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陵墓为什么到现在没有挖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老先生


大家好,我是小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秦始皇陵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开挖呢?首先现有的技术达不到对开采出文物的完美保护;其次陵墓工程过于浩大,对于施工是一个难题;还有开挖势必会造成陵墓上方景观不同程度的损毁;而且国家对大型陵墓的发掘是慎之又慎,采取的是不主动发掘的策略。

大家来具体看一下原因:

一、现有的技术做不到完美的挖掘保护

我们熟知的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原本都是彩色的,但是在被发掘出土后不久,就会出现颜色褪去、脱落的现象。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完美的保护方案。

除了陶勇及其表面的颜色之外,秦始皇陵墓地宫中,还很有可能出现的笔画、绢纸、丝绸、食物等等类型的文物,现在也都没有完美的保护方案。这类文物的保护,特别的有机质的文物,也都是考古界的难题。就是打算挖掘,大多数文物都会遭到不可逆的损坏。现有的技术是做不到对陵墓内文物的完美保护。

二、秦始皇陵墓工程巨大,影响挖掘工程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陵墓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始皇帝13岁刚登上王位就开始修建了陵墓,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及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修建到了始皇帝驾崩之后还未完成,驾崩之后才草草完工,一共历时39年。

我们所看到这些数据,也能感叹道秦始皇陵墓工程的浩瀚,这么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来支撑挖掘,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呢?可见发掘难度是可想而知。这么大工程就限制了对陵墓发掘。

三、陵墓上方的景观会遭到破坏

看了第二点也能了解到秦始皇陵墓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秦始皇陵墓占地如此庞大的陵墓想要发掘的话,对地面上的已存在的陵墓景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坏。随着现今旅游业的兴盛,西安更是一个旅游胜地,陵墓上方的景观被开发、保护起来,供游人欣赏、游玩,加上周边的配套设施。

一旦发掘秦始皇陵墓,地上陵墓景观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周边众多的配套设施也势必会瘫痪,还没进行发掘,这么大损失已经要考虑到发掘之前,是否可行。现在的能力更是不具备同时发掘秦始皇陵墓和保护地上景观进行的条件,因此,这也是秦始皇陵墓长时间内见不了天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国家的政策是保护性挖掘、不会主动挖掘的

国家所持态度是“不主动发掘”,以持此态度,主要是从文物保护方面的考虑的。毕竟所有的古墓,以及墓葬中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果遭到顺坏,那就再也不可能被重造了。这方面曾经有过很多次的惨痛教训。

1956年考古学家开始挖掘明定陵,在挖开后,定陵中泛起许多名贵文物,然而由于缺乏隔氧技术,被密封几百年的文物出土就氧化,甚至化为灰烬。

正是由于多次考古发掘的凄惨教训,所以,国家是不允许再进行类似“杀鸡取卵”式的考古发掘。也让国家意识到,考古应该是保护,从此给考古定下不主动挖掘大型帝王陵墓的规定。只有当陵墓泛起被破坏的情况下,才能够举行掩护性的挖掘。

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最终秦始皇陵墓到现在也没有进行挖掘,以上单独一点就限制的对陵墓的挖掘,何况这么多的因素,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始皇陵墓是不会进行挖掘的。而我们对秦始皇陵墓的好奇心理,只能放在心底了。秦始皇陵墓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现这我国古代人民才能,也是我们国家骄傲和宝贵财富。我们应该进行保护。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留个关注吧,小陌期待与您一起探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历史紫陌阁


秦始皇陵墓没有发掘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凡是属于皇陵是不允许挖掘的,不只是秦陵地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呢?

原来在1956年到1957年,我国对明定陵进行了发掘,但是那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科学技术也不过关,出土的丝织品迅速风化,使国家丧失了宝贵的财富。

因此,为了保护好埋藏于地下的文物,把发掘的机会留给子孙后代,制定了这样的政策。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出于安全考虑,通过科学探测,秦陵地宫中埋藏了大量的水银,水银是一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目前的科学技术并不具备发掘的条件。

那么现在我们虽然不发掘,而在古代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挖开呢?毕竟这座皇陵两千多年了,通过探测得知,这座皇陵地宫并没有被破坏,据说当年修陵人都被处决,两千年来并没有人能够找到入口,所以可以保存到现在。

其实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都很期待秦陵以及乾陵的发掘,相信发掘之日必有石破惊天的发现。






历史如流水


国家政策的原因。

建国后国家批准的唯一个发掘皇陵计划就是定陵,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

国家开始挖掘定陵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墓中存放的数百年的精美珍品损坏,这就是当年特别轰动的“定陵事件”。

万历也因为这次事件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被挫骨扬灰的皇帝。

而正是因为这次教训,让国家意识到了“蛮干”的危害性。于是文物局出台了一个硬性规定。

那就是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除非这个陵墓被盗了,或者有着被盗的风险;以及面对天灾人祸,比如地震、洪水甚至战争等有可能导致陵墓损坏的时候。文物部门才会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不小心给挖出来了,导致陵墓有着被盗的风险。比如修体育场盖楼什么,这种工地上挖出帝王陵墓的事儿还是很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也会进行发掘。

还有就是秦始皇陵墓规模太大。

当年郭沫渃申请的是挖朱棣的长陵,国家没批准,让他先挖个规模小点的定陵实验一下。

结果酿成了考古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据说当时周总理震怒,脾气这么好的一个人都震怒了。

所以后来也没人有胆子去挑战更大型的帝陵了。

秦始皇的陵墓是帝王陵墓之最。

按现在的政策,再加上保护文物的技术也不成熟,是不可能挖的。

我本人也是不希望挖秦始皇陵的,毕竟那也是皇帝的始祖。

掘人祖墓本来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何况不是普通人的墓。





孤山老叟


简单了解一下:秦始皇陵是现居于咸阳地区的一座陵墓,从他即位开始就进行修建。秦始皇陵长宽大约在500米,高80米,在史记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珍宝无数的秦始皇陵有记载的大规模盗掘事件就有两起,其中之一就是项羽,据说使用大车运输了十多天;另外一起就是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他在长安称帝进行了盗掘。

虽然这两起事件收到了质疑,但更增加了皇陵的神秘感。

目前的开掘情况,也无法证实,那么为何不去挖掘皇陵呢?

首先,秦始皇陵的规模非常宏大,据推算如果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发掘需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够完全发掘;其次陵墓中一般都设计了非常繁复的防盗机关,有些经过千年已经腐朽,但其中用水银构筑的“大河”是真实存在的,汞含量很高,如果贸然打开汞蒸气将对人员有很大的威胁。

最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的科技水平,难以保护文物,曾经发掘明代皇帝陵墓,由于保护不到位眼睁睁看着色彩鲜艳的丝绸被氧化为飞灰。而在秦始皇陵中现世的车马,当时开采时颜色非常艳丽,现在却大片都被灰色所覆盖。


Momo历史说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黄巢打算盗墓,于是动用了40万大军,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五代十国期间,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只有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然而在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所以说挖乾陵至今是有技术条件的。1960年2月,“乾陵发掘委员会”在陕西成立,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准备继续发掘。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而关于始皇陵,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

以上可能是中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帝王陵,其整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墓葬体系传承的历史意义·是大于作为零散文物传世的。恰如”秦俑之父“袁仲一的观点,历经千年的秦陵封土的夯土层都是不容破坏的文物!

我个人觉得还是不动为好,给下一代代人保留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历史想象!



憨猫说历史


现在的遥感技术可以很准确的确定始皇墓和乾陵,入口墓道都很清晰,关键是墓中文物保护是个大问题。兵马俑刚出土都是彩俑,现今个个灰头灰脑,不复往日荣光。马王堆出土漆器和丝绸化为灰烬。现今文物保护技术有许多达不到要求。如果没有万无一失的保管文物办法,宁愿不打开它!

1、秦始皇陵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最大皇陵,是我国的最大国宝。历史上不乏有人想掘秦皇陵,但都没有成功,这充分说明了秦皇陵建造的牢固;也反应了百姓对秦始皇的敬仰。西楚霸王项羽是第一个动手挖秦皇陵的,但是上天保佑,一挖秦皇陵就天有异象,吓得项羽也不敢打秦皇陵的主意。后世各朝各代都下令保护秦陵,但乱世之中也不乏有人盗墓。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见秦皇陵规模宏大,机关重重,要完全发掘,并非易事!

2、武则天的墓称为乾陵,是武后与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

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

唐末黄巢曾动用40万大军挖乾陵,但是没有找到入口。民国时军阀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可见乾陵修建得隐藏牢固。

3、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也因周总理的批示,现在秦始皇陵和乾陵都没有继续发掘。让先人安眠地下,是对先祖的最大孝道,文物工作可以再缓缓。


让生活更有趣


秦始皇陵至今没大面积发掘说到根本是技术不足,而且工程巨大。

现在挖掘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当初刚发掘的时候,兵马俑和车都是彩色的,但发掘后很快色彩脱落,就变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本来是想保护性发掘,结果却造成了破坏,这样就是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是不能发掘的。想要在绝空气的环境下发掘,然后有效保护原样,这是需要技术性突破和大量工程的。

秦始皇陵工程浩大,占地56.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澳门陆地面积了,初步探测,地宫在地下35米,地宫高15米,相当于5层楼的高度,而且有建筑群,建筑辉煌,真是地上有什么,地下也有什么,连星辰和河流在皇陵里也都有,当然这些星辰和河流都是用水银做的,而且是大量的水银,有人推测,地宫中的水银多达四五吨,如果贸然发掘,很可能会造成水银中大量的汞挥发,那样就太危险了,不但考古人员处境危险,连整个城市都会收到影响,人在汞浓度为1.2到8.5毫克每立方米的环境中,会很快引起中毒,如果处理不好可能还会造成水银对地下水的污染,这个在发掘时也是需要技术保护,以保证安全。这还只是初步勘测,里面真实环境可能更复杂。真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做到的,古人的智慧现在人也想不到。

根据古代帝王对墓葬的保护来看,秦始皇陵里面应该也会有很多的机关,来保护墓葬不被偷盗,这个如果没弄清楚,贸然发掘也会对考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除非大揭盖似的从地面上面开挖,那样工程量就太大了,那样现在地面上的建筑都得拆除,而且还要边挖边修遮阳棚,还有那些水银怎么办,这个方法显然不可能,只能在地下发掘。当年70万人修皇陵,用了35年时间,现在发掘而且还要保护,进程可能就要更慢了。

还有最后一个可能就是经过近两千年发展,中间战火动乱不断,可能皇陵已经被人光顾,里面遭到破坏,再动用巨大工程去发掘,意义不大。


水瓶座58139384382


秦始皇[(公元前259一前210年)赢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葬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Km、临潼县骊山,也称山园。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公元前210年一一公元年)现”兵马俑“是秦陵的一部份。

秦始皇陵墓于1962年,我国考古队已对其全面勘察。但实际发现于1974年1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现秦陵东面1'5公里处打井时,“兵马俑”被意外发现。

1974年7月,国家科考队第一次进驻工地。对已被发现的小部份文物实行抢救保护,并在陵墓南面挖掘出三个“兵马俑”坑。……

自1974去一1983年12月止,秦陵再没有挖掘。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联:

一、政令国家已下令对现存的皇陵墓实施保护,不作主动性的挖掘。再者,秦始皇陵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文物)遗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受限制。

二、工程量

据考古有关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墓总区域面积约56平方千米。主墓区域土高(夯填土)达80m,深度可达40m(徒直立式墙体)。东西长度345m,南北宽达350m,面积有120750m2。此外,周边还有现勘察知道的设施(人殉坑、徒刑坑、陶俑坑、马厩坑、葬马坑、禽兽坑以修陵人的殉葬坑)。可见规模,工程量,涉及时间、自然因素、废土搬运和堆放等等问题。

三、技术设备与自然因素由于秦陵至今已有2200的历史,主墓区(棺椁地宫顶部)是否已凹陷或完好?里面水银存量、是否对施工人员和科考人员有危害性?

假如允许挖掘。机械施工时会不会造成地表凹陷,由此损坏文物?如果用人工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时间要多久?时间太长,遇到下雨天怎么办?排水或成为人工湖。文物一但与外部空气接触时间长,对文物的氧化怎么办?由于陵墓规模磐大,需一支非常专业考古人员且所需人员要多少?土方堆放去处?……?

1980年抢救的二辆铜马车,举全国之力,还用了3年时间。更何况地宫之规模,文物有多少?要多少人才应付得了?太多太多的假设都没能拿出行之效的把握方案。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四、效益如果地宫里的文物价值及对研究秦朝文化没有特别之处(考古价值在史记中已完全记录清楚)。那么,就造成劳民伤财。况且,秦陵已列入世界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旅游景点收入可观。让它同长城 并存于世,是否更合适。……

综上所议,虽未尽完整,但已尽力。敬请指正,望能参与评论。🙏🙏🙏🙏🙏🌹🌹🌹🌹


偷间闲谈


秦始皇的陵墓是1974年3月在打井时别发现的,为什么说到现在还没有挖开,秦皇陵是古代的建筑,而且古代第一位帝王,在所建立皇帝陵墓时候就花费了不少的开支,

1974年3月,当时三个农民打井水,就在西安西杨村选好了井位后,这打水是有村民 就由村民负责施工。

听说当时发现秦始皇陵墓的就杨新满,他当时也是打水井的农民。

一天中午,他当时挖井水时候,突然发现4米深的土壤中有些异常,有异常样,觉得这土地不一样,与别的土地是不一样秦始皇的陵墓建的时候就花费巨资,

所以这农民打水井深挖了4米以下发现了问题,他想再继续深挖下去,到底是什么东西,总觉得这土特别。


后来挖到56米时候,就发现了竟显露出一个秦俑的佣头。那这里就开始有故事。

他们在这里深挖的时候又发现了许多兵马俑的残肢断臂,挖井还能挖出宝贝呢?

这些 农民当时不得了,发财哦,农民没有什么文化,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觉得这东西肯定是宝贝,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考古学家了。

当时老百姓挖井水挖出财宝了。这是一件让所有的当地农民感到高兴和兴奋的事,农民们争着抚摩观看兵马俑,还给秦始皇的陵墓里的这些宝贝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娃神。

后来觉得不多,这么多宝贝又不知道有什么用,就向上面报告,说村民挖水井发现了古墓,里面有很多宝贝。


征服知道后,就特别重视,就在这次打井出现意外之后,村民们立即向水利局打井队进行了汇报。这件事引起了队里的很大重视,考古学家觉得此处离秦始皇陵不远,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陵墓。


发现是秦始皇的出土的陶俑,这是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当然就不可能让老百姓挖。

要把秦始皇的陵墓很好地看管好,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让农民挖出来当宝贝卖钱,只能很好的保护和管理起来。秦始皇的这些兵马俑后,是国家的文物,是国家非物质遗产,事关重大,所以,必须停止挖,所以,这样就没有被挖了。必须让打井队暂停施工,引起了临潼县文物局的重视,国家就立即组建了一支考古队前来勘察。

1974年3月29日,对于中国近代考古史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此揭开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的序幕。3个月后,也就是1974年6月,秦始皇兵马俑开始发掘,同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修建。 不但没有挖,而且修建的更好了。


编剧妹妹玲儿


秦始皇陵到现在还未发掘。陕西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三年的勘察研究,得出秦始皇陵墓保存基本完好,未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的结论。那么,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陵墓何时才能打开呢?专家们认为,根据目前的条件,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开掘秦始皇陵的时机还不成熟,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1、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陵墓约500米乘500米的正方形,按通常的考古程序,必须大揭顶,将封土一层层去掉,再一层层挖向地宫,移土工程的巨大且不说,要保护好地宫,必须要建一座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护大厅,建这样大跨度的大厅,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而且费用极为浩大。

2、 另外,秦岭地区地下水位相当高,距地16米就见水了,而地宫是在26米以下,开掘时,如没有特大型排水设备,整个地宫必定会被大水淹没。陵墓内有大量水银,这些水银形成了浓密的水银密封层,如何通过这密封层也是一个难题。

3、 如何解决出土文物保险也是一个难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秦兵马俑时,就遇到过这一问题。当时,土层被打开,兵马俑都是色彩鲜艳的彩陶,可出土不久,色彩全部褪尽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灰褐色。北京定陵曾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包括一件龙袍,当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保护,结果还是失败了。现在的那件龙袍只要稍微一动,就有可能变成一堆碎片或粉末。

目前,这些技术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所以,秦始皇陵暂不能发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