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含糊不清,这样做可以让你家宝宝语言功能突飞猛进!

你家的孩子多大开始说话?也许有家长会说我家宝宝五个月就开始咿咿呀呀的学习说话了;也有一岁多开始能简单的认物指物的;但也有孩子到了三四岁说话还含糊不清,遇到想要的玩具,心里着急的说不清楚名字的。对于说话较早的家长,心里肯定得意洋洋,反之语言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家长肯定非常着急。我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我也是由刚开始的着急到现在信心满满,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孩子说话晚的原因吧!

根据调查,宝宝语言功能发展迟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自身的生理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先看看生理原因吧。

1、听力障碍:因为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宝宝不具备学习发音的生理条件,也就不可能理解特定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因而无法用语言交流。

2、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宝宝语言发展也比同龄人差。

3、发音器官发育异常:在确认宝宝听力完全正常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宝宝的发音器官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发音与说话训练。

除生理原因之外,宝宝说话晚还可能存在以下心理或教养环境方面的原因1、父母少言寡语,宝宝缺乏学习与模仿语言的环境。2、父母对宝宝说话的要求高,一旦宝宝出现错误,父母总是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或催促宝宝赶紧改正,父母的这种行为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无形中抑制了宝宝的表达欲望。3、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以致宝宝模仿困难。4、父母喜欢包办宝宝的一切,对宝宝照顾极为细致,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求,或者习惯替宝宝表达需要,因此,宝宝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他学说话的动机受到抑制。

"我的宝宝出生时各项检测都很正常,所以排除掉生理缺陷,小宝说话迟缓的原因主要归咎于环境因素了。我自己是一名中学老师,平时周一至周五都住校,只有周末才有时间陪孩子。孩子从八个月断奶后就由她奶奶带,奶奶来自农村不会讲普通话,也不经常和孩子交流。孩子她爸每天早出晚归,回来一身疲惫也懒得与孩子交流,这使得孩子快一岁还不会叫妈妈,只会偶尔喊爸爸。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妈妈的我内心失落到极点,一想到自己身为老师却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心里也充满着愧疚,于是我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孩子教得能说会道,聪明又伶俐!

为了让宝宝尽早学会说话,我请教了很多同为宝妈的同事,她们给我许多的宝贵意见,现在我就把她们整理总结出来,希望对您也有帮助:

1.模仿口型说话。小宝宝们有时很想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不知道怎样张口,这时候让小宝宝认真看妈妈的说话的口型可以帮助发音。很多小宝宝说话含糊不清,家长猜不出来宝贝们说什么,最主要的外因就是宝宝学说话都是模糊的模仿听到的内容,导致含糊不清。

2.玩趣味游戏学说话。小宝宝们都喜欢打哇哇,用小手拍着嘴巴说哇哇。其实我们还可以说更多的音,比如我自己帮我小宝宝打哇哇,学会了拼音里的韵母发音,小宝宝每次都乐呵呵的自己玩,不亦乐乎。

3.多听故事,动画有助于说话。小宝贝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听儿歌,多听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声音,才会想要有说话的冲动,帮助小宝宝积累语言素材,对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也有好处。

4.统一的语言有助于快速学习说话。如果一个家里语言不统一,爷爷是东北方言,奶奶是南方闽南语,爸爸是普通话,妈妈是英语,孩子肯定被教的晕头转向,说出来的话不知所云,所以在小宝宝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要全家统一语言,让孩子在一个相同的语言环境里重复练习短句。

5.多交流,多陪伴这才是学习说话的关键。我见到现在许多的小宝宝他们由老人带,老人带孩子缺少交流,而且喜欢给孩子看手机,看电视,孩子走到哪里手里离不开手机,就连吃饭也边吃边看,这样的孩子不但寡言少语,性格上还内向胆怯。所以作为孩子的爸妈,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陪伴孩子,而且是有效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去说出心里的话。

帮助宝宝学说话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先要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每个小宝宝都是家人的希望寄托,每个宝宝都有着无限的潜力正等待着挖掘,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可以多多关注我,一起探讨育儿心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