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研究所所長王愛民:精益與MES融合分析


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交流,今天給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精益生產思考”,都是自己多年總結觀察到的東西,跟大家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談一下精益和MES怎麼融合,這也是自己的思考,有可能不成熟。精益大家都很清楚,就是Just In Time,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量,生產出所需要的產品。比如準時制生產方式、適時生產方式等,消除浪費、看板、快換工裝等都是精益提高的工具方針。


但是我理解的精益最核心的是兩大支柱,一是自動化,這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字,是單人旁,把人融合到裝置運行裡。另外一個就是JIT,準時制或實時。精益生產或精益管理一般在企業裡都是落實到一些手段、現場的改善等等,但我認為精益生產管理理念手段的視野可以進一步放大,尤其結合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怎麼體現精益,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重點。


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對比,比如一臺機器或者一條產線和MES,MES是數字化轉型或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的典型系統。我從四個方面分析,也是智能製造經常提的,在數字化方面,如果設備是數字化的,一般說這個設備是自動運行控制,精準精細,生產效率提升。數字化MES或者管理,我認為體現為數據流程的數字化週轉,數據格式的規範表達,這些基礎之上的管理盲點的識別,管理目標的達成,管理原則的落實,並且提供定量化的手段和評估;在自動化方面,自動化對於設備來說是看得見的,但是自動化對於MES的管理,我認為應該體現為流程的自動銜接,數據的自動流動,這是看不見的自動化,但也是非常需要的;在網絡化方面,設備具備數據狀態上傳和控制指令接收的功能以及硬件實現鏈條的柔性配置,但網絡化對於MES來說,是傳統具有次第關係的業務管理,因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藉助於底層的CPS,以離散化的方式進行重構,大的方面實現軟件定義製造。比如,機床設備中因為廣泛應用電主軸而提出無齒輪傳動的概念,物聯網的發展也將MES推向扁平化、軟硬一體化融合的優化組合運行局面;在智能化方面,智能化對於設備也有一些智能溫度補償、智能振動抑制、智能化誤差補償等等。智能化對於MES來說,就是要結合管理和工藝兩方面加強決策。


有了機械和MES的對比,可以知道精益生產和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是什麼關係。數字化工廠更多是JIT,比如看板,搬的是物料,對數字化工廠的運行來說,是信息的流轉或流程的有效的運行,它的要素定義、環節操作、過程銜接都是數字化的。通過連續、規範、無中斷的方式集成在一起,本質是實現流程信息的集成,我們可以稱之為管理自動化。而對於精益生產裡面的另外一個支柱就是自動化,當前階段人工智能還是要發展,最重要的是怎麼能實現人機一體化或人機融合協同,要想辦法把人放在決策迴路裡面。


想要把人放在決策迴路裡面,首先要開展業務迴路的建設,數字化是基礎,包括數字化環節要素、數字化業務過程、數字化執行操作等等。而對於智能決策,把人怎麼融合到決策、業務過程當中,人在什麼環節進行智能化的提升,要構建一個人機物的融合環境,實現業務驅動下的人、機器、系統。界面一定要劃分清楚,信息的流轉一定是精益的,這樣才能把人融合到這個過程裡面。


對於精益生產的另外一個支柱就是JIT,JIT對於MES來說,是針對於管理系統或者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的,我認為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MES語境下,要理解JIT需求拉動的新內涵,要按照逆向思維,比如按照需求拉動來規劃生產的運行。對於MES而言,應該分析業務鏈條或者網絡當中的關聯關係,理解彼此的需求供給關係,相當於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業務環節之間的協同,也就是需求供給的關係,從按時按需的角度保證業務的順暢銜接。


第二個方面是在多品種變批量混流生產方式下,精益看板生產運行保障措施,精益總是提看板生產,這屬於一種形似,看板只是一種執行手段而已,當然在這裡面,貫徹了一些思想。對於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來說,我們應該抓住精益的本質,保證精益生產的效果,我們要做神似。如果精益生產當中提到快換工裝,那在APS當中,就是MES大範疇裡面的APS,可以通過組批控制實現。


精益生產當中提到的單件流,可以在APS當中實現單元化的資源配置、單元內的流程生產,這需要和實際運行相結合,但是也需要業務管控系統做適應性的改變,把精益的思想融合在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