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不畏懼孤獨,靈魂才能妥善安放

01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生命是孤獨的旅程》,本書共有五個章節組成,講述了作者經歷或者感受到的故事。感觸良多。

讀《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不畏懼孤獨,靈魂才能妥善安放



第一章,作者就寫了關於自己母親的故事,他說:母親的偉大不僅在於生下血肉的兒子,還在於她並不指望兒子的回報,不管兒子離她多遠又回來多近,她永遠使兒子有親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車途上,母親是加油站。



母親姓周,是從舅舅那裡知道的,後來知道了母親叫周小娥,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名字被千萬人呼喊,母親的名字我至今沒叫過,似乎也很少聽老家村裡的人叫過,母親不是大人物,卻並不失卻她的偉大,她老實、本分、善良、勤勞在家鄉有口皆碑。



我成不成什麼專家名人,母親一項是不大理會的,她既不曉得我工作上的榮耀,我工作上的煩惱與苦悶也不與她說。一部《廢都》,國之內外怎樣風雨不止,我受怎樣的讚譽和攻擊,母親未說過一句話,當得知我孤身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傷得落了淚,哭著說:“我娃這是什麼命啊?”我告訴母親,我的命並不苦的,什麼委屈和劫難都可以受的,少年時期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擔在山砭道上走,因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處是不能放下柴擔的,肩膀再疼腿再酸都是不能放下柴擔的,從那時起,我就練出了一股韌勁。


讀《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不畏懼孤獨,靈魂才能妥善安放

賈平凹



《孟子》上面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裡表現出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其實母親並不是要兒女獲得多大的成功,而是希望子女能夠平安喜樂就好。


02


在生活上,賈平凹是這樣寫的:出遊踏無名山水,省卻門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腳在哪,路往哪,雲在山頭,登上山頭,雲卻更遠了,遂吸新鮮空氣,意盡而歸,歸來自有文章作,不與他人同。
作者是這樣看待讀書的:讀閒雜書,不必規律,坐也可,站也可,偶向牆根,水蝕斑駁,瞥一點而逮形象,即與書中人合、物合,愈聽愈肖,或聽窗外黃鸝,鶯鶯恰恰,能辨鳥語。



這段說明作者看美景,讀書都是為了內心的愉悅,而不是隨愛逐流,這句話與劉禹錫的《陋室銘》有異曲同工之妙: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賈平凹寄情于山水,在山水間自得其樂,實在悠哉。


作者在談人生時說:“人生多不幸,幸運的是活著。芸芸眾生,好像就是跟著別人走,你不走就不行,但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關鍵是怎麼走好面前的路


03

其實一直陪著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獨木舟



賈平凹說:“好多人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收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一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青年作家劉同在高中時期有一段沒有存在感和孤獨的日子,除了沒有友情,和父親的交流也少之又少,對父親而言,劉同是一個整天看電視,電視沒有了還會繼續看的孩子,而劉同卻做完作業,希望父親能和他談談,後來,劉同發現自己成績不好,所以老師、同學、父親才不理他,意識到這點後,劉同發奮努力,人生的困惑也能夠解決了。


讀《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不畏懼孤獨,靈魂才能妥善安放

劉同



劉同寫了一本《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本書用了講了不同類型的孤獨,它告訴我們,孤獨不是失敗,他是自己與自己相處對話的最好時光,就像劉同在書裡說的:正在經歷的孤獨,我們稱之為迷茫;經歷過的那些孤獨,我們稱之為成長。


讀《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不畏懼孤獨,靈魂才能妥善安放


賈平凹文章裡面說的:“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十年間,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也不知道怎樣去活,也不去理會,時光就這樣過去了。要時常思考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在歲月中從容前行。


作者在最後一章裡面寫道:“人可以無知,但不能無趣,這是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的;人可以無愛,不能無好,有趣之人肯定有神至而靈,是性情中人。”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上面說的:“用功但不功利;熱情但不諂媚;善良但堅守觀念。選擇努力投入的事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選擇密切在一起的人,是自己真正愛的。對人好,可是不討好。做這樣的人,才能在喧囂中隨時安靜,在安靜中隨時沸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