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洞学十戒

所谓"洞学",指江西庐山著名的白鹿洞书院。

《洞学十戒》的作者是明代的高贲亨,做过江西提学副使。

这是一篇古代书院的学规。这个学规极具特色,告诉学生不能怎样做,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当然反过来也说明了应该怎样做。全篇言简意赅,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几乎都一一指出,对儿童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一日立志卑下:

谓以圣贤之事不可为,舍其良心,甘自暴弃,只以工文词、博记诵为能者。

[解析] 第一是没有远大抱负:例如觉得古代圣人贤人做过的事自己一定做不到,行动上违背良心,学习上自暴自弃,光是凭文章华丽、书背得多来显耀自己。

二日存心欺妄:

谓不知为己之学,好为大言,互相标榜,粉饰容貌,专务虚名者。

[解析] 第二是存心欺瞒作假:例如不知道求学是为了提升品德修养,只喜欢说大话,相互吹嘘,装饰自己的外表,专门热衷于获取虚名。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三曰侮慢圣贤:

谓如小衣入文庙及各祠,闲坐嬉笑及将圣贤正论格言做戏语,不盥栉观书之类。

[解析] 第三是对圣贤不恭谦:比如穿着短衣短裤走进孔庙和其他祠院,闲坐着戏闹谈笑,或者把圣贤的至理格言拿来开玩笑,不洗好脸梳好头就打开圣贤的书来看等等。

四曰陵忽师友:

谓如相见不敬,退则诋毁,责善不从,规过则怒之类。

[解析] 第四是轻慢老师同学:比如和师长同学见面时不讲礼节,背地里还要说他们的坏话,不听别人的好心劝诫,指出他的过错就大发雷霆等等。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五曰群聚嬉戏:

凡初至接见之后,虽同会亦必有节,非同会者,尤不可数见。若群聚遨游,设酒剧(聚)会,戏言戏动,不惟妨废学业,抑且荡害性情

[解析] 第五是聚在一起打闹:凡是首次见面的人,即便是在同一团体里也要有克制,不要立即打得火热,不在同一团体就更不应常常见面。聚在一起游玩、喝酒、看戏、说脏话、干坏事,不只会妨害和荒废学业, 更会败坏了自己的品行。

六曰独居安肆:

谓如日高不起,白昼打眠,脱巾裸体,坐立偏跛之类。

[解析]第六是独处时疲沓慵懒:如同太阳升高了还不起床,白天睡大觉,脱掉头巾,裸着身体,坐立不正,东歪西倒等等。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七日作无益之事:

谓如博弈之类。至于书文,虽学者事,然非今日所急,亦宜戒之。

[解析] 第七是干没有益处的事:比如赌博、下棋等等。至于学书法写文章,尽管是做学问的人应该做的,但假如不是当前急需具备的,就不要去花太多的时间。

八日观无益之书:

谓如老庄仙佛之书,及《战国策》诸家小说,各文家,但无关于圣人之道者,皆是。

[解析] 第八是看没有益处的书:比如老子庄子仙道神佛的书,以及《战国策》之类的各家小说,各家文章。其余凡是和圣贤的道理无关的书,都是。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九日好事:

凡朋友同处,当知久敬之道,通财之义。若以小忿小利,辄伤和气,与途人无异矣。

[解析]第九是好惹是非:和朋友交往,要明白友谊长存的道理。花钱用物上讲义气。假如为了一点点矛盾和得失,就和朋友伤了和气,那就是把朋友看得和路上相遇的陌生人一样了。

十日无恒:

夫恒者入圣之道,小艺无恒,且不能成,况学乎?在院生儒,非有急务,不宜数数回家,及言动课程,俱当有常,毋得朝更夕变,一作一辍。

[解析] 第十是没有恒心:恒心是成就圣贤品德的关键,没有恒心,小技艺都不能学成,更何况学业呢?在校读书不是有急事,就不要老回家;学习要有规律,不要早晚变换做做停停。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启蒙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尤为重要,怎么能更好地教育,或许在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教育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故人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为我们目前学习与效仿,那是因为它是几千年来人们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洞学十戒》算一篇学校规范教育的一个版本,以此文中深刻内容来影响今天的教育,也算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