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請大家設想一下:

現在是上班早高峰,你準備從擁擠的地鐵下車趕去上班,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在車廂門口巋然不動,頗有一種“寧教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的氣勢,而想要上車的人還拼命往裡面擠,這個時候你說氣不氣?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早在2016年,就有研究人員做過“你最討厭地鐵裡的哪種人?”的調查。

根據 2670名志願者的反饋:最容易招致不滿的是毫無顧忌大聲吵鬧的熊孩子(28.8%),其次是一人獨佔一根扶手的鋼管俠(14.3%)以及在密閉空間進食散發異味食物的人(11.9%)。

在研究人員提供的選項之外,有絕大部分志願者提出最不能忍的還是“站在門口雷打不動,無論車廂中間是否有位置,始終喜歡靠在門口堵著”的人。

這種在地鐵中以自我為中心,毫不顧及他人感受的人,野蠻、霸道!我姑且把他們稱作“地鐵霸王龍”。

先不要急著把這事和國民素質聯繫起來,這種事情不只是發生在中國,早在1918年,關於人們乘坐地鐵不願意往裡走的行為,第一張警示海報出現在倫敦地鐵車廂中。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警示語是:“在繁忙的時間,每個人都無法獲得座位,但是如果門沒有被人群阻塞住,那麼更多的人可以得到一個扶手帶或站立的空間。想想別人,阻擋們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

為什麼“地鐵霸王龍”們對旁人的白眼和憤怒視而不見?寧可被上下車的人撞個遍,也要在門口與大家共存亡?

因為他們的“同理圈”太小,小到只能包容自己。

01

“同理圈”過小,受累的是自己

紐約大學的環境心理學家查德·維納認為那些擠在門口的“霸王龍”是為了掌握隨時能夠下車的控制權。 他們意識到自己一旦讓出空間朝裡走,想下車的時候自然要承受往外擠的痛苦,尤其是在分秒必爭的上班高峰期。

所以他們對別人視而不見,其他乘客能不能上車,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殊不知把同理圈縮到最小的人,最終受累的其實是他自己。

同理圈可以理解為同理心發生作用的範圍。

18世紀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大衛·休謨用同心圓(concentric circle)來表達同理圈的概念 :同心圓的中間是自己,往外依次是家人、親密朋友、普通朋友、同階層群體、同國家群體、同人種群體、其他人、甚至延伸到其他生物。一個人的同理心隨著同心圓的向外擴展而逐漸減少。

或許他們自己都無法意識到:過於狹隘的“同理圈”正在阻礙他的發展,別人進不去他的圈子裡面,他自己也走不出來。

在電影《萬箭穿心》中,在城市中長大的女主李寶莉對來自鄉下丈夫呼來喝去,話裡話外都是貶低他人的嘲諷。

在搬家的這一天特別熱,馬學武只是給搬家工人買瓶汽水喝,李寶莉卻認為丈夫胡亂花錢,當著外人的面把自己丈夫痛罵一頓。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由於妻子無法給自己尊重,馬學武出軌了廠裡的女同事,而出軌的原因只是對方記得他生日。

換個角度看,如果是自己被丈夫當著別人的面不留情面地大聲喝罵,自己會作何感想?如果妻子能夠把丈夫納入她的同理圈中,那麼後來的離婚、出軌等一系列的鬧劇是不是都可以通通避免?然而她並沒有這麼做,最終承擔這個惡果的,也正是她自己。

讓我們再看回來“地鐵霸王龍”,他們一直站在車廂門口,其實也並不好受,想一想你所在城市中最擠的一班地鐵上上下下的乘客數量,接受這麼多乘客的碰撞的他們就像瀑布水流中的卵石,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等他們到達辦公室之後,心情與工作狀態必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僅如此,同理圈過小的人很容易忽視自身的行為,迴避對自己不利的評價,對於他人的感受一無所知,無論在工作管理還是談情說愛上。

人類的性質是由人與人之間結成的社會關係決定的,不把他人納入自己的同理圈就沒有彼此之間的信任,從而不能結成健康的人際關係,一旦把別人從自己的同理圈中踢出去,就意味著無法進行順利的人際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協作的現代社會中取得成功。

02

“同理圈”過於狹隘,可能是生理決定的

“有時候我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不便,其實我不是故意的,但我就是實實在在地做出了這種行為,當我被人指責的時候我也會難過和內疚,怎麼辦?”

上文已經說到,想形成“同理圈”必須先建立起同理心,而同理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控制它的產生,很可能是他們的大腦中缺少了某些信息。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同理心深刻體會他人感受與情緒的一種能力,它與一些原始的感覺成分有關。

第一種是“感覺運動感染(sensorimotor contagion)”,當我們看到有人摔倒流血了,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象如果這個傷口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是怎麼樣的,甚至身體都能隱隱約約感受到疼了。

第二種是“模仿”,比如當我們看武打片中的主角一直處於下風被捱打的狀態,自己也忍不住左閃右躲;當我們看到主角開始快準狠地反擊,自己也忍不住開始比劃。

第三種是“情緒感染”,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活中遇到過,當聽到激昂澎湃的國歌響起,總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以往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同理心和大腦中的前腦島區域有關。當人調用同理心的時候,前腦島區域就會被激活,前運動皮層、初級及刺激軀體感覺皮層、腦島等區域相應被激活,讓我們體會到他人的感受。

有理論認為,我們能剋制反社會行為的原因之一,是傷害他人會帶給我們如同身受的痛苦感。可如果面對的不是自己“同理圈”中的人,那大腦的伏隔核就會發出一種信號,來中斷產生同理心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不知不覺地失去了自己的同理心。

既然是生理現象影響了同理心的發揮,那“地鐵霸王龍”們實在沒有辦法改過自新了嗎?非也。

03

如何擴大自己的“同理圈”?

黃亞生提出,影響同理圈的除了血緣、民族等之外,還有人的認知和理智能力。同理有理智、推理和道理的成分在其中,因此,即使一個人的同情程度是給定的,同理程度也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被後天培訓的。

考夫曼提到,想要讓同理心真正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困在“我們”的這個圈子裡,要多和“他們”去接觸。

也就是說同理心想要發揮作用,就先把別人納入自己的同理圈範圍內。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1.縮小自己,才能看見外面的大

大家對於“對牛談琴”的故事想必耳熟能詳。

古時有個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儀於是變換曲調,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隻孤獨小牛的哞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因為不安而小步來回走動。

牛和人,不要說在一個同理圈裡面,連“生理圈”都不在一個層面,但是為什麼他們能從某個意義上進行溝通?

因為公明儀願意”縮小自己“,選擇用牛能聽得懂的演奏頻率來彈琴。

及時地認識到對方與自己的不同,再從心理上接受別人,主動把他納入你的同理圈裡面,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奧斯卡影帝西恩・潘,年輕時總是爆炸性新聞的製造者,毆打記者、與麥當娜結婚又離婚,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是出了名的“壞小子”。

有一次,潘在片場與導演為拍攝細節激烈爭論起來,現場火藥味十足,眼看就要大打出手。正在這時,潘突然想到妻子告誡自己的話:“別人眼中的西恩・潘,才是真正存在的西恩・潘。要學會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改進你在他們眼中的日形象。“

潘馬上靜下心來,耐心地給導演做解釋,平靜地闡釋自己的想法,一場風波平息了。回家後,潘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羅賓鼓勵他今後要把拍戲遭遇的不愉快都告訴她,以降低工作中的心理壓力。從此,潘的人緣好了,演藝事業也蒸蒸日上。

擴展自己的認知範圍,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事物、關係的存在,平和地接受自己與別人的差異,別人在地鐵車廂外面,你在地鐵車廂裡面,這就是差異,這個差異的彌補只需要你往車廂中間挪一挪位置。

去除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位置留少一點,把同理圈中的其他位置留給更多人,你能看到更加美好的世界


2.理解痛苦的意義

真正的同理心不表示陷入別人的痛苦裡,而是感受到他人這份痛苦的意義,併為了這個意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只需要問自己:他是什麼身份?他現在是什麼處境?如果我是這個身份,我會怎麼樣?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2009年3月2日,擔任政協大會發言人的趙啟正回答記者的提問。一位來自《中國婦女》報英文月刊的記者問:“今年女委員提案數量有多少?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話音剛落,現場笑聲一片,因提問的是位年輕的男記者。

看到他窘迫地站在那裡,不知如何解釋,趙啟正就感到了他有多麼難受,如果不幫他擺脫這個窘境,很可能會影響到他今後工作的心理狀態。

於是,回答了提問之後,趙啟正又嚴肅地說:“剛才提問時有些朋友笑了,其實對這個笑,我倒有點感想,說明我們有一個誤區。婦女的事業不應只有婦女去做,只有男士和女士一起做才能做得更好。因為觀察角度不同,男士提出來的問題可能更尖銳,更準確。“

這幾句機智的話為男記者解圍,同時,他這種理解別人尷尬處境的行為,也贏得了中外記者的掌聲受到了媒體的一致好評。

讓我們把場景回到地鐵中,如果自己是地鐵中的”霸王龍“,看著來來往往的乘客,自己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別人是分秒必爭的上班族→因為我的原因別人不能順利地下車→如果是我急著上班,又有一個大塊頭堵在門口,我一定對他翻盡白眼。

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自己應該把門口的位置讓出來了?

能主動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是人類人格成熟的表現,滿足了人類社會性群居生活的需要,這樣的人註定會走得長遠,在社會關係中不一定能做到遊刃有餘,但一定是受人尊重、受人愛戴。


3.鍛鍊“鏡像能力”

同樣是站在地鐵門口為什麼有的人願意為他人讓出位置,有的“霸王龍”卻堵住門口而不自知?因為他們的鏡像能力不一樣。

你一定看過這個故事:

兩對父母帶著孩子散步,看到乞丐在街邊乞討,一對父母對孩子說:“孩子,記得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像他們一樣,沒有工作只能乞討為生了。”

另外一對父母說:“孩子,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同樣是看到乞丐在教育孩子,為什麼他們說出的話大相徑庭?儘管他們看到的是同一個事物,但是每個人大腦中鏡像神經元產生的畫面是完全不一樣的。

人的腦中存在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細胞,它是人類的認知能力的基礎。它們在我們看到或者聽到某種動作時被激活,在腦海中產生相對應的情景。

所以只要我們想象對方的所知、所想、所感,就能輕易地理解對方,而不是被自己產生的情景所左右。但這沒有想象中簡單,畢竟我們的生長環境和長久以來的認知已經固定了我們的鏡像神經,如果你喜歡長期穩定的生活,突然讓你拋下一切生活、工作,來一次半年的旅遊,你會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擔憂,同時你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這麼做。

鏡像出現什麼不要緊,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主動鍛鍊的方法去調整鏡像:對方需要什麼情感,而不是你需要什麼情感。

在你的面前擺一個火鍋,有的人光憑想象就彷彿能嚐到它的麻辣;

但是有的人會想到雖然滿足了口腹之慾,但是吃完過後容易上火,於是會選擇拒絕吃火鍋,當鏡像改變,決策就會變。

在瞭解、溝通後想象當前的情境下、對方立場的情緒再去感知對方的感知,這樣能有效擴大同理圈的半徑。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最後: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地鐵霸王龍”和同理圈的關係,它可以總結為三點:

第一,喜歡霸佔著地鐵車廂門口的人是為了自己把控了下車的主動權,而忽視了他人上下車的需求,是同理圈過小的心理表現。在生活中他們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無法進行健康的人際關係交往。

第二,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做不到把他人納入自己的同理圈,很有可能是生理上決定的。是大腦的伏隔核發出一種信號,來中斷產生同理心的過程,但是同理圈是可以通過鍛鍊擴大的。

第三,我向你分享了3種擴大同理圈半徑的辦法:縮小自己、理解痛苦、改變鏡像。

地鐵心理學:當你產生鏡像神經元,你不會選擇做一條“霸王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