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这里的主角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

1905年初,日本《杜鹃》杂志刊载了一篇《我是猫》的文章(即《我是猫》的第一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一直到1906年八月,其余的十个章节也陆陆续续地刊登在了这部名为“杜鹃”的杂志上。小说《我是猫》的横空出世,使得夏目漱石名声大噪,在日本文坛上有了一席之位。此时,夏目漱石已年近四十。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图片源自网络

小说以一只没有名字的猫为故事的叙述者,从猫的角度讲述了苦沙弥及其朋友的日常生活以及由一桩婚事所引发的与金田家之间的纠葛。从中我们看到了日本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迂腐、空虚、不求上进、遭受压迫时的无可奈何与资本家“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强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劣。

《我是猫》的语言极具特色,字里行间无不弥散着幽默的芬芳。这种幽默不是西方文学流派从悲剧里堆出笑脸的黑色幽默,也不是故作姿态、强行表演出的尬聊,而是笑意忽然而至的一见倾心。怎知,这样的幽默竟出自一只无名无姓的猫。

既然《我是猫》的主题思想已经被我们理解得透透的了,那么是时候来认识一下这只犹如一名“导游”的猫了。接下来,我将透过吵吵嚷嚷的搞笑,从幽默的猫言猫语中探讨这只没有名字的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随遇而安:生活就像水面漂流的浮萍,既然无法左右前进的方向,只得随波逐流,顺其自然。

一只不知出生于何处的猫,恍惚间来到了一片竹丛里。附近的大池塘是它思考该何去何从的临时场所。傍晚时分,饥饿感迫使它奔向了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由此,它走进了苦沙弥家。尽管女仆阿清三番五次地想赶走它,但最后还是被一家之主的苦沙弥收留了。

饥不择食令这只猫成为了苦沙弥家中的一员,也因此懂得了即使偶尔胃口不好,也不能在清贫的老师家对食物挑三拣四。挑食几乎是一种奢侈。

挑食是种奢侈的习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不是寄身于教师家庭的猫所应该说的话。

于是,新年第二天清晨,苦沙弥剩在碗里的一块年糕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它的早餐。然而,由于年糕的黏性太大,它的牙齿牢牢地嵌在了里面,无论如何也挣脱不掉。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不知如何收场的它在被家里的人发现后,遭到了群嘲。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为了生活,它不得不“忍气吞声”,自我排遣内心的抑郁。与花猫姑娘聊天,是它在郁闷产生后自我疗愈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时候,为了讨好主人苦沙弥,它也不得不趴在他的膝盖上频频地献殷勤。

与附近的猫相比,苦沙弥家的猫未免稍显可怜。它既不像白娘子那般有威风凛凛的军人作为坚实的后盾,也不像花猫姑娘那般有二弦琴师傅的疼爱,而仅仅是一只误入苦沙弥家、不招人待见的野猫。

对于自己的境遇,这只猫还是很看得开的,小说里丝毫没有显示它有过任何抱怨的痕迹。就如它自己所说:

“我比较看淡这类事情,觉得只要每天能凑合着过下去,我就很满足了。”

看见与他人的差距,看淡不如意的境遇,才能够看清生活、看清生存的不易。偶然的邂逅,使这只猫遇见了主人苦沙弥,也让它开始了随遇而安的生活。

说到随遇而安,我想起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朋友王巩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岭南,歌姬柔奴随同王巩一起南下。王巩北归之后,宴席间苏轼问柔奴“岭南一带如何”时,柔奴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无论经受何种挫折,只要心态平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肆意波动,即使处在远离都城的荒凉之地,也像在故乡一样心平气和。小说中的猫便如同苏轼词里的柔奴,虽然离开了猫妈妈和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稀里糊涂地住进了苦沙弥家,而且从未得到过宠物般的关怀,但它全然不在意这些。能够活下去、与每一天的朝霞和夕阳不期而遇,是它最为庆幸和感激的了。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随遇而安需要一颗平常心。这只猫在随遇而安的同时,它的“看淡”便是怀有平常心的表现。法国诗人夏尔·库洛的一句诗“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即是平常心发挥作用的结果,与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为类似。小说中的猫在饥肠辘辘的时刻没有因找到了可以填饱肚子的人家而狂喜,也没有在受到家里人的冷落时而悲戚。这种少有的平常心和淡然,实属罕见。

随遇而安,是对生活的妥协,是一种处世哲学。

曲意逢迎:生活就像狂风蹂躏小草,既然无法改变风力大小,只得压弯了腰,随风摇曳。

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命中注定,在冬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苦沙弥家的猫与车夫家的大黑相遇了。这只猫随意溜达之际,正值大黑在茶园的一隅小憩。眼前的庞然大物着实令它吃了一惊。大黑醒后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打开了大猫与小猫之间的话匣。

面对有头无脑的大黑,苦沙弥家的猫尽管不无蔑视心理,但慑于对方的盛气凌人,不得不谄媚似的曲意逢迎,随声附和。例如,当大黑描述抓老鼠的光辉事迹时,这只猫虽然知道其中不乏吹嘘的成分,但为了不破坏大黑的精彩演出、避免拆穿谎言后彼此陷入尴尬的境地而失和,便戴上虚假的面具,顺水推舟地随声附和道:“居然还有这种事?!”这句话激起了大黑强烈的表演欲,于是便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起来。期间,这只猫一句一个“呀”,一句一个“干得漂亮”,把头脑简单的大黑捧得找不着北。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捧哏,是相声里的一门学问。捧得好,双方皆大欢喜;若捧得不好,不仅彼此都不满意,也达不到搞笑的目的。这只猫的“捧哏”尽管堪称完美,但也不乏曲意逢迎的意味。然而,这里的“曲意逢迎”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力求保全自己、同时照顾他人情绪的处世之道,是一种成全彼此的生活哲学。

这只猫的曲意逢迎,既满足了大黑的虚荣心,也使自己在针锋相对中全身而退。虽违背本心,但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曲意逢迎”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当朋友邀请你到家里品尝他做的菜,而他又没有什么厨艺可言时,面对一盘饱含深情与友情的菜肴,你自然不会直截了当地向对方泼冷水,说一些损伤对方自信心的话。连连称赞是此时最为适宜的选择。

之所以“曲意逢迎”,只因为有一份情在里面。

适可而止:生活就像砰砰作响地推杯换盏,既然无法做到千杯不醉,只得约束自己,浅尝辄止。

  • (1)适可而止固然不错,但有时也会造成永久的遗憾。

苦沙弥家的猫每每需要找只猫倾诉时,便会去二弦琴师傅家拜访花猫姑娘。花猫姑娘是它单方面认为的可为其排忧解难的对象。如果世上真有那种忘忧草(黄花菜除外)的话,花猫姑娘绝对是这只猫解忧的忘忧草。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新年第二天的年糕事件令它颜面尽失,无奈之下便悻悻地来到了花猫姑娘跟前。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阵热聊过后,花猫姑娘忽然听到了二弦琴师傅示意吃饭的呼唤声,便和苦沙弥家的猫道别。

花猫高兴地说:“哎呀,师傅在叫我呢。我要回去了。可以吗?”

一句“可以吗”有征求意见的含义,也有委婉道别的意味。其实,这只猫是不情愿与花猫姑娘告别的。它想有所挽留,但也明白,再怎么说“不可以”也无法要求花猫姑娘和它多相处一些时间。

我倒是想说不呢,可我清楚,就算我说了,她也依然会走的。

于是,它便适可而止地以几句闲话及“你快回去吧”结束了与花猫姑娘的相会。谁曾想,这一别,竟然是天人相隔的永别。不久之后,花猫姑娘因病逝世了。这只猫也就永远地失去了唯一的红颜知己。

在与同类交往中,苦沙弥家的猫做到了适可而止,却也因此失去了与花猫姑娘多说几句话的机会。适可而止固然很好,但有时也会酿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适可而止的度,谁又拿捏得准呢?

  • (2)到底是因为喝酒才醉的呢,还是因为想饱尝醉的滋味才喝酒的呢?

为庆祝与金田小姐的婚事,多多良三平携带啤酒前来拜见苦沙弥。

《我是猫》:吵吵嚷嚷的搞笑背后,是一只猫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

待酒兴阑珊、客人离去、主人回归书房而四下无人之际,这只猫受好奇心的驱使,盯上了厨房里残存的啤酒。它先稍稍地啜了几口,酒的味道令它难以忍受。然而,秉承着人类常说的“良药苦口”的道理,它终究还是强迫自己喝光了两个杯子里剩余的啤酒。在此之前,它从未体验过醉的感觉。

这只猫醉了,醉得忘乎所以,继而于不知不觉间踏入了盛有水的水缸。挣扎无果后,迷迷糊糊的它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老天保佑”终结了仅有两年的生命。饮酒过度的结局,如是也。

不似与异性的交往,在饮酒上,这只猫没有做到适可而止。它明明知道啤酒难喝,但为了逞一时之快,还是像奔赴沙场那样硬着头皮扑了上去。结果,它就像毫无作战经验的士兵,虽勇气可嘉,却难逃战死沙场的噩运。这是它之于适可而止,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是适可而止的反面案例。

由于违背了适可而止的处世之道,它丢失了存活于世的资格。有时候,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适可而止也好,任意妄为也罢,全在自己把握。

结语

这只没有名字的猫,虽然不像人一样能够言语,但聪明伶俐,思维活跃,充满灵气。

在它的身上,你会找到一些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如面对不同境遇时的随遇而安、与同类交往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曲意逢迎”和适可而止。但也会看到它在信奉这些生活哲学的同时,仍有急需改正的瑕疵。所谓“人无完人”,猫也是“猫无完猫”。

随遇而安是遇事时面不改色的洒脱,“曲意逢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善意违心,适可而止是避免负面因子由量变产生质变的行事手段。三者是处世之道,也是生活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