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如果隨便拉住一個讀過紅樓的人,問一個相同的問題:“你認為在金陵十二釵正冊裡,誰是情商最高的人?”

不出意外的話,十有八九大家的答案都出奇得一致:薛寶釵嘛!

寶釵為人圓融妥帖,說話滴水不漏,做事周全穩當,對周圍的人能幫就幫,像中央空調一樣24小時全天候均勻散熱,但凡和她打交道的沒有不誇她。這還不叫高情商麼?

真的是這樣嗎?

蔡康永最近新出了本《情商課》很火,顛覆了我們關於情商的傳統概念。

他說:“傳統認為情商就是一個八面玲瓏很會做人,沒什麼情緒,不會發脾氣,面帶微笑的一種人。如果這個叫做高情商的話,我認為沒有人會想要,因為代價是委屈自己,閹割情緒。這種狀態有什麼好羨慕的?”

他說他心中的高情商,第一要義是“做自己”,再恰當地找到“做自己”和“與他人共處”之間的平衡。

按照康永哥的標準,紅樓夢裡最有情商的人,其實是林黛玉才對。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觥籌交錯間,幾處狂飛盞,划拳逗樂掣花籤,醉眼朦朧正玩得嗨,有人來接黛玉回去,她抬眼看看錶:

“喲,十一點多了。”馬上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我可撐不住了,回去還要吃藥呢!”起身瀟瀟然走了,沒有半點因為提前退場“對不起,我掃大家興了”的歉意。

剩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咱們也散了吧。”

第三十六回還有一個細節,寶釵和黛玉本來和長輩們一塊吃西瓜,吃完後,“寶釵因約黛玉一起前往藕香榭,黛玉回說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這輕輕帶過的一筆閒文,讀者若不留心,根本注意不到。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可是,如果設身處地代入一下,就能感到黛玉在人情世故上的“鐵面無私”了。

兩個能在一起吃瓜的人,關係自然差不了。當一個約另一個同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後者多半會欣然前往,哪怕不太想去,一般來講也抹不開面兒不會拒絕。

這本是人之常情,想要貪圖人間的溫暖,總要先捨得一點自身熱量。

更何況她們不是要上班打卡的職場女性,也不是洗衣服做飯的普通民女,更不是要回家陪娃寫作業的中年老母,沒人拘著她們,不需要趕時間。她們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大小姐,每天無所事事,有大把必須要打發掉的芳華。

要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女生,可是連上個洗手間都喜歡結伴而行的呢!

但是黛玉卻乾巴兒脆地拒絕了寶釵,理由都不是“身體不爽”這樣的濫熟託詞,而是直白地說:“我要洗澡!”

唉,林妹妹,寶姐姐是出了名的體豐怯熱,人家都不急著洗,你急什麼?誰不知道你那個瀟湘館是大觀園避暑勝地,竹葉森森,陰涼蔽日,地上都捂出點點青苔了,哪裡就熱成那個樣子?早一時晚一時的妨什麼?

她迤邐而去,剩下寶釵一人頂著烈日獨自前往。

熟悉紅樓就會注意到,黛玉的作息表從不輕易為誰更改,通常情況下比部隊執行得都嚴格。如有特殊情況,她也會遵循自己的身體感覺再調回來。

夜裡走了困,第二天她會主動給自己補一會兒覺,哪怕被迎春笑話為“懶丫頭”,也沒為了和大家合群而強撐早起。

人生沒那麼多關鍵時刻來考驗你的定力,也不需要喊口號,全看點滴末節。只要能夠不受外界干擾,按自己的節奏讓生活運轉,這就叫踐行了“做自己”。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反觀寶釵,“夜復見長,到母親房裡商議,打點些針線。日間到賈母處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承色陪坐,閒話半時。園中姐妹處,也要度時閒話一回。故日間不得閒,夜裡做女紅到三更方寢。” 看的人都替她累得慌。

香菱一進大觀園,本來急著要學詩,寶釵卻囑咐她:先出園子東角門,從老太太開始,各家各處都去問候一聲,回來進了園子,再到各姑娘房裡拜訪一輪兒。

何必呢?連賈母都說過橫豎禮體不錯就行了,“沒的從神兒似的”做什麼。雖說禮多人不怪,但有一些繁文縟節的虛禮,的確是虛耗精力又可有可無,倒不如省去。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人情世故上放鬆些,秉承一個最低限原則:只要別礙著別人影響別人,就不算失禮。成天一味忙於迎合周全,別人累,自己也累,這就叫過猶不及。


也難怪怡紅院的晴雯抱怨她:“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人與人之間過多的交往,又何嘗不是一種打擾?“情不可過密,過密則不繼,則生隙。”

所以用現代人的標準來衡量,在“做自己”這件事上,寶姐姐的確需要向林妹妹靠攏一丟丟。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做自己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降低他人的預期,為自己預留出更多的個性舒展空間。

曹公很“壞”,在講完寶釵每日晨昏定省的禮數週全之後,馬上接的就是黛玉的“接待不周,禮數粗忽”,分明是有意給這二人作對比。

黛玉每年換季會生病咳嗽,一直出不了門。悶的時候吧,她盼人來,等到姊妹們真的來看她,“說不得三五句又厭煩了”。

可是眾人對她的反應卻一致大度,“都體諒她病中,且素日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對她的不識好歹,竟“也都不苛責”。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值得玩味的是,中秋之夜,和黛玉一起聯詩的湘雲抱怨回自己家的寶釵:可恨寶姐姐,天天說親道熱,早都說好了一起過中秋,可今日卻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

這其中的區別,就在於寶釵平日裡待人滿分無懈可擊,憑空拔高了人們對她的期望值,更別提還一度被黛玉懷疑她“內心藏奸”。

這方面的極端反面教材是秦可卿。

她死後,闔府上下無不痛哭,人人都想她的素日好處,憐貧惜弱,孝敬長輩,與任何人都能做到和睦親密。

按照傳統觀念,這樣的人應該是貨真價實的“高情商”了吧?但事實上,她並沒有從這樣的“高情商”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反而被其反噬。

她婆婆尤氏說她雖則見了人有說有笑,會行事兒,但太愛琢磨,不拘什麼話兒,都要想個三五天。身體再不適,也要掙扎著出席場合,只怕給人留話柄。

病到燈枯油盡時,“臉上身上的肉全都瘦幹了”,還跟前來探望的人說老太太賞的棗泥山藥糕好消化。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在克己悅人,全然沒有意識到 “迎合和內耗帶來的傷害巨大而深遠” 。

終其一生,沒有一天做過真正的自己, 這樣的“高情商 ”不要也罷。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做自己”還涉及到時間管理問題。

有多少人為了保持與周圍人同步,一再遷就拖延,讓做事效率走低,浪費寶貴時間,“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還有多少人因為怕獨處怕孤單,乾脆放縱不自律,“種地的和放羊的玩”,結果別人啥都沒耽誤,而自己卻虛度時光一無所得。

時間一共就那麼多,分給別人的多,留給自己的就少了。

《甄嬛傳》有句臺詞:“人情世故的事,既然無法周全所有人,還是先周全自己吧!”

相比取悅他人、努力與群眾打成一片,林黛玉更願意把時間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願意特意給屋裡的大燕子留著門,等它飛回來再放下簾子,倚上石獅子;

願意坐在竹葉披拂的圓月窗洞內,隔著紗窗教廊下的鸚哥唸詩,宛如“玉鉤彎柱調鸚鵡,宛轉留春語。” 的曲中人;

願意在芒種節姐妹們都呼朋引伴遊玩時,自己手把花鋤向隅而行,去葬一葬飄落委頓的落紅;

願意花幾天時間耐心地教香菱學作詩,不急不躁循循善誘,理由是“她來問我,豈有不教之理?”

更願意花半年的時間,給寶玉精工細作出一個荷包,讓他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地貼身帶著。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合群。我們的黛玉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寫字,一個人吟詩。她坦坦蕩蕩活自己,不在人際關係上患得患失,即便偶有顧此失彼,那也是她自己的主動取捨。

一樣的寂寞,在別人是需要排遣的忍受,在她卻是自得其樂的享受。當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足夠豐富,獨來獨往就很從容,所以對聚散亦不會有太多執念:“與其散了傷心,倒不如不聚的好。”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讀紅樓時我們常常杞人憂天,替人黛玉瞎操心:這樣自我的人怎麼在人堆裡混呢?

事實上,人家黛玉並沒有因此而活成孤家寡人,找她玩的人排著隊呢,寶釵是她的金蘭契,湘雲是她的好玩伴,寶琴是她的小跟班,探春、妙玉也都十分重視她,更別提寶玉鞍前馬後地照顧著。就連香菱,一進大觀園找的不是別人,也是她。

在人群裡,她嬉笑怒罵,嬌嗔刻薄,皆由著性子來,好的不好的全擺在明面上,反而因為真,而得到了更多的寵愛:“顰兒這張嘴叫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林黛玉才是那個在“做自己”和“與他人共處”之間找到了平衡的高情商之人。

黛玉的高情商,還體現從不和自認為不值得的人事計較,不耗費自己的能量。

想當初寶釵送趙姨娘禮物時,趙姨娘想到的居然是:怨不得大家都說寶丫頭好,若是那林丫頭,他把我們娘兒們連正眼也不瞧,哪裡還肯送我們東西?

趙姨娘腹誹黛玉又怎樣?就算親耳聽到,相信黛玉也能一笑置之。對趙姨娘,她躲不過時以禮相待,能一邊給寶玉使個眼色叫他快溜,一邊卻又是賠笑又是倒茶。內心卻堅壁清野,連她的小丫頭雪雁,面對來借孝服的趙姨娘,都懂得利索又婉轉地拒絕。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她也親耳在窗外聽到,襲人一邊誇寶釵一邊說她壞話,說什麼寶姑娘心底寬大有涵養,那要是換了林姑娘.......竟然絲毫也沒計較,只感動於寶玉給她的辯護詞——“啊!我果然沒有看錯你,你真是我的知己。”

晴雯給了她閉門羹,她惱的卻是寶玉,解釋清楚後後者說要懲治晴雯,她開了個玩笑就過去了,沒有揪著不放,盡顯大家氣度。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說:“別人喜歡你和你喜歡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當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你喜歡自己更重要。”是的,只要她在乎的人在乎她,她珍惜的人珍惜她就好,至於別人,愛誰誰:你們看我不服氣,我視你們為空氣。

人生中多少煩惱,皆因沒有分清先後主次,沒搞清楚一個事實:“對付自己比對付別人划算。”

懂紅樓者,必愛黛玉。而且這種愛會只增不減,綿綿不絕。

常常在人際亂麻中作繭自縛的現代人們,林黛玉的活法值得好好pick一下。

所以再也別詬病黛玉情商低不圓滑了。最新定義的高情商,就應該像黛玉一樣,抓大放小,把心思放在生活重點上。如同把好鋼用在刀尖上,去撬開庸常歲月堅硬的蚌殼,擷取屬於自己生命的種種樂趣。

要警惕啊,別把日子過成烤串兒攤,遠看熱氣騰騰,實則煙熏火燎,辛苦保證每一面都烤得均勻熟透,對著來來往往的每一個人吆喝招徠。

與其將感情像遍撒胡椒孜然面一樣盡人而悅之,將時間和精力虛耗到可有可無的事情上,倒不如像黛玉這樣:

“留人間值得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不問是劫是緣。”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