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不能不說酒事

酒的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在唐代,不會經營謀生不被人恥笑,如果你不會喝酒反而是很丟人的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喜歡喝兩口,唐王李世民就有“歡樂難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雲壘”的詩句。女皇武則天也有“送酒惟須多,流杯不用稀”的豪情;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便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  


新春佳節,不能不說酒事

酒在現實生活中必不可少,“無酒無成席,蘭陵更中意” 就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辦事請客、人情送禮、紅事白事都離不開酒,自古就有“酒逢知已千杯少”,“ 人生幾何把酒問青天” 等膾炙人口的名言。逢年過節時離不開酒,朋友聚會時離不開酒,請客吃飯時更要開開心心地痛飲一番。如果客人沒有喝醉說明沒有盡到地主之誼,其實這樣主人累,客人也累,陪酒更累。 


新春佳節,不能不說酒事

中國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遠遠不止於生理性消費,不止於口腹之樂。”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在眾多場合,酒都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 

話又說回來,大量飲酒、過量飲酒可能會樂極生悲,危害健康。雖“少量飲酒有益健康”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但過量飲酒害人害己更是不爭的事實。喝酒最受傷的莫過於肝臟。眾所周知,酒最核心的化學物質是酒精,常說的醉酒就是酒精中毒。而酒精進入體內90%以上都是通過肝臟代謝,其產物會引起肝細胞代謝紊亂,是導致酒精性肝損傷的主要原因。據有關資料顯示,正常人平均每日飲 40 克~ 80 克酒精, 10 年即可出現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 160 克, 8 ~ 10 年就可發生肝硬化,這是多麼聳人聽聞的數字啊!

飲酒對健康的危害性不想多說,醉酒帶來的糗事不盡其數, 一起來輕鬆一下。 


新春佳節,不能不說酒事

酒鬼錢某,由於喝得太多,迷迷糊糊誤入女廁,在隔間嘔吐,此時正好有位女士入廁小解,錢某聞其聲以為是有人在倒酒,怒道:“我早就說不喝了,誰又在倒”? 女士聞言嚇了一跳,遂憋住小解,未曾想竟憋出一個呴屁來,錢某大怒,用手重重地拍著隔板,大聲斥責道:“我說過不喝了,誰又開了一瓶?誰開誰喝。”

古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美事,今有“醉酒當街發鈔票”的好事。醉酒誤事,甚至喝酒斃命的事件層出不窮。酒後開車更令人膽戰心驚、痛心疾首!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已,還有無辜的群眾。政府雖然加大力度整治,但還是不能徹底遏制。


新春佳節,不能不說酒事

又逢新春佳節,團團圓圓,熱熱鬧鬧,酒酣耳熱,不亦樂乎。給長輩、給朋友送酒是孝順、是溝通親情的一種體現;走親訪友串串門,舉杯痛飲敘敘舊,是人之常情、理所當然。但一定要記住,酒是一把雙面刃,弄不好害人害己。奉勸各位喝酒要適量,不要相信所謂的“經得起‘酒精’考驗的同志才是好同志”的錯誤觀點,要一定要記得身體是自已的。  

新春佳節喜團圓,

舉杯暢飲樂盈盈。

量力而為別逞強,

莫讓酒事變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