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不同人生的情爱去留与悲欢离合

川端康成执笔十余年才完成了《雪国》,这部作品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抒情顶峰”,他因此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正如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所言,《雪国》以非凡的敏锐性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精神特质,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整部作品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来展现日本地域文化的危机,徒劳与无力之感充斥在字里行间,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凄婉惆怅得基调。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不同人生的情爱去留与悲欢离合

去留的抉择: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雪国》的主要人物并不多,岛村、驹子、叶子、行男,但作者却在构思与编制故事情节时下足了心思,他在为数不多的主人公之间设置了多重复杂的关系,很多并不明晰的描写和情节处理的含糊使的这部作品显的更加朦胧与暧昧。小说 的故事情节正是在雪国展开的 , 并和东京这座城市有着自始至终的藕断丝连,4位主人公分别作出了去与留的不同选择 。

岛村生长在东京的商业区,因此他对雪国来说是一位外来的客人。他曾经三次来到雪国,又三次离开雪国,至于他为何而来,小说并没有明确的给读者交代,或许是厌倦了都市的纷繁与嘈杂吧。从他第一次来雪国遇到驹子,再到第二次来雪国的路上遇到叶子,雪国的确让他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情、令他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和终生难以忘怀的人。这些都令他欣喜沉醉、同时也令他的离去更加苦恼忧伤。他乐意在这里逗留、赏玩,但他终究不属于雪国,虽然这里有坚强美好,深爱着他的驹子,他最终还是决定离去。

生在雪国的驹子、行男和叶子均与东京有着特殊的关联。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不同人生的情爱去留与悲欢离合

驹子曾被卖到东京作雏妓 , 那里有她少女时代的辛酸与苦楚。后来,驹子带着伤痛由东京返回雪国,面对师傅家的困厄 , 她选择留下来,顽强地以个人之力担当起一切。她的留下,是一种责任与坚守,不仅体现出高尚的献身精神,也使她赢得了行男、叶子及岛村的感激与尊敬 。

而行男是带着希望与憧憬去东京读书的,可是好景不长,他患上肠结核被迫回到家乡,无奈的等待生命的终结。繁华而热闹的东京是行男的向往与追求,是他追梦的地方,可是他才刚刚来到这里,这个梦就破碎了,他的归来是不得已之举,也令人惋惜与悲叹。

叶子是一位看护,她最初去到东京也许是为了照顾病人,她与行男之间产生感情正是由于她的职业与身份。随着行男的离去,叶子的情感也失去了依托,她坚持每天为行男上坟,来排遣行男走后内心的孤寂与空落。最终她不愿沉寂在这种状态之下,于是请求岛村回东京的时候带她离开。可是戏剧性的是,当岛村还未确定具体的出发日期时,叶子在一天夜晚,由于一场大火,坠楼身亡了。她永远的离开了,也永远的留在了雪国。

凄美的基调:日本哀美文化的集中体现

凄美的文风在日本的文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日本的文学中似乎总是潜藏着一份无法摆脱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也渐渐在文人的笔下深化成一种忧郁哀伤、极具悲剧之美的文风。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不同人生的情爱去留与悲欢离合

毫无疑问,《雪国》中描述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尾,这种毁灭性的结局也给了读者无限的冲击与反思。这个结局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川端康成在创作《雪国》时处于二战时期的日本濒临失败之际,其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使希望日本能够反败为胜,但心中也更加明白所做的努力终究是徒劳。最终战争以美国原子弹袭击日本而告终,川端康成的心情也跌落到了谷底,因而小说《雪国》的哀美基调也是川端康成战后情绪的映射。

艺伎为了爱情努力的追求普通人的生活,就像是日本武士道中永不妥协的精神一样,驹子认真的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正如她的名字,驹是马是生来就桀骜不驯的动物,充满着倔强,这注定了驹子不会屈从与命运。她几次告白岛村,为了争取心中所爱不惜背叛未婚夫,甚至到后来失去自我,这种胆大泼辣的行为与大和抚子式的优雅端庄大相径庭,可这确实驹子独一无二的执拗与坚持。可是,这终究是“一场徒劳的努力”,岛村最后的离去使这一切都成为了一个虚幻的梦。

叶子这个角色与驹子刚好对立,她优雅端庄、温顺娴静,更加符合日本人的审美。叶子在《雪国》中没有驹子的坎坷经历,没有像驹子那样遭受感情上的重创。但从一开始,叶子便与“悲戚”相连。在开头部分提到叶子的悲戚,是在她的声音,文中道“她的话声优美而近乎悲戚”。文中对叶子一生中的悲伤经历描写甚少,叶子也一向以温婉顺从的低姿态示人。这样来看,与驹子悲剧的一生相比,叶子的悲剧为“与生俱来”,或者说,叶子是“悲戚”这一词的化身。悲戚之于叶子,比起一种情绪,一段经历,更像是一源血脉,一种性格。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不同人生的情爱去留与悲欢离合

整部作品最终以雪中火场仰望银河的一幕戛然而止,叶子葬身火海的结局也安排的十分巧妙,她的离去也让岛村对他的情感回归了平静,叶子作为整部小说理想美的化身,在夜色与火光的笼罩之下,完成了对美的深刻诠释与永恒定格。

在书里,驹子看到了爱情与生活的美,却不堪忍受接二连三的打击,她发了疯。叶子想要告别爱人离去的阴影,最终葬身火海。而书外,川端康成父母早逝,寄人篱下,他写就了世外桃源般的雪国绝景,却在亦徒亦友的三岛由纪夫切腹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生活的体会才是艺术悲剧最为真实的源头活水。

结语

有人说:“《雪国》是一部随着阅读的深入而不断开启深远的未知世界的作品 , 一部不可思议的作品。”它的叙事结构有着一种慵懒松散的随意感,正是这种温和的随意感更能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除了感情上的冲击,川端康成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也十分精妙,人物关系上的起伏与留白,剧情上的起伏与澎湃,字字可见真情实感,处处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影与折射。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不同人生的情爱去留与悲欢离合

人生有平静安稳,更会有波澜起伏,人与人之间也是在这样难以预料的事件之中发展出很多故事。岛村和驹子两个人,由相识到相知,再到后来的相爱和分离,让这两位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本来没有什么交集的人在雪国发生了短暂的交汇。虽然最终各自的生活都回归平静与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段相遇没有价值。

那个失火的夜晚 , 驹子在赶往火灾现场的路上对岛村说过一句话 :“你走了 , 我要正正经经地过日子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即便我们知道很多美好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境,亦或是雾里看花的虚像,但生活本就满目疮痍,用美丽去掩盖生活的不堪也是徒劳之举。但愿你我心中都保留着一片雪国一般的世外桃源,在心灵孤寂之时可以暂时的栖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