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我们学习隶书,《礼器碑》是谓精典之精典。

研习时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法度,即具有庙堂之气的东汉成熟时期的隶书;二是气象,即隶书最基本的基调,也是隶书作品当中的魂魄,体现的是隶书的正大气象;三是意蕴,刻石经过岁月的沉淀,呈现出的斑驳感。还有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汉时期的墨迹,体会到古人书写时的畅达之感,在刻石与竹简的参照下,我们的隶书既可以有金石气又不失书卷气。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汉▪《礼器碑》

《礼器碑》中几乎每一字都有一笔很夸张重按的笔画,古人俗称为“波磔”,“波磔”在每个字中只出现一次,所谓“燕不双飞”。碑文中有的字笔画细如发丝,如铁画银钩,既灵动又不显呆板。尽管线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但整体而不失和谐,在力量感上表现得非常成功。

如下图,通过我的观察,在礼器碑中从上到下找到了四个“皇”字,大家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从工稳到飘逸,前两个“皇”字在书中的第一页和第二页,我想应该是书丹刚开始上手,不够娴熟不够大胆,所以面目比较笨拙厚实,第三个皇字就开始有变化了,起码能明显看出粗细对比了,到第四个“皇”字的时候,想必书丹情致上来了,上部白直接笔断意连,犹如跳舞的女子一样。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礼器碑》中的“皇”

我们可以《礼器碑》中的“皇”字为中心点,发散性的提出很多问题。围绕这个主题更全面的理解“皇”字。

总结如下,从三个的方面来分析“皇”字。

一、①单字线条的粗细对比,多个“皇”字的对比;②“皇”字的结构问题;③残破的原因。

二、礼器碑中多次提到“皇”字,把原文中每个“皇”字出现的位置以及意思加以解释。

三、纵观整个隶书,分析“皇”字在不同字帖中的特点,又有哪些区别,加以对比。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汉▪《史晨碑》中的“皇”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汉▪《华山碑》中的“皇”

与其他隶书的对比,《礼器碑》中的皇字,字形既规整又富变化,笔画并非一味生硬,而是刚柔并济。曲笔极尽妙趣,曲直相辅,直得纤劲,曲得其妙。从笔画的长短、粗细、蚕头、波磔、方圆等方面分析,线条凝炼也不失灵动。

《鲜于璜》中的“皇”字,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圆兼备,结体扁方,浑厚凝重,在法度中存有一种典雅恢宏的美。结字大巧若拙,与《礼器碑》中的皇字相比较,礼器则给人一种工整规范的感觉,严紧中又开张舒展。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汉▪《鲜于璜》中的“皇”

摩崖《石门颂》中的“皇”字比《礼器碑》中的“皇”字更加舒展开放,追求“心不知手,手不知心”的艺术境界,表现的是一种野性雄浑的气息,没有形式上的造作,更具返璞归真的表现。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汉▪《石门颂》中的“皇”

《好大王碑》中的“皇”字笔画接近于小篆,起笔和收笔也有逆锋和回锋,但是起笔自如,收笔随意,呈现出来的感觉是多变、随意、飘逸、自然的美。看似随意,却柔中带刚,圆浑里又显得厚重富有力度,用笔貌似简单,实际上非常有高度的线条质感,拙中见雅。

《礼器碑》单字解析及技法要点--“皇”

东晋▪《好大王碑》中的“皇”


总而言之,《礼器碑》中“皇”字的笔画瘦劲通神,纤而能厚,结体紧密而又开张舒展。从不同隶书风格分析,我感觉汉字形体的演变中,隶书既有篆书嬗变的痕迹,也受到汉代竹帛和草书的影响,还有楷书的萌芽,我们还应该透过笔锋,探寻用笔技巧及神彩墨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