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抗倒伏什麼用藥效果最佳?

用戶471148470506


在這個春暖花開、雨水不斷增多的季節,地裡的小麥長的越來越快,農民朋友們在忙給小麥澆水和施肥的過程中,也開始擔心小麥的倒伏問題,因為小麥倒伏後,會給今年的產量帶來嚴重的損失,但是從小麥倒伏的根本原因上來說,發生倒伏主要跟品種、栽培密度、肥料、水分和麥苗的生長情況有關,需要通過藥物來預防的情況並不多,因此除了旺苗可以用矮壯素來進行控旺外,更多的預防倒伏需要依靠加強田間管理來進行。

一、小麥倒伏的原因和規律

支撐小麥直立生長的主要器官為小麥的根系和莖稈,但小麥的植株的重量主要集中在中上部,尤其是抽穗後,小麥頂部的重量不斷加大,在成熟以前很容易發生倒伏的現象,從以往的種植經驗來看,小麥的倒伏發生的越早,對小麥產量的影響越大,尤其在小麥抽穗開花前倒伏,造成的產量損失可達50%左右。

小麥倒伏一般發生在拔節期以後,此時小麥的生長速度加快,對於肥水的需求量增大,逐漸開始進入養花抽穗期,一些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種,栽培密度較大、田間群體較大的麥田,根系和莖稈發育較弱的麥苗,以及受風雨等因素的影響,小麥較為容易出現倒伏的現象。

進入灌漿期後,小麥的穗粒重逐漸加大,此時風、雨等自然因素,對小麥的是否發生倒伏的影響較大,但小麥的根系和莖稈的生長基本已經完成,農民朋友在這個階段,很難再通過管理措施來避免小麥發生倒伏,因此防治小麥倒伏的主要階段,在小麥生長的中前期。

二、預防小麥倒伏的方法

1、打好播種基礎

在高產農田栽培小麥的過程中,適宜選擇植株矮小、產量較高的品種的,能夠藉助品種較高的抗倒伏能力,減少倒伏現象的發生。後期整地、施肥和播種的過程中,還需要施入充足的有機肥、配合施入氮磷鉀等肥料,為小麥的生長髮育提供物質保證,同時注意小麥的播種深度不宜過淺,一般在3-4釐米為宜,有利於小麥的根系的發展和發芽。

2、加強肥水管理

小麥出土後,對於播種較晚、生長較弱的幼苗,應當從分櫱期及時的追施肥料和澆水,促進小麥儘早的形成壯苗,有利於小麥度過寒冷的冬季,並在春季早發早壯,提高本身的抗倒伏 能力。很多地區冬小麥有冬耕的習慣,在冬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耕作層不能過深,避免傷害到小麥的根系。等到小麥返青後,對於田間的弱苗適宜儘早的進行施肥和澆水,促進小麥的生長,促進小麥由弱轉壯。

3、控旺轉壯

小麥返青後,最重要的農活就是澆水和施肥了,尤其是進入拔節期時,小麥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農民朋友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麥苗都一概適用這個規律,對於一些生長速度特別快,明顯旺長的麥苗,應當推遲澆水和施肥的時間,同時還可以通過矮壯素、中耕等措施還控旺轉壯,提高麥苗的抗倒伏的能力。

關於“小麥抗倒伏什麼用藥效果最佳”,我瞭解的就這麼多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糧菜多多


當你的小麥發生倒伏後,用什麼藥都沒用了

這幾天河南很多區域都是暴雨,一夜之間溝滿河平,有些旺長的小麥已經發生了倒伏,這些倒伏的小麥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產量了,就算你一直打磷酸二氫鉀也無濟於事。

小麥抗倒伏在於預防

首先要選擇矮杆小麥品種。

在育種過程中,矮杆小麥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比如矮抗58等。有人會說抗倒伏品種產量不高,那你有沒有想過,大自然無常,一場大風,一場大雨,你的小麥可能就沒有產量了,何來高產?所以,還是選擇抗倒伏的穩產品種最為靠譜,尤其是對於種地大戶而言。

第二,控制種植密度

很多地方喜歡大密度種植小麥,認為產量三要素中的畝穗數多了,產量就會高,而這除了會導致倒伏外,還會引起病害和蟲害的嚴重發生。主要是產量三要素的千粒重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不僅沒有增加產量,還會得不償失。

第三,化學調控

矮壯素、縮節胺等化學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增加抗倒伏能力。除了化控,也可以採用年前鎮壓等措施進行控旺。

有什麼技術問題,可以交流。


農田耕者


多效唑最好的了!

但最好的(藥)還是作到以下幾點才行:一,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抗倒伏品種。二,合理施用化肥。三,適當控制播種量。只有這樣的小麥才能真正抗倒伏。


痴騎朽翁


小麥抗倒伏什麼時候用藥最佳?

大家好!小麥抗倒伏一般都在雨水季節,2月底3月初小麥起身至拔節前化控來預防小麥倒伏。

冬小麥大多因冬前小麥旺長,群體大,麥莖達80萬株以上,受光照不足,通風受限,導致基部節間伸長,秸稈軟弱,抗風災能力顯著下降,致小麥中後期極異倒伏。

小麥旺長大都有以下原因造成:一、播種量過大,田間麥苗生長擁擠,個體生長差,分櫱差。二、氮肥用量過多,導致麥苗旺長,分櫱強,田間稠密不露土通風差。三、冬季氣溫比正常年份偏高,雨水多也能造成小麥苗旺長。

如果麥田存在以上問題一定要注意控旺,以防小麥在中後期生長遇大風,雨水多易倒伏,造成小麥減產。小麥控旺要在返青至拔節前施藥效果最好,因小麥控旺主要是縮短小麥底部1一3節間的距離,讓麥杆下短粗壯,上節間細長韌性好,通風透光,起到抗倒增產的目的。所以說小麥拔節後在化控,為時己晚。

小麥田控旺一般大都選:多效唑、矮壯素及縮節胺(甲哌鎓)。多效唑在返青期噴施可縮短麥節間,抗倒伏能力增強。矮壯素在拔節前施用可有效控制節間徒長,讓節杆粗、壯、根系發達,葉片綠厚、抗倒伏強。縮節胺(甲哌鎓)是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抑制植株徒長,使秸杆堅韌,增強抗倒伏能力,它可以在小麥拔節前後施藥但一定要控制藥劑量,一般每畝用IO克加水30斤,噴霧。可少量、多次施用。謝謝!關注。


董輝君


小麥旺長的危害

1、易受凍害。旺長小麥細胞內糖分及各種有機營養濃度低,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值升高,冰點高,尤其是幼穗分化進入二稜期後,抗寒能力下降,極易遭受凍害,輕者枯葉死櫱,重者整株死亡,直接影響小麥產量。上邊提到小麥發黃的問題就是受到凍害,2020年2月15日前後我國北部地區遭遇大幅度降溫,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到20℃(15日前北方大部分地區白天氣溫在10℃左右)。

小麥輕微凍害

2、容易倒伏。旺長麥苗地上部生長茂盛,莖櫱多,葉片大,基部節間拉長,莖杆軟弱,幹物質積累少,根系發育差,給後期倒伏埋下隱患。後期如遇大風暴雨天氣,很容易發生根倒或莖倒,造成減產。

3、病害加重。旺長麥田群體偏大,通風透光不良,麥苗素質差,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病蟲害危害。

那我們什麼時候對小麥控旺呢?根據個人田塊小麥長勢和時間安排。

第一個時間:年前,小麥分櫱多、葉片偏長、偏寬等,就可以使用控旺藥了,而且用藥量比較少,還可以促進小麥的有效分櫱。

第二個時間:在返青期時,如果發現小麥旺長,這時候打控旺藥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小麥拔節期後不要打控旺藥。

用什麼藥控旺呢?

小麥化學控旺的藥劑有烯效唑、多效唑等化合物,不但可以控制小麥旺長,還可以促進小麥多分櫱、壯苗、增產、增加抗倒伏能力等功效。



周國賓1


先說一下小麥倒伏的原因,小麥倒伏一般發生在小麥抽穗後期。一是播種密度過大,植株過密會出現倒伏。二是麥苗抽穗後,底肥過於充足,遇風雨天氣影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嚴重的就像車碾壓過一樣,全部伏地,減產情況嚴重。

小麥倒伏有兩種情況,一是根倒伏,即 在土壤不實的情況下播種出苗。根在土壤中扎得不牢,經過風雨吹打,土地下沉,土地由於雨水浸泡走形,麥根不牢,大風一吹麥子頭重腳輕,會產生倒伏現象。二是莖倒伏,由於氮肥(化肥)用量過多,麥葉生長茂盛,基部間,承受不了上部的重量,就會彎曲倒伏。發生倒伏的小麥,莖葉受到損傷,由於通風不好,陽光不良,導致穗粒減少或不飽滿。據調查,倒伏小麥減產高達3至4成。

基於以上原因,抗倒伏藥物應及早使用,在麥苗期和麥穗抽出之前,根據苗情提前用藥。多效唑、矮壯素、芸臺素內酯對小麥抗倒伏都有一定的預防和防治作用。還有一種抗倒酯,是最有效的小麥抗倒伏的小麥生長調節劑。它是屬環己烷羧酸類植物生長調節劑,是赤黴素生物合成抑制劑,可抑制小麥旺長,使小麥節間生長變緩,植株變的矮壯。在小麥苗期,用抗倒脂乳油10至20克/畝,兌水50千克,葉面噴霧,暫緩株高,可防倒伏。

希望以上的觀點,對你會有所幫助!


農村待創業


俗話說,“小麥倒,一把草”,小麥在中後期倒伏,會造成大幅度減產,麥粒乾癟,質量下降,出粉率低,應用機械化收割的難度增大,勞作大半年的農民,成本都難以回收。因此,忙活種植完小麥後,大多農戶思考的是,怎樣能使來年的小麥不倒伏,產量高,用什麼藥?什麼時候用最合適?

用於小麥控旺,抗倒伏的藥劑,一般稱作植物生長抑制劑或調節劑,比如多效唑,縮節胺,矮壯素等。經驗證明在過旺冬小麥起身期至拔節初期,噴施多效唑或縮節胺等植物生長抑制劑,小麥的高度明顯降低,莖杆粗壯,抗倒伏能力增強,小麥穗增大,籽粒飽滿度提高。過早和過晚施藥,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易造成減產。過早施用,易造成小麥生長停滯,對小麥分櫱影響很大,過晚小麥基部莖稈基本纖維化,易造成上部莖稈粗,而基部莖稈細,這樣雖然所結的麥穗兒增大,造成頭重腳輕,仍然易倒伏。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不同,所以,小麥的起身拔節的時間也有所差異,最直觀的辨別,小麥起身期的表現是,小麥外形上基部的葉片,離開地表,開始有簇葉轉變成直立葉時,在小麥拔節前4-7天左右噴藥,可起到預期的效果。小麥噴施生長抑制劑後,葉片變成深綠色,掩蓋了缺肥的現象,如果基肥施用不足,追肥沒跟上,容易造成減產。因此,在噴藥後,應加強肥水管理,不應該放鬆,平常該怎麼追肥澆水,就怎麼追肥澆水,請記住植物生長抑制劑是激素而不是肥料,是不可代替肥料的。

小麥施用植物生長抑制劑時,一定要按照使用說明書使用,切勿隨意增減用藥量,如果噴施過量,可儘早用920植物調節生長促進劑噴灑,恢復生長。


西北小澤


小麥倒伏成是影響小麥單產的重要因素,小麥抗倒伏要從防範措施和補救措施兩方面進行。不過一般情況來講,一旦小麥倒伏情況發生,用藥的效果均不太好,所以要以預防為主。

一般根據倒伏部位可以分為來講分為兩類。

根倒:表現為小麥一側根斷裂或連根歪倒,造成根倒的原因,與小麥根系發育不良,耕層淺有關;

莖倒:即小麥莖稈傾斜或彎曲折斷。 莖倒主要是播量 大、施肥不科學,莖稈基節機械組織發育不良有關,從抽穗到成熟期,都可能發生莖倒災害。

小麥抗倒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選擇抗倒伏小麥品種。在品種選擇上,結合種植區域氣候點,優先選用抗倒伏性、莖株 低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好、根系發達的品種。二是調控好播量。 結合不同品種,從確保小麥高產條件上,選擇合適的播量。也可以結合區域地形、土質條件採用寬 窄行相間的播種方式,來增加株距,降低倒伏發生率。三是選擇適期播種。 惡劣氣候是影響倒伏的重要因素,從防範小麥冬前旺長、分櫱過多、過快, 避免早播。四是加深耕層,改變耕作習慣,推進深耕細耙。旋耕地塊要與耙、壓結合,確保上虛下實;配合秸稈還田,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對於旺長的麥田可採取中耕來有效預防倒伏。五是合理灌溉,第一節長出定型後再澆水,在小麥抽穗後要控制澆水次數、澆 水量,做到水要及時下滲,地面沒有積水,澆水前查看天氣預報,無風搶澆, 風過速澆。六是科學施肥。對於基肥足、群體過大的麥田,少施或不施臘肥和返青肥,防止麥苗過早廕庇,到拔節葉色轉淡時再追肥。七是做好病蟲害防治。 地下害蟲會咬傷小麥基部節間,破壞小麥根系,為了防止地下害蟲,整地時需要進行土壤處理。


農家閆妞


用多效唑再加微量元素和殺菌藥各一小袋十克,葉面噴曬效果更加。能抗倒抗伏增加產量,使用方便。


曹建波


金得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