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凶险的两个星期,是他们站了出来!

(文章转自乐见岛,作者陈敏)

武汉最凶险的两个星期,是他们站了出来!


▲4月8日零时后,车辆驶过京港澳高速武汉西收费站时,乘客振臂庆祝。(图片来源于新京报,摄影/柯皓)

4月8日零时,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恢复对外交通。从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历时76天“封城”后正式“解封”。

回头看这76天,涌现出很多“逆行者”,很多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在封城之初最凶险的两个星期中,我们看到,社会力量充当了救援主力,给了中国乃至世界巨大的缓冲时间。

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不可抗拒的生长的力量。有他们,中国就有希望。

01

关键时刻,需要社会力量驰援

武汉封城,是万不得已,决策极为仓促,相关预案几乎没有,包括必要的物资供给预案,尤其是医护物资供给预案。就连武汉最好的两家医院,同济和协和,都在封城后即告弹尽粮绝。人们这时才发现,到了关键时刻,光靠政府不行,我们还需要社会力量的驰援。

从封城起到二月中旬,中间至少两个星期,地方政府措手不及,无力保障医护物资供给,全靠社会各界包括海外华人华侨的全力救援。两个星期后,数万外地医护驰援武汉和建立方舱医院,这才稳住了阵脚。至3月初,大致控制住了疫情。

武汉最凶险的两个星期,是他们站了出来!


▲封城期间的武汉黄鹤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武汉封城之初最凶险的两个星期中,是社会力量充当救援主力,是社会力量给了中国乃至世界巨大的缓冲时间。

这最凶险的两个星期中,涌现出很多“逆行者”,很多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我认识其中一位,一位叫田曦的年轻人,今年三十出头,已经是一名资深公益人。他二十五岁时结束了自己青年旅馆的生意,成了中国绿发会的一名志愿者,常年奔波户外,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今年武汉爆发疫情,他刚好从北京回到老家湖北应城。听到封城消息,第二天就开着从堂弟那里借来的中巴一头闯进了武汉,投入到刚刚展开的武汉保卫战。

武汉最凶险的两个星期,是他们站了出来!


▲田曦(受访者供图)

02

这辈子没见过一个大男人哭成那样

我们约在老地方碰头。一见到我,他马上摘下口罩。“我现在肺部已经有问题,前几天医院检查,医生说很明确,就是长期戴口罩造成的。”

还是从他救援武汉的故事说起。“现在我们的情况好多了。最累、最难的是头半个月。那真的是打仗,而且是打乱仗。接不完的单,跑不完的路,送不完的货。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只是从3月中旬起,我才能每天睡到五六个小时。”

我很惊讶:“那你怎么开车?不是太危险了吗?”

他承认很危险,常常出车时还是昏头昏脑的。幸好因为封城,路都是空的,所以基本没有撞车。

更大风险是每天跟人打交道,尤其是每天都要去交叉感染最严重的大大小小的医院,甚至接送发热病人。有一次送的还是一个新冠病人。

病人是个中年男人。知道自己中招了,但当时医院一床难求,只能居家隔离。为了不连累家人,他把自己关进一个小房间,吃的喝的,都是家人从门缝里塞进去。后来政府开始建方舱医院,病床缓解了,他请求社区派车送他去医院看病,却排不上队,等了好多天都没结果。病情越拖越重,他越来越绝望,以为自己就要死在家里,更怕迟早传染给家人。

“他在群里发现了我,私信向我求助,求我送他去医院。说着说着他就哭了起来,哭的那个惨啊,我这辈子没见过一个大男人哭成那个样子。”

说到这里,他有些黯然。

“我不忍心。实在拒绝不了。就答应当天晚上十点多去接他。为什么要晚上十点多呢?这时同事们都睡了,没人知道。这活儿太危险,我不能让他们知道,让他们跟我一起去呀。晚上十点多接上他,送到医院不久,他就微信告诉我说,确诊了,住院了。给我说了一声谢谢。”

还有两次接送发热病人的故事也值得说一说。其中一次,发热病人就是他的一个女同事,天天朝夕相处。一度烧到37.8度,也是他出面送到医院,好在检查结果一出来,阴性,心里一块石头才落地。

武汉最凶险的两个星期,是他们站了出来!


▲田曦配送物资的部分接收单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意大利驻华大使专门发来感谢状

还有一次是接送一个意大利少年,十五、六岁。这次最为惊心动魄。

这少年很不走运。本来赶上了意大利撤侨,但上了飞机又被赶下来,因为一测体温,发烧。人走不了,又回不了城里,没人敢接。武汉方面求助到他所供职的中国绿发会。绿发会秘书长亲自出面鼓动他去接,但也不勉强:“自己决定,要觉得危险就别去。”

他无法拒绝。而且患者是个少年,无助,可怜。他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下麻烦大了。接人凭胆子大就可以,但之后的事儿可不是靠胆大就能解决的。最头疼的是找住处。找了好多旅馆,要么一听是发热病人就吓坏了,死活不接。要么不怕发热,但又没有涉外接待资质,也不能接。下午接到人,一直忙到晚上十点,都没法落实住处。

万不得已,他甚至打算,在车上将就一晚算了,第二天再说。但也没法将就呀,那少年太能长了,才十五六、岁就长到差不多一米八。车里根本躺不下。情急之中,他拨通了一个社区主任的电话。此前他曾给该社区送去二十万个口罩。这次真找对了人,主任很爽快。“刚好我们有个隔离酒店,就去那里,跟负责送发热病人的工作人员住一起吧。”

到了酒店,他让意大利少年先躲在车上不下来。他去前台要了两个单间的钥匙,撒谎说女友跟自己闹别扭,不跟他住一个房间,要分开住。拿到钥匙之后,他再去车上接意大利少年,两人一起从后门走步梯到了楼上。意大利少年从此把自己锁在里面,吃喝都是他每天送。

十多天过去,又碰到英国撤侨,那少年就由意大利政府出面联系英方,让他上了英国的航班。但一测体温,又被英国人给赶下了飞机。

最后,意大利政府出动了专机,是一架军用货机。专机落地前四个小时,他就把少年送到了天河机场,蛮以为这次总算熬出头了,哪知最后关头又出了大事:出关文件不全,被海关拦住了。

这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他急了,电话湖北外办负责人。外办负责人找人带上文件驱车直奔机场。正下大雨,街道上到处是积水。送文件的人也顾不上太多,一路风驰电掣,在飞机起飞前两个小时赶到。海关终于放行。意大利方面所有人武装到牙齿,一个一个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把少年接入移动式负压隔离舱。然后冒着瓢泼大雨直飞意大利。

“这是我这一生中见到的最震撼的场面。为了接一个少年,居然出动专机。如果不是亲历,我怎么都不会信。”

后来,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专门给他发来感谢状。感谢状中称赞他“不顾自身安危,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身处湖北省的意大利公民提了来关键性的援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意大利真不容易。即便国内疫情万分吃紧,为了救一个少年,仍不惜出动专机飞越万里。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这是很好的示范。意大利眼下固然灾难深重,但有这么深厚的人文关怀,应该不难浴火重生。

武汉最凶险的两个星期,是他们站了出来!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人们在阳台参加抗击疫情的音乐快闪活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曦福大命大,屡屡出生入死,但从来有惊无险。犹如战场上的福将,子弹嗖嗖嗖不断从耳边擦过,就是毫发不伤。善良的人自有天佑,此话不假。

但他也付出了不小代价。身体的伤害,经济上的损失,都不小。据他讲,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七十多天中,他所在的绿发会只给他拨了三万多块钱,他一个人吃住行都不够:租车每天150,酒店每天230,还有餐饮费、汽油费及其他杂费。何况他后来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因为好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闻讯而来,这点钱就更不够用了。都靠朋友赞助乃至借钱一路撑过来。

4月8日离开武汉后,他将去襄阳一家无人机公司上班,主要做销售。我建议他把自己的法学专业捡起来,争取考一份律师执照,为推进法治的市场经济找到一个可能的切入口。毕竟他有强烈的公共关怀,纯商业未必能让他安顿下来。

果然,他告诉我说,他还会杀回武汉。“因为公司注册在襄阳,但市场必须从武汉打开。我已经想好了,回武汉后,我还会注册一家公益组织。我不可能放弃公益理想。没有理想的生活,不是我要的。而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至少,我们的武汉团队,大家都这么想的。

谁说中国人都不行了?谁说下一代都不行了?这次武汉多亏有他们拼死相救,才度过封城后最凶险的两个星期;将来中国,还需要他们,甚至更需要他们。他们不仅朝气,他们不仅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强大的行动力,他们不怕出生入死。这才是当下中国最缺的。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不可抗拒的生长的力量。有他们,中国就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