒呢?

近期总是想画仕女图,在百度上搜到王熙凤年轻时的图片,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情不自禁临摹了一幅。她的一生大家都能够说个一二,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主,嫁到贾家也是深得贾母的宠,年纪轻轻就掌管贾家的大权,哄得老祖宗把她叫做“泼皮破落户”介绍给黛玉认识。这样娘家婆家都有权有势的人会在人生风光的时候想着生死的问题吗?她想的是怎么让别人死才是真的。但事态不论你当下是富贵人家的还是穷苦人家的,都是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到了贾家失势的时候,她的命运也应了那句诗“机关算进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巧姐只好托付给了刘姥姥,想当初姥姥进大观园王熙凤是最看不起、拿人家戏耍的。

不惧怕生死的活着

看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仿佛都是在读故事,陪着唏嘘几声后就杳无踪迹了。前几天读到一个帖子上说“这个人是位企业家,当自己遇到困惑时就到火葬场待一会儿”。虽说心清净了也就不在于身在哪里了。但能够在火葬场思考生命的意义也实属难得了。我们不论从有字之书还是从无字之书上吸取到的生命智慧,都是要告诉我们越早明白生命的意义越好。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题的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不在于年龄的大小,她牺牲时年仅15岁。老子说“物壮则老”,“死而不亡者寿”。人都是要面对死亡的,但如何能够做到我们的德性让后人像《左传》中概称的“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之后做到人之死的不死,死而不亡的光荣的名声。尽管佛家认为有所追求还是落入有相的范畴,离了脱生死还是有很远的路要走,把“三立”作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所为,最终应会领悟到什么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不惧怕生死的活着

孔子也曾经对生死回答过子路的提问“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写过《系传》的孔子怎么会不知道死亡的问题呢?只是因材施教让子路先学会在世间如何做人,再考虑死亡的事而已。

死亡意味着新生,也是我们应备的意识,我们最终新生向哪里,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为新生做哪些准备,向死而生,反求诸己。就像《西藏生死书》中写得那样“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

真心欢喜在年轻人中开展死亡教育。

不惧怕生死的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