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就業解析:超7成應屆生沒工作,哪些行業最好找工作?

202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新高,但受疫情影響,近6成企業表示將縮招或停招。截至4月8日,2020年應屆畢業生已成功簽約25.73%,也就意味著還有超過70%的應屆生沒找到工作,疫情之下,這是一個"難上加難"的求職季。

根據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佈《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特殊時期的大學生就業形勢。

疫情下的就業解析:超7成應屆生沒工作,哪些行業最好找工作?

從整體看,今年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求職申請人數增加,3月份畢業生開始進入春季招聘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

哪些行業最好找工作?

疫情下的就業解析:超7成應屆生沒工作,哪些行業最好找工作?

《報告》顯示,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分別是:中介服務行業、教育、培訓、院校類行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類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類行業等。其中,醫藥生物工程行業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現出較好的就業形勢。

而另一方面,一下專業的就業難度較高,就業競爭激烈:網絡遊戲、印刷、包裝、造紙類、交通、運輸、電氣類行業等。其中,網絡遊戲業招聘需求人數同比減少67.9%,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加14.0%。

哪些行業人才較為緊缺?

對比另一份來自人社部近日發佈的《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可以發現:

房地產開發、經紀行業、銷售業務、教育培訓、生物、製藥、醫療等行業存在明顯人才短缺現象;

IT管理、硬件開發、公關、媒體等職業景氣指數低於全國數據水平;

財務、審計、稅務、律師等由於畢業人數較多,但受疫情影響企業招聘同比下降,求職競爭較為激烈。

哪些地方就業形勢好?

而從地域來分析,長三角、珠三角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二、三線城市,如中山、淮安、惠州、威海和秦皇島等就業形勢較好。

結合公司類型來看,民營企業目前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對較好的地方,上市公司、外商獨資公司和國企相對較難。

高校畢業生更希望選擇哪些就業方式?

《報告》顯示,75.8%畢業生選擇單位就業,7.7%選擇自由職業,7.5%選擇繼續升學,而選擇創業或其他的畢業生比例最低,僅佔2.8%;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擬考研""擬出國"及"暫不就業"等形式的慢就業,比例為6.2%。

總的來說,除了疫情的影響外,也由於新技術革命帶來了一些變化,令一些行業需求人數降低,但同時也釋放出更多新的職業,比如電商直播平臺、知識密集型諮詢服務平臺、生活服務業平臺、小說寫作發佈平臺等,給整體就業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對就業人群的個人素養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是否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是否可以跟得上時代的飛速發展?

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高校畢業生身上,也是懸在每一個職場人頭上的一把"大刀",停止學習,技能不足,就很可能失去職場競爭力,進而失去看似穩定的"飯碗"。

疫情下的就業解析:超7成應屆生沒工作,哪些行業最好找工作?

據艾媒數據顯示,2019年就業人數達77471萬人,2020年就業人數預計達到950萬人以上,這意味著市場就業競爭壓力變大。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下,我們所能做的或許就是保持學習,更好地提升自己。這種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的在線學習方式受到了廣大職場人的歡迎,無論是專業技能,職場通用技能,還是情商課等軟技能,都可以在線上找到專業的老師,同時在線課程還可以反覆回看,隨時在線提問,更加適合時間不那麼足夠和自由的職場人士。

而疫情之下,在線教育模式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認可,越來越多職業培訓機構開啟了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例如教育SAAS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搭建的職場精品課、水木名師等微信公眾號知識店鋪,提供直播、視頻、圖文、社群、問答、打卡等方式的互動教學服務,不僅幫助了很多急需提升自己職場技能的人,也幫助教培機構和老師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地開展線上營銷,輕鬆招生引流,擴大品牌影響力。

當然,除了提升個人實力,更多地嘗試新事物新平臺外,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降低預期,樹立正確的職業成功觀,不好高騖遠也很重要。希望每一個踏出校門的畢業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美好人生就此揚帆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