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創年入15億 看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的“新生”

曾經神秘的故宮如今儼然成為一名“年齡最大”的“網紅”,當故宮口紅、故宮摺扇,甚至故宮小擺件都成為“斷貨王”時,故宮正式實現了文化滲透於生活的蛻變。

故宮文創年入15億  看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的“新生”

201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為故宮收集了很多設計靈感,自此,故宮便在文創的路上越走越遠,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呈現出“年輕化”的故宮形象。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以豆瓣9.4的高分獲得超高的口碑,故宮一火再火,開始有網友稱故宮為“網紅”。

縱觀故宮近些年的“走紅”經歷便不難發現,故宮文創正是整個“互聯網+”時代的縮影。正如很多網友調侃的說法一樣,如今連故宮都開始想著利用年輕化的形象做營銷,其他的傳統實體商業還有什麼理由固步自封呢?甚至,以故宮文創的發展為案例,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傳統商業可以借鑑的內容!

故宮文創年入15億  看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的“新生”

1、年輕化

幾乎每一個行業都在強調,新生代消費人群崛起了,消費的主力軍變成80與90後了。消費人群的變化逼著傳統商業進入轉型時期。2016年,故宮先後與阿里巴巴、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達成合作。阿里巴巴為故宮搭建了文創產品銷售平臺,自此,故宮全面走向“線上”,其文創產品銷售額屢創新高;與騰訊方面,故宮則嘗試基於QQ與微信龐大的用戶群體推出故宮定製版遊戲。自此,故宮的“年輕形象”愈發深入人心。

對於很多年輕消費者來說,曾經,傳統文化是僅供遠觀的內容,而如今,他們可以更多地將這種傳統文化甚至是一種中國情懷帶進生活,故宮文創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理由與渠道。

故宮文創年入15億  看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的“新生”

2、跨界

阿里巴巴、騰訊、農夫山泉、稻香村、Google、時尚芭莎、黎貝卡、必勝客……近幾年,故宮跨界合作的跨度之大簡直令人咂舌。即便網友總調侃這樣的故宮“莫名萌萌噠”、“軟賤萌”等等,但並不能抵擋,那些加入了故宮設計元素的商品,莫名多了些“高級感”!

之於故宮來說,跨界是一場相互引流的互利互惠。通過跨界合作,故宮的傳統元素加載合作品牌基因的設計,讓更多消費者見證到了傳承的魅力。

故宮文創年入15億  看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的“新生”

3、IP營銷

故宮已然成為一個文創IP,特別是在《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之後,故宮的文化IP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的故宮,售賣的不僅僅是創意無限的文創產品,更多的則是附著於這個強大IP之上的品牌附加值。這也是近兩年各行業品牌爭相與故宮合作的一大原因,故宮背後的IP價值是它們最為看重的合作原因之一。

如今,IP營銷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品牌營銷之中,很多品牌通過打造同名影視劇、設計品牌吉祥物、推出動漫形象等等,逐漸形成自己的IP價值。比如,擁有同名動畫片的三隻松鼠,通過IP文化的滲透,三隻松鼠的品牌形象愈發深入人心。

故宮文創年入15億  看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的“新生”

4、傳承與創新的碰撞

相較於前幾年一味求新奇、現代,近兩年,國人的傳承觀念已經覺醒。以家居裝修為例,曾經日式、韓系、歐美等風格是主打中的主打,而如今,新中式也獲得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加入中國元素又不失現代時尚的新中式風格的盛行,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傳統元素的崛起。

“為故宮文創做設計的核心考慮,是怎樣將百年曆史的故宮文化與現代人的生活對接,讓普通消費者感受到傳統文化氣息。”保利文創設計總監曾如是說。那麼,作為傳統商家,創新不是一味的求變,而是在變化的基礎上有所傳承。

讓品牌與產品更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通過跨界合作增加品牌的曝光率,為品牌發展尋找更多可能性……通過故宮文創,我們看到了,無論是傳統文化的傳揚,抑或是現代時尚的渲染,都不是高高掛起的自說自話,而是一場“接地氣”的“親民”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