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輿論對抗的趨勢明顯上升了。 如何反擊“陰謀論”?

好多人讓我講講這一陣的輿論戰。因為疫情的事,國內外輿論對抗的趨勢明顯上升了,國外有些政客和媒體說是中國人帶來的病毒,傳播陰謀論,或者是中國造成的病毒蔓延,要求中國賠償損失。


這對我們國人來說太荒謬了,不論政治立場是哪一派,其實都很難接受。

因為第一,病毒起源科學上還沒確定,這事該聽科學家的,而且,不管是哪裡起源,病毒是天災,不是人禍,不能認為是故意傳播的,沒聽說過病毒起源地要賠償一說,這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二,中國給世界爭取了2個月窗口期,但各國政府都浪費了,然後還轉移自己的責任、往外甩鍋,這是標準的政治操作;

第三,中國人在馳援全世界,這是我們最無法接受的,給一條流浪狗胃口吃的,它還知道搖搖尾巴呢,恩將仇報這是什麼行為?


上面是我們都有的一種共同感受,但是因為這事,大家這一陣批評國內媒體很多,說他們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一到國外抹黑我們的時候,要麼不吭聲了,要麼只會轉載外媒的報道,國際上發不出一點反駁的聲音,所以很多人不滿意,想讓我講講輿論戰為啥我們打的這麼爛。


國內外輿論對抗的趨勢明顯上升了。 如何反擊“陰謀論”?


我這兩天看到有一種聲音說,這是媒體管理體制的鍋,長期管制導致媒體發育畸形,這不讓說那不讓說,時間久了,他們還哪會打嘴仗,輿論戰裡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這是一種類似用市場自由競爭會提高競爭力的思路。


因為歷史沒法重來一次,我們沒辦法回到當年,把媒體放開,然後看看到今天媒體會不會因為批評更自由,就會特別擅長打輿論戰,所以這個說法也沒法從實證上去評判它到底對不對。


不過,從邏輯上,我認為似乎是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這種思維我們在改革開放40年聽多了,實際上就是一種市場萬能論,任何行業效率低、技術水平不行的時候,總有人認為解決方案應該是一放了之,只要開放競爭總能解決問題。有些領域確實是這樣,有些也並沒有,比如我們知道,國家電網的特高壓技術、中國高鐵產業領先世界,這也不是市場競爭帶來的。


所以,我雖然沒法完全否定,通過開放能讓媒體輿論戰能力提升這個邏輯,但至少我是覺得這事是存疑的。就我看來,其實也不是管不管制的問題,就是實力還沒到,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如果比國外發達很多,那麼這個國傢什麼都是香的。媒體也屬於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你想想和媒體類似的其他文化產業形態,最近這些年變化大嗎?二十年前,港臺歌星、影星壟斷中國大陸的娛樂圈,那一代老明星到現在還有影響力,可是你聽過港臺還有幾個當紅的年輕明星?跟當年那個盛況相比,差太遠了。


這只是因為他們衰落了?當然不是,因為中國大陸經濟起來了,這是一個更大的市場,有更多的粉絲群體,更強的消費能力,更多的資本願意去試水,所以必然催生受追捧的綜藝節目、電影、電視劇、音樂,然後反向輸出。所以今天台灣的KTV唱的都是大陸歌手的流行歌曲,《甄嬛傳》之類的電視劇沒完沒了的重播,就跟當年我們大陸電視臺沒完沒了的播《還珠格格》是一樣一樣的。


國內外輿論對抗的趨勢明顯上升了。 如何反擊“陰謀論”?


但是,所有的文化產業從業者都會強調,中國之前電影不行是因為管制,限制了創作題材,等等,我們必須承認,很多地方管理確實是不合理的,但我認為這不是個根本問題,因為藝術表達是一個思想的東西,什麼時候能真正意義上的管制?知乎、微博上有的是關鍵詞屏蔽,但是大家真沒法交流敏感議題了嗎?並沒有,很快會出來一些拼音或者一些黑話來替代那些被屏蔽的關鍵詞。


文化並不能獨立於經濟而存在,文化產業也一樣,它是跟一個經濟體的繁榮程度密切相關的,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了房、有了車,所有人都會把注意力轉向精神消費,這是規律性的,所以包括媒體也好、電影電視也好,都是如此。


所以,你說中國媒體為什麼輿論戰這麼不能打?因為中國國力還不夠強,經濟還不夠發達,科技還不夠領先,所以到處是黑中國的,但只要時間夠久,就算沒有媒體主動出擊,國際輿論也會慢慢的扭轉,輿論戰會不戰而勝。


1894年美國GDP就超越英國了,但是當然歐洲人普遍瞧不起美國人,覺得他們沒文化、粗魯,生產的都是山寨品,美國人沒人權,工人就知道工作,被資本家沒白沒黑的壓榨,熟悉不熟悉?甚至連美國人自己也這麼覺得,流行的服裝款式都得盯著倫敦巴黎,這樣的情況下,哪來的文化自信?怎麼在輿論戰場打贏翻身仗?


美國完全扭轉輿論場的看法,基本要半個世紀之後了,思想意識的改變是個漫長的過程,它是滯後於經濟發展很多的,但可以確定的是,經濟上富裕了,國力變強了,總的趨勢是不變的,弱國、窮國,總是會傾心於那些更富裕、更強大的國家。


國內外輿論對抗的趨勢明顯上升了。 如何反擊“陰謀論”?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媒體報道所謂的國家好感度排名,很多機構都做這種調查,像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之類的,不管他們的調查結果出入多大,你發現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對中國好感度最高的國家,以第三世界為主,像非洲、巴基斯坦這類,對中國好感度最低的國家,主要是比我們更富的歐美日這些國家。


所以,我對輿論戰的看法是,別因為鬧心就費太多精力去應對輿論戰,沒有意義,你短期內是不可能扭轉這些偏見,你做什麼都是錯的,做的再好也有西方人雞蛋裡挑骨頭,那你還能怎麼著?就不做了?日子照樣得過,他們就過過嘴癮,又不是要真敢對我們怎麼樣。你別看西方極右政客和媒體叫的那麼歡,他們說的都是噱頭而已,西方人又不傻,在實際利益面前誰犯得著真跟中國作對,生意還得做,援助還得要,那些陰謀論的聲音,即便在西方政治界也成不了主流。


你就看看英國,英國這一兩年的形象夠黑化的吧?在香港這事上噁心了中國人吧?南海問題天天跟美國屁股後邊喊航行自由吧?前兩天,英國有個智庫專家提出,要求中國對疫情負責,要賠給英國3510億英鎊,又噁心到中國人了吧?但這又怎麼樣呢?英國是G7國家裡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五眼聯盟國家裡,英國是最挺華為的。美國天天批評WHO,嫌它老表揚中國,而且說要拒絕交會費,這種情況下,前兩天英國政府宣佈捐款6500萬英鎊給WHO。


這些事實說明什麼呢?說明大國博弈是非常複雜的事,你不能簡單的理解成,兩個人吵架,你罵我一句,我就得回你一句,這樣我才不吃虧,大國之間利益關聯太複雜了,英國和美國也不會是鐵板一塊,不會老穿一條褲子,口嗨誰都會,口頭上肯定是我永遠忠於老大哥,但在實際利益面前,誰都不是傻子。

國內外輿論對抗的趨勢明顯上升了。 如何反擊“陰謀論”?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中國堅定的增強實力,輿論環境就會慢慢改好,現在正處於中國超越西方的過程中,這時候正好是矛盾最激發的時候,被罵的慘很正常,但真沒什麼了不起的,不用解讀成八國聯軍又來了,又要集體圍堵中國,這是想多了。


何況,從現實來看,輿論戰裡中國媒體缺位,不代表反華陰謀論的聲音就不受壓制了,他們國內存在政治鬥爭,他們自己就會相互攻擊的。


前兩天《紐約時報》發的那篇長篇調查報道,裡邊很詳細的披露了大量證據,證明特朗普政府的核心人物,1月初就收到專家們關於疫情的警告了,嚴重性堪比SARS,但是被白宮忽略了,再之後,隨著疫情的發展,證據如何越來越多,但是他們依然無動於衷,不去做準備防疫,而且把工作重心用在指責中國上,這讓美國錯失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


而且,《紐約時報》裡邊還專門披露陰謀論的炮製過程,說美國鷹派核心政客堅持說是中國研究的病毒,並且要求情報機構去找理論證據,結果沒找到,於是又去說中國政府信息不透明,這個決策過程說的很詳細。


你看,這說的多好,中國哪家媒體,能深挖到白宮的核心幕僚?就算你能挖到這些料,哪家媒體在世界範圍內,有《紐約時報》影響力大?這活幹的確實比中國媒體漂亮太多了。美國政治有兩黨之爭,民主黨天天攻擊特朗普無能,希望阻止特朗普連任。每當特朗普把鍋甩給中國、甩給WHO的時候,親民主黨的《紐約時報》,自己就會去拆美國極右政客的臺,所以你還擔心啥輿論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