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農民工幹不了,年輕人不願幹,以後會出現“民工荒”嗎?

#青雲導師團#在很多人的想象裡,農村是個田園牧歌、男耕女織的美好地方,整天只需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好。實際上,更多的是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農村的美好僅僅是距離產生的美。

生於五六十年代的農民,如果上有老下有小,要光靠種地,真的只能維持溫飽,很難改善生活水平,更不要提培養孩子。所以在改革開放後,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時,大多數農民會選擇閒時外出務工,農忙時回家種地。

這些農民工一方面因為沒有文化外出打工頗多不便,二是九十年代農民工工資拖欠嚴重,三是他們天生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見不得土地日益荒蕪。所以年紀大些,孩子成年,他們基本上願意回到農村繼續種地。

年老的農民工幹不了,年輕人不願幹,以後會出現“民工荒”嗎?

工作中的農民工

這其中許多人的孩子會成為第二代農民工。這些生於七八十年代的農民工,基本上已經對土地沒有任何眷戀。他們更向往城市生活,往往夫妻雙雙外出打工,混好了能在城裡買套房子,把孩子接出來,接受更好的教育,就算脫離了農村,實現了城市化。

農民工現在都統一改稱外來務工人員。在外打工收入、生活環境也大有改善。舉個栗子:假如兩夫妻在工地上,日收入就有五六百,要是勤勞些,一個月滿勤也有近兩萬收入了,辛苦幾年完全有機會在城市定居,從而提高下一代教育,生活環境。

現在《勞動法》執行有力,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大有改善。正規的工地都有專門工人的宿舍、食堂,房間空調、熱水、衛生間生活設施齊全,還有專門的夫妻宿舍,和工友宿舍區分,可以說相當人性化了。

年老的農民工幹不了,年輕人不願幹,以後會出現“民工荒”嗎?

工地食堂

網上有很多人說,一個農民工工資比剛畢業的普通大學生工資高多了,從而舉證讀書無用論。其實在工地上工作過,或者是認真觀察過農民工生活的人,都能明白農民工高強度的工作,不是大學生們吃的消的。過去的農民工工資太低,現在漲了,就感覺漲得很快了,實際只是歸位而已;還有,農民工從事的工種,願意做的很少,呈現活多人少現象,當然要漲工資。

夏天,他們一般五點就要上工了,到中午,那太陽不是一般人受得住的,下午稍微避開陽光最毒的時候,也不可能等到四五點上工,三點的太陽還是很強烈的,曬得拖幾層皮,哪個大學生受得了?冬天他們也是早上六點多就準備開始工作,朝九晚五的白領起床時,人家已經工作幾小時了。

所以說,讓大部分人選擇,還是寧願乾乾淨淨坐辦公室吹空調拿三千塊,也不願意風吹日曬五六點起床,一天到晚穿著泥漿過的衣服拿八九千的工資。

年老的農民工幹不了,年輕人不願幹,以後會出現“民工荒”嗎?

農民工生活區

中國人有一種很了不起的精神,就是現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反對的“奉獻”精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財富也需要一代代的積累下來,才能讓後代子孫站在更高的起點。

很多農民工就具備這樣偉大的奉獻精神,他們自己沒有文化,吃了苦,所以寧願再多吃點苦,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樣持之以恆的努力,只要孩子稍微爭氣些,必將讓他們的生活發生大的改變,至少不會出現第三代農民工。

這些人為了孩子極少迴歸農村,即使不能做高強度的工作,也會選擇留在城市做些簡單的工作,至少能維持自己的生計,不給孩子壓力。

年老的農民工幹不了,年輕人不願幹,以後會出現“民工荒”嗎?

冬季早上6點幹活的農民工

總而言之,農民工的收入已經大大增高,他們相較於上一代農民工,已經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農民覺悟的表現,也是城鄉差距在縮小、農村居民對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的表現。農民,並不是“髒苦累”的代名詞,他們也需要用尊嚴和價值來展示自己、來表達訴求。

如果讓你來從事“農民工”這樣的工作,一個月將近有1萬元左右的工資,你願意來幹嗎?

科技時代很多工作可以替代人工,以後農民工還有生存的空間嗎?

歡迎大家給“微資溪”留言,一起交流。#青雲導師團#

年老的農民工幹不了,年輕人不願幹,以後會出現“民工荒”嗎?

月亮還掛在天上的早晨,農民工就開始上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