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故事梗概】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

从开场到结束,除了8号陪审员何冰揭示了自己的检察官身份,体现出他的公民意识从何而来,其他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身为一个公民,你该如何谨慎而坚决的使用你手中的权利,又该如何勇敢而明确的对言行负责。你有权利,但你也要负责任,要对你运用权利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1号陪审员:主持人

【1号陪审员:主持人】角色设定为一个不讨喜的人,古板死板,书呆子气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2号陪审员:数学老师

【2号陪审员:数学老师】角色设定为没什么存在感,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基本上指代当下社会中乐呵呵地和稀泥的普通人。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

【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角色设定为表面上有着老北京的一切特点,油嘴滑舌,市侩,民粹主义,善良,懦弱,而他深藏的部分也被演绎得很好。与儿子的矛盾所造成的严重的心理阴影都通过对所谓的孝道的偏执报复性地传递出来。他是所有12个人中最坚持判定有罪的一个。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4号陪审员:房地产商

【4号陪审员:房地产商】角色设定可以呈现一些复杂的意味。有钱,财富来自民怨很大的房地产,又是一名美女学生的干爹,但声称两人是奔着结婚去的恋人关系。提供了仇富的基础,应对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于为富不仁者的所有幻想。当他被人叫做资本家以及被小卖部老板满怀醋意地奉承的时候,那段爆发的戏还是很有张力的。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5号陪审员:蹲过冤狱的混混

【5号陪审员:蹲过冤狱的混混】角色设定蹲过冤狱的前混混儿,哥哥也被人所伤,至今残废。他的造型过于夸张古怪,有点漫画化了。尤其发型和说话的方式,过于浮夸和故弄玄虚。他代表着被法律或者说不负责的法律人伤害过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次模拟法庭,他被逐渐激活了回忆,在当下的案子上投射了自我的历史。他的愤恨以及对于社会的不满可以理解,但从造型角度讲应该更日常化一些。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6号陪审员:急症室医生

【6号陪审员:急症室医生】角色设定为医生,儒雅和理性的代表。中国当下新生代伪中产职业人的代言者。由于职业所见,困于道德和理性残酷现实之间。几句台词功底很深,小细节中都实戏,可惜戏份太少。这类人其实值得多写几笔,他们是中国都市中新生的中间力量,受过良好教育,有基本的教养,有不雄厚但算得上殷实的财产,有公共空间概念,但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与明哲保身。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7号陪审员:小卖部老板

【7号陪审员:小卖部老板】演技最出彩的几个人之一,某种程度上盖过了何冰,问鼎韩童生。他所有的动作都是日常化,市井化的,斜着、靠着、依着、歪着,精明,算计但也操劳的底层小商贩。对于法律这个过于学术化的词汇不太感冒,或者说不太信任,认为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更相信能花钱铲事儿,对于财富与权力有着典型的底层民粹主义情结和想象。他是最想把这次陪审团当做游戏的一个。他本人就是整体意义上“转型期中国人”的集合。没有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不相信法律的公正,被残酷现实和困苦的生活教育过,又在市场经济的底层挣扎,见识了财富与特权的为所欲为,也磨掉了棱角。就即使这一次凑数,也是因为迫于自己的生计会被学校领导的爱人断掉才来的。对于被审判的“富二代”,对小卖部老板来讲,与其说是审判那个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审判那个标签。这个标签激发了他身上对于富有者的卑躬屈膝与憎恶混杂起来的复杂情愫。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8号陪审员:检察官

【8号陪审员:检察官】一个秉持客观、理性的角色。自始至终都对公民权利有着深刻的认识。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9号陪审员:空巢老人

【9号陪审员:空巢老人】一个是勾连历史线索,反右的经历以及那段经历中让他体会到的人情冷暖和人性善恶对于一个人的拯救与戕害;另一部分是现实线索,他大声喊道,那个作为证人的老头是因为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说出了伪证词。他说的其实也就是自己。这个社会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老头聊天。其实,历史线索可以淡化,现实这条线索可以强化。我们理解导演与编剧的历史担当,让那段历史不至于淹没,提及一下也让人们明白一场残酷的政治运动对人的伤害会有多深远。但这与剧情的主线有些过于疏离了。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10号陪审员:老北京

【10号陪审员:老北京】一个聒噪的老北京,歧视外地人尤其河南人。其实正是这些外地人河南人养活了他,给他带来基本的房租收入。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一技之能。他眼睁睁看到自己曾经可以不奋斗就得到的东西正在被外来者抢夺,自己的儿子无法考入大学,可能正沦为民工,外来者凭借拼搏和努力以及各种资源的盘活,抢夺了北京土著的资源、机会和未来。他出于本能的排外某种程度上说是维持虚弱自尊的方式。他是当下社会中数种具有“被剥夺感”的人群之一。是这个虚拟陪审团内最不理性的一个。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11号陪审员:大学保安

【11号陪审员:大学保安】人物设定有点漂浮,演技还是不错。想考政法大学未果,成为政法大学保安。这个设定,现实中倒是可以见到,但就是过于小众。其实对于保安这样的角色完全可以有另外的设计,一个“假装负责安全事务的摆设”就是中国保安的群像。他们以与大学生同样的年纪,却每天面对如此巨大的现实落差,完全可以产生很多心理痕迹。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12号陪审员:保险推销员

【12号陪审员:保险推销员】天津口音倒口还是有问题,但形体不错。那种低眉顺眼、点头哈腰的劲儿使得灵活,几次有罪无罪的反转也正是没主见的小市民的典型。

你就可以看出每个人身后都是一群人,指代着中国当下社会中的不同阶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被侮辱和被伤害过的人们。他们之中,有些人是某个领域内的强者,有些是所有领域内的弱者,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在这个社会中被不同程度低被伤害过,这一点很有意味。就像那个房地产商一样,永远处于被误解、被憎恨与被奉承之中。这一群人的设定有些意思,又因为演技都很纯熟,基本上没有每个人做一个阶层代言人的悬浮和做作感。

相对原作对于“公正”和“程序正义”的探讨,这种并未刻意强调,却从头蔓延到尾的“肆无忌惮”,才是本片最值得关注的本土化质问——权利的边界在哪里?你的权利能否践踏他人的权利?你有权利,但你也要负责任,要对你运用权利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中国民众意识中大多只重视“权利”,而无视“责任”,自己的脚跨过了别人的界限而理所应当,别人的脚一旦跨过来就暴跳如雷。自己永远是对的,如果别人反对,即便心理知道他是对的,也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死硬到底,因为“面子”是我的利益,而“正确”是大家的利益。因此从这个陪审团的一开场,很多人就漫不经心,一口断定“富二代就该毙”,喷那些被丑化的标签,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权利,就是没有想过,“富二代”也是一条命,而陪审团正在做的,是法律程序中,对于终结一个生命的抉择,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抉择中的对象。从开场到结束,除了8号陪审员何冰揭示了自己的检察官身份,体现出他的公民意识从何而来,其他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身为一个公民,你该如何谨慎而坚决的使用你手中的权利,又该如何勇敢而明确的对言行负责。

《十二公民》:请不要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毁掉真相

“我们不关心过程,我们只关心结果”这大概是我们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不过该片判断的依据从理性感性参半,一点点彻底沦为感情至上,最终,又回到理性,他决定无罪的举手瞬间是很震撼的结尾。其实,电影到韩童生举手宣布无罪的瞬间就应该结束了。但导演还是坚持加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一群人走出了阴暗的房屋,走入了夕阳中,互相搀扶,互相交流。

不知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够冷静一下,想想自己,深思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