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落後,沒有照相技術,如何防止替考情況的發生?

高考剛結束兩天,有人歡喜有人愁,儘管分數過一段時間才能出來,但考生心裡大致都有數,除非超常發揮或發揮失常,否則跟平時水平差不多,不會有太大初入。俗話說,高考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實太誇張了,綜合來看,現在大學錄取率不低,只是想考上知名大學難度較大,普通高校相對簡單,至少與古代科舉相比容易多了。

眾所眾知,科舉分為三個級別(不包含殿試),分別為院試、鄉試和會試,上榜者即可得到相應的功名,等同於現在的學歷,即秀才、舉人和進士。如果以為秀才很好考,最多跟現在的中學生差不多,那就大錯特錯了,根據相關歷史數據可知,秀才錄取率極低,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說,二十個考生裡選一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古代科技落後,沒有照相技術,如何防止替考情況的發生?



提到“考試作弊”這四個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古今皆有之。雖然知道作弊是不對的,一旦被發現,後果都比較嚴重,卻還是有人鋌而走險。相對於考試作弊而言,有一種行為更嚴重,那就是找人替考,替考者好聽點叫“代筆”,說難聽點就是“槍手”,它還有個稱呼——倩槍。

現代技術手段先進,在參加考試時,必須持有準考證,上面不僅有姓名、座位號等信息,還貼著考生的照片。發試卷之前,監考老師會逐一核對准考證,觀察照片與真人是否一致,防止有人替考。不少人都有疑問,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照相技術,不能根據照片核對考生信息,古人如何防止替考情況的發生呢?

古代科技落後,沒有照相技術,如何防止替考情況的發生?



或許有人覺得古人非常在乎名聲,尤其是熟讀四書五經的文人,不會做出找人替考這種齷齪之事,這種想法太幼稚了。古代讀書人也是人,達不到聖賢的高度,為了功名和前程不惜一切,所以古代替考的案例屢見不鮮。據《涇林續記》:“孫某某家素饒裕,戊午科託親周某某挾重貲,買舉人遇於上江,定議銀千五百兩。”

意思是說,一位叫孫某某的人,家裡非常富有,覺得自己水平有限,若參加會試的話,不可能金榜題名,就找來一個家貧且成績優異的舉人,讓他代替自己考試,並願意給他一千五百兩銀子作為報酬,可見孫某莫出手很闊綽。聽過這個例子可以說明,古代也存在替考,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朝廷如何防止替考。

古代科技落後,沒有照相技術,如何防止替考情況的發生?



首先,古代也有類似於准考證的東西,只是上面補貼照片罷了,畢竟當時技術達不到,畫照片也不太現實。這種憑證被稱為“票卷”,上面寫著考生的信息,甚至比現在還全面,考生手持票捲進入考場,同樣也有人核對。這只是第一步,效果肯定是有,卻不能杜絕別人鑽空子。

其次,拿著票卷還不算完事,考官要進行點名,除了確定籍貫和人數之外,筆者估計還會察言觀色,如果口音與籍貫差別太大,或者神情明顯緊張,有可能被著重審核。或許有人會說,假如把考官買通了怎麼辦?這種情況並不是不可能,咱們都能想到,古人自然也不傻,為防止這種事情出現,下面的方法很高明。

古代科技落後,沒有照相技術,如何防止替考情況的發生?



最後,除了票卷之外,古代考生還有一份“識認官印結”,即當地官府的擔保證明,甚至還有其他人的名字在上面,一旦被朝廷查出替考的情況,擔保人也要遭殃,俗稱連坐,烏紗帽不保不說,還有可能被殺頭。另外,監考官不敢徇私舞弊,要不然下場很慘。

所以,別看古代沒有照相技術,防止替考的手段並不差,想要矇混過關的話,不能說一點機會都沒有,只是困難指數很高,且風險性太大。如果被發現,不是取消考試資格那麼簡單,還會連累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