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養育從來都不是一件能”快“起來的事,更何況是陪伴自閉症兒童的成長。不要著急,慢慢來,大家一起努力,相信這些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和以往我們採訪的自閉症兒童的媽媽有所不同,唐小鴻本是一個可以置身事外的人。

她有一個完全正常的孩子,也不是特殊教育領域的研究者,但是5年來,她的“助基金”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自閉症兒童的干預和康復上她自己更是跑遍了世界上所有先進的自閉症兒童機構,拜訪了國際上多位研究自閉症兒童的專家,師從英國自閉症教育事業中的領軍人物Jude Ragan女士。

Jude女士曾面見撒切爾夫人,提出“自閉症孩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的議案,並創辦了為3~25歲自閉症人群服務的Queensmill特殊學校和一系列的教育體系,並擔任多所自閉症學校的校長,她於2011年獲頒大英帝國勳章。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唐小鴻說,女士不僅是自己走上服務自閉症兒童這條路的領路人,也是自己的人生導師。

因為工作關係,唐小鴻接觸到的自閉症家庭千千萬萬,但又因為自己的“第三方”身份,她能獨立、客觀地看待自閉症兒童群體以及他們的干預和康復。

在採訪中,她完全不想說自己從事這份公益事業的堅持和艱辛,最迫切的還是想我們分享如何看待自閉症兒童,以及能真正幫助到自閉症兒童的一些具體方法。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01 自閉症兒童,首先是孩子

我們經常把自閉症兒童形容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但實際上,他們不是“外星人”,更不是異類,他們和每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一樣,首先是孩子。這是唐小鴻最想和我們分享的關於如何看待自閉症兒童的觀念。

一個普通的孩子會吵鬧、會發脾氣,自閉症的孩子也會;有的普通孩子不愛說話,自閉症的孩子就是這樣……

在唐小鴻看來,自閉症兒童只是內在認知水平與外在年齡和身體不匹配,可能一個10歲的身體裡裝著一個認知水平只有2歲的孩子,但他們依然是孩子。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她認為,只有用這樣的觀念去看待自閉症兒童這個群體,普通人才能對他們更包容,而更重要的是,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也能放下焦慮,靜下心來陪伴孩子成長。

“撫養一個普通的孩子長大,都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事,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耐心,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就更不能急,應該放下不合理的期待,更加耐心地陪伴和引導。”這是唐小鴻最想和自閉症兒童的家長說的話。

02 語言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

唐小鴻提到,很多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最著急的,就是想讓孩子開口叫爸爸媽媽、會說話。但實際上,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講,會說多少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學會“說”功能性語言。

所謂的

功能性語言,就是能表達出自己的需求的語言,但這種語言不一定是“說”出來的,它有可能是一個動作,也許只是一個眼神。

自閉症兒童經常出現外在的情緒失控等表現,其實都是來自於他內在的焦慮,而這些焦慮是因為他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需求當然也就難以被理解和滿足。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如果會使用功能性語言,自閉症兒童就可以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進而需求也就能被滿足。當自閉症兒童的情緒方面的問題減少時,他也就能在知識學習、社交學習等方面更加專注和有所進步。

唐小鴻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當自閉症兒童感覺口渴時,他不一定非要說出“我渴了”“我要喝水”這樣的語言,如果他能做到把杯子遞給家長,或者是拿起一張顯示想喝水的圖片,就是掌握了功能性語言。

而這樣讓自閉症兒童掌握功能性語言的目標,正是唐小鴻和她的“助基金”在進行的自閉症兒童教育體系模式中的一種嘗試。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03 感統方法不等於感統訓練

同時,唐小鴻嘗試的自閉症兒童的教育體系中也強調使用感統方法。但是唐小鴻特別希望通過我們告訴更多自閉症兒童的父母們:感統的干預方法不是所謂的對所有孩子進行一樣的感統訓練,而是先要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感覺通道特點。

其實,不僅是自閉症兒童,普通的孩子在感覺上也有著很大的差別。

比如有的孩子很愛看圖文契合的漫畫書,有的孩子卻怎麼也看不懂這類書,因為後者無法處理好這類圖文交融的信息,但是如果給這類孩子看只有文字的書的話,他的閱讀障礙就消失了。一旦出現信息處理困難的情況,就會引發孩子的焦慮,自閉症兒童的焦慮會更加明顯。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因此,在運用感統方法進行干預之前,需要對每一個孩子的感覺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為孩子提供進行感統干預的設備,這樣才能降低孩子的焦慮感,而不是增加他對信息的混淆感和超負荷感。

另外,談起如何減少自閉症兒童的焦慮,唐小鴻還特意提醒到,不管是家裡還是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等地方,都應該在環境設置上儘量減少對自閉症兒童的干擾。

也許有豐富的色彩和裝飾的環境更受普通孩子的喜愛,但是純色、冷色調的單一環境顯然更適合信息處理能力差、易焦慮的自閉症兒童。

04 真正的融合不是“一樣”

最近幾年,社會在關注自閉症兒童方面頗為重視,“融合教育”的理念也被廣泛運用於學校、幼兒園。

但是唐小鴻告訴我們,在她參觀的有自閉症兒童就學的歐美學校中,成功的融合教育並不是讓自閉症和所有孩子上完全一樣的課,在校生活完全一樣,而是會設置一個專門的自閉症兒童中心。

自閉症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與普通孩子一起上,但是如果遇到他不接受的課,他就可以回到中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既能減少自閉症兒童在自己不喜歡的課程上的焦慮感,也不會影響其他孩子正常上課。

她認為這也許才是真正的融合教育,融合的目的不是要求自閉症兒童變得和普通兒童一樣,而是允許他們不一樣,並根據他們的需要給他們提供幫助。這樣的融合教育也才是真正的包容。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05 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才華不僅在繪畫上

唐小鴻還和我們分享她去年參加歐洲自閉症協會時的一個感受。當時參加這個會議的除了研究者、特殊教育者,還有法官、檢察官、警察等,而協會主席在開場說的第一句話則是,“在座的各位,大家不要覺得自閉症離你們很遙遠,有可能你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自閉症譜系上的人,因為你們是各個領域的精英。”

這就是目前歐美國家對自閉症譜系人群的看法——一些具備特殊才能的人有可能就是自閉症譜系上的人。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不少學者也認為,自閉症兒童由於他獨特的專注能力,心無旁騖的特點,是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展現出驚人的才華的,只要善於發現,恰當引導。而繪畫,可能僅僅是自閉症兒童最容易被發現的一種才能和潛力而已。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這就和我們普通人最後也不是人人都能功成名就的道理一樣

但唐小鴻認為,對於有自閉症兒童的家庭來講,對未來抱有希望,總比覺得前途一片灰暗要好。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唐小鴻經常提到自己當初參觀以色列自閉症兒童和成人協會(簡稱ALUT)時的感受,她說這是她到目前為止參觀過的最好的一個機構。

在這裡,自閉症兒童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成人的技能培訓,包括就業是全程被關注和受到服務的,包括終老,這就是她理想中的對自閉症兒童服務的終極目標,雖然她知道這個目標在中國實現還有待時日,但是她會一直努力,竭盡所能。

目前,在女士的幫助下,唐小鴻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採用英國學校教育體系和模式,為中國的自閉症兒童們提供著專業服務。

方法推薦:PECS-圖像交換交流系統

這是一種使用圖畫標示來教授自閉症兒童功能性非語言交流的方法。

自閉症兒童最需要的就是幫他們減少焦慮,這能讓他們情緒穩定,進行知識、生活技能的學習,更容易接受外界信息。

圖畫化的功能性非語言交流就是通過一些圖片展示的方式,向自閉症兒童說明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目標與順序,讓他們理解時間的意義等,也能讓自閉症看護者確保在幾秒鐘內給予孩子所要求的東西,這樣的溝通都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自閉症兒童的內在焦慮感。

唐小鴻 | 自閉症兒童,還有哪些特殊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

其實,這種PECS-圖像模式,不僅可以用於對自閉症兒童的幫助,也能廣泛用於學齡前兒童的生活中。

比如我們可以把一天的生活安排以圖片的形態放在家裡的牆上:太陽昇起時起床,穿衣服、刷牙,之後去幼兒園,太陽快下山時奶奶在幼兒園門口等著接他……

當一天的安排被具象化了之後,孩子也會體會到秩序感,增加安全感。

受訪人|唐小鴻(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助基金”發起人)

採寫|吳穎(《父母必讀》雜誌編輯部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