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們仨》,明白了坦然接受一切,享受有限的生命就是幸福

看完《我們仨》,明白了坦然接受一切,享受有限的生命就是幸福

朋友向我推薦了楊絳寫的《我們仨》,一本讓她看後十分感動的書,她看了兩遍。

我心中幾分好奇,是什麼樣的內容竟能觸動了她的心靈。因為那幾分好奇的作祟我也尋到了《我們仨》。

在看到還不到一半的時候,頓覺有些枯燥,有點難以往下閱讀,可楊絳闡述的那些事,總讓我的心十分沉重,也總為他們仨之間的情真,情深感到有暖流躥於心間。

的確,這不止是一本光寫愛情、親情的書,它反應了那個動盪的時局,與那時太多曾不可言說的苦難。

我是個沒見過世面的人,不懂得國家各方面的政治時局,我只看得到人生和感情的交融。

我的理解僅僅只有“有人為己記掛便要滿足,應當感到幸福,能同甘的大有人在,但共苦卻寥寥無幾。人生是無法預料甚至總是在預料之外逝去的,也正因為如此才充滿了引誘人氣息,總能讓人有無盡美好的想像或是接連不斷的煩惱。”

“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世界有怎樣的變動,世界總是在每時每刻都不斷變動著的,只是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因為有的人在改變,有的人在堅持,有的人沒有發現周遭的變化。這些都是不歸我們管轄的,能守住真心才是對幸福最正確的追求,不管是自己的亦或是他人的。”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楊絳和錢鍾書的心心相印、心心相惜,看在眼裡都是羨慕不來的。知識分子間的愛情,有的不僅僅是情,更多的是愛。我眼裡的“情和愛”兩個字是絕對不對等的,我對他有情和我愛他這是兩種深度不一樣的感情。

看完《我們仨》,明白了坦然接受一切,享受有限的生命就是幸福

再說錢瑗,卻也真是一生坎坷,幼時就患了骨結核,不過她卻也是幸運的,本會奪走生命的重病卻病癒了。

這在我看來更像是命運開了一個玩笑,恐嚇一下他們,試探試探,畢竟懂得珍惜的人不多。

雖然她後來還是因病去逝了,但她已經多賺了幾十年了,其實也夠了,按100歲來算,過半不止,人各有命,強求不了。

他們一家三口一生跌宕,起伏不斷。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馬平川的,遇見的事千奇百怪,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同,能遇見一個志同道合相吸相惜之人就別離開了。

人到了一定歲數後,思想不再靠老師父母去決斷後,會越來越難遇見懂得自己的人。以前在老師和父母差不多的決斷裡,每個人想的好像都差不多,只需要分享一根冰棍,一包零食,好像都能瞬間聊得很投入,那時候的自己是最簡單的,而成長需要我們面對不同的挫折變成真正的自己,我們會在成長裡慢慢懂得什麼是自己在乎的,什麼是該丟掉的,什麼是要去追尋的,什麼是值得緬懷的。

看完《我們仨》,明白了坦然接受一切,享受有限的生命就是幸福

有一天室友幾個坐著閒聊,其中有一個欣欣然說:“結婚別找那種家裡父母離婚的,我媽就是這樣說的,我覺得也是,父母離婚的家庭太複雜,攪不清楚,也不會分多少財產。其他兩個表示特別贊成,我當時沒說話,只是在想,‘指不定以後離婚的就是你們了,不是主要看那個人嗎?’我意識到自己和她們不是一類人,所以我並不發話。”

後來我心疑是不是我自己活得太不切實際了?我是不是該現實些?繼而又將她們的觀點同閨蜜陳述了一遍,閨蜜很憤憤然地說:“你這想法就有問題好吧!這關鍵是看人的好吧!和你過日子的是他又不是他爹媽,你要實在覺得不現實,那我給你說句現實的,少了爹媽負擔你不得偷著樂?”

其實吧!這就印了那句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和那些同世界的人聚合,而不是把自己的世界裝扮成別人那樣,就算裝扮成了那也頂多就是個抄襲而已,雖然可能你也會像別人一樣得到一些好處,但是,別忘了看看那些跟你曾經世界一樣的人,他們得到了原本你也會得到的好處是不是比你的多?

看完《我們仨》,明白了坦然接受一切,享受有限的生命就是幸福

文中有一處,我印象有些深刻,楊絳生錢瑗的時候,她沒有叫喊,醫生問她“既然那麼疼為什麼不叫喊?自己忍著疼。”

楊絳說:“我叫了喊了就不疼了嗎?”

醫生笑笑,覺得中國的女人都這麼有哲理嗎?

那麼反觀到一些事上,有時候難過,痛苦,難道事實就會改變嗎?眼界如果放不開,心界如果看不開,那我就是那些個生產時拼命叫喊的人。

莫名其妙叫喊了一通,疼還是疼了,但有時的確是如此的,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發洩。至少沒那麼苦悶。楊絳不喊,因為人家有錢鍾書,她並不苦悶,也不抱怨,她所感皆是幸福。

我叫喊,因為我還沒遇見那個會為我分去苦悶的人,所以,我喊喊怎麼了?不怎麼。煩惱的時候這樣想想好像心裡也就平復了許多。

如有他們一般愛情,真當盡得人生多倍感懷。

向著自己的路,大步向前,我們總會遇見人生的每個相遇。

看完《我們仨》,明白了坦然接受一切,享受有限的生命就是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