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稻盛和夫的人生觀與工作觀

活法:稻盛和夫的人生觀與工作觀
心法:人生·工作的結果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微信公眾號:學文該書)

序言

混亂的時代中追問人生的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安寧的時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質是富裕的,精神卻很空虛;衣食是豐足的,禮義卻很欠缺;行動是自由的,感覺卻很閉塞;只要肯努力,什麼都能得到,什麼都能做成,但人們卻消極悲觀。

針對這種現狀,最緊要的就是要提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必須從正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從而確立一種“哲學”,作為我們人生的指針。所謂“哲學”也可以稱之為理念或者思想等等。

有人認為,提出並解決這樣的問題,好比向沙漠撒水徒勞無益,好比在激流中打樁困難無比,但我卻相信,直截了當地、單純明快地提出這個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在鄙視勞動、熱衷投機的世風之中。

人生的意義在於磨鍊靈魂

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對於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從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鍊靈魂。

因此,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來到這世上?”我會毫不含糊地回答:“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我們降臨俗世,經受各種風浪的衝擊,嚐盡人間的苦樂,或幸福或悲傷,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們都不懈地、頑強地努力奮鬥。這個人生的過程本身,就像磨鍊靈魂的砂紙,人們在磨鍊中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著比降生時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人世。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能夠把考驗看作機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

所謂“現世”,是上蒼賜予我們提升心性的一段時間,是上蒼賜予我們磨鍊靈魂的一個場所。人活著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提升心性,磨鍊靈魂。簡單地說,就是這樣。

單純的原理原則就是不可動搖的人生指針

有才能的人幹壞事,這是為什麼?有道是“才子為才所累”。有才智的人很容易迷信自己的才智而走錯方向,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才幹而取得一時的成功,但只靠才幹必然走向失敗。

越是才華出眾的人越需要人生的指針,依靠它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指針就是我們所說的“理念”、“思想”和“哲學”。

我用“人格 =性格 +哲學”這個公式來定義人格。與生俱來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學習到、領會到的哲學,這兩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就是說,先天的性格加上後天的哲學造就了我們的人格——我們人的精神的品格。

因此,最終決定人格的是哲學,我們總是依據哲學度過一生。哲學的根基不堅實,人格的樹幹就長不直,長不壯。

迴歸到做人最基本的原理原則,用它來規範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是現今時代的要求,追回丟失的智慧,這樣的時機已經到來。

人生真理在勤奮工作中領會

那麼,怎樣才能提升人格呢,修身養性具體該怎麼做呢?要居深山、擊瀑布,進行特殊的專門修煉嗎?不必。在這世俗的社會里,天天勤奮勞作就足夠了。

釋迦牟尼談到參悟之道,其中重要一條叫“精進”。所謂“精進”,就是拼命努力、心無旁騖、埋頭眼前的工作。這是提高心性、磨鍊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這就是最尊貴的“修行”,就能磨鍊靈魂、提升思想境界。

全神貫注於一事一業,拼命努力,持之以恆,精益求精,人在這個過程中,靈魂自然而然獲得淨化,形成其厚重的人格。

勞動的尊貴价值正在這裡。講到磨鍊心志,大家可能聯想到宗教的修行,但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

正確的人生哲學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產生,人的精神只有在日常的、不懈的勞動中才能得到磨鍊。

埋頭於本職工作,不斷鑽研,反覆努力,這意味著珍惜上蒼賜予的生命中的每個今天、此刻中的每個瞬間。

我常對員工們講,必須“極度認真”地過好每天每日,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虛度。認真的程度要達到“極度”好像很“傻”,但只要堅持這種人生態度,一個平凡的人就能脫胎換骨,變成一個非凡的人物。

不必脫離俗世,工作現場就是最好的磨鍊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將發生 180度轉變

人生·工作的結果 =思維方式 ×熱情 ×能力

就是說,人生和工作的成果由上述三要素相乘而不是相加得來。

首先,所謂能力,也可以說是才能、智商,多半是先天的資質,包括健康以及擁有運動神經等;而熱情是指工作的幹勁和努力的程度,這是後天的要素,可由自己的意志來掌控。這兩者都可以從 0分到 100分幅度內打分。

因為是相乘的關係,有能力卻缺乏熱情的人,分數不高,結果不好;相反能力相對不強,但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發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滿燃燒般的熱情,這樣的人取得的成果,遙遙領先於那些有能力的懶人。

而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甚至可以說“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這個詞有點籠統,它是指人的心態,人對於人生的態度,也包括前面講到的哲學、理念和思想等等。

為什麼“思維方式”最重要,因為它有正負,它可以低於零分,可以從負 100分到正 100分範圍內打分。

因此剛才也講了,能力強,熱情高,但“思維方式”的方向錯了,“思維方式”是負值,因為三者是相乘的關係,結果就導致一個相應的負值。

那麼正面的“思維方式”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不必想得太複雜,用常識判斷就行。

總是積極向上;有建設性;有感恩心;有協調性、善於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有同情心、關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慾;等等。

這些語彙似乎都是老生常談,是小學教室裡貼的標語,是簡單的倫理觀、道德律。但是正是這些,才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真理,我們不僅要用頭腦去理解,而且要讓它們佔據我們的心靈,變成我們的血肉。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時刻不忘上述正面的“思維方式”,發揮天賦的能力,傾注全部的熱情,這就是人生獲得巨大成果的秘訣,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因為這種人生態度符合宇宙的法則。

你心中描畫怎樣的藍圖,決定了你將度過怎樣的人生。強烈的意念,將作為現象顯現——請你首先銘記這個“宇宙的法則”。有人認為我這句話過於神秘而不肯接受。然而,這是從我至今為止的、各種各樣的切身體驗中產生的、讓我確信的絕對的法則。

因為“心中所想”不會立即產生結果,所以人們不太容易理解這條法則,但從 20年、 30年這樣的長時段看,這條法則靈驗得很,大多數人的人生就是他自己常在心中描繪的那種景況。

讓自己擁有一顆純潔美好的心靈,這是我們思考如何度過人生時的一個大前提。因為一顆美好的心靈——特別是“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的思想,就是這個宇宙本身的意志。

所以要讓世間萬物更加美好,抱著這樣的利他之心、關愛之心不懈地努力,那就是順應了宇宙的潮流,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

不斷帶給人類睿智的“智慧的寶庫”

這種創造性的瞬間,都是人們在忘我的、反覆深入的研究中,在片刻的休息時,甚至在睡夢中獲得。愛迪生在電氣和通信領域做出了各種劃時代的發明,也是因為他做出了非同尋常的努力,而從“智慧的寶庫”獲取靈感的結果。

那麼,怎樣才能打開寶庫之門獲取智慧呢?除了傾注燃燒般的熱情、持續付出真摯的努力之外別無他法。

嚴格自律的“王道”人生觀

必須對自己的人生態度提出更高的標準,並不斷嚴格自律。勤奮、誠實、認真、正直……嚴格遵循這些單純的道德律和倫理觀,將這些作為自己不可動搖的人生哲學和人生態度的根基。

第一章 實現理想

只有主動追求的東西才可能到手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維的產物,許多成功哲學都這麼強調。從我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我把“心不喚物,物不至”作為自己堅定的信念。就是說,只有自己內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將它呼喚到可能實現的射程之內。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換句話說,一個人心中描繪的事情或心中的願望,會如願地在其人生中出現。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這樣、必須這樣”,這種願望比誰都強烈,熱情達到燃燒的程度,這比什麼都重要。

當時松下先生談到了著名的“水庫式經營”。未建水庫的河流,遭逢大雨,就會引發洪澇,而連日干旱,河水就會枯竭。因此要建水庫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範圍之內,免受天氣和環境的影響。企業經營也一樣,景氣時要為蕭條期做好儲備,經營應該留有餘裕。

睡也想、醒也想,持續強烈的願望最重要

“你必須得這麼想”——松下先生自言自語說出的這句話,傳遞了一個真理:“首先得想”這很重要。造水庫的方法因人而異,不存在千篇一律的辦法可教,但是,首先得有建造水庫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是一切事情的開始。松下先生想表述的肯定是這個意思。

就是說,如果你內心不予呼喚,方法也不會來,成功也不會來。因此,首先得具備強烈而切實的願望,這一點最重要。這種願望成為起點,最終定能實現。一個人的人生,和他內心描畫的藍圖一樣。願望就是種子,為了在人生這個庭院裡紮根、長莖、開花、結果,種子是一切的開始,是最重要的因素。

願望強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 24小時不斷地思考,透徹地思考。從頭頂到腳底,全身充滿了這種願望,如果從身上某處切開,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這種“願望”。抱著這樣的願望,聚精會神地、一心一意地、強烈而透徹地進行思考,這就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

在企業經營裡,特別是要開展新事業,要開發新產品時,用頭腦思考一下,多數人的判斷是“這很難啊,不大可能成功”。如果一味順從這種“常識性”的判斷,那麼“可能”也會變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的首先就是“強烈的願望”。

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首先需要達到“痴狂”程度的強烈願望,堅信目標一定能實現並付出不懈的努力,朝著目標奮勇前進。不管是人生還是經營,這才是達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將要實現的狀態以“彩色”在頭腦中呈現

事業成功的母體是強烈的願望。這是一種不太科學的說法,有人會把它貶為“精神論”。但是持續地思考、透徹地思考,你就會在事情還未發生前,就已經“看見了”它的結果。

就是說,不僅要有“想這麼幹”、“想做成那樣”的強烈願望,而且要在頭腦裡反覆周密地推敲這個願望實現的具體方法,將這個願望實現的過程預先在頭腦裡進行模擬演練。就像下象棋,可走的棋步有幾萬種之多,通過一次次排練,在棋譜中消除錯誤的方法。這樣就可以擬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

開始只是夢想,夢想逐步接近現實,然後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界限消失。

用黑白顯現還不夠,還要讓它呈現更接近現實的“彩色”——更逼真、更自然的狀態。正如體育運動中的“意象訓練”一樣,意象充分濃縮的結果,就能看見“現實的結晶”。

這一形容我也常常在無意中脫口而出。“已經好得不能再好了”,在我確信這一點之前,我將不惜任何努力。

對於瞄準“創造”這一高山之巔目標的人們而言,這種態度非常重要,甚至是他們必須承擔的義務。

只要思考達到每個細節,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當然,不僅在工作中需要這種態度。在我們的人生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我們首先要描畫它的理想狀態,然後把實現它的過程在頭腦裡模擬演練,一直到“看見”它的結果為止。換言之,就是對這件事持續抱有強烈的願望。

首先敢於設定很高的合格線,然後反覆思考推演,在頭腦裡讓理想和現實完全重合。這樣做就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出色的成果。

有趣的是,事先能夠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後一定能以“完美無缺”的狀態出現。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即使做出來,也達不到“完美無缺”。這是我在人生的各種經歷中體驗的事實。

在DDI(即現在的KDDI)開展手機事業時也是這樣。當我預言“手機時代即將到來”時,周圍的人都持否定觀點,都搖頭說那不可能。

為什麼呢?因為通過京瓷所從事的半導體零部件事業,當時我對半導體技術革新的速度、半導體產品的尺寸以及成本變遷已經具備充分的經驗,由此類推,我對手機這一新產品的市場預測,就能達到相當高的精確度。

就這樣,事先考慮到事情的每個細節,讓它們在頭腦裡形成清晰的印象,那麼,毫無疑問,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就是說,你事先能“看見”的東西就能做成,“看不見”的東西就做不成。因此,如果你祈願要做成某件事,你就要把它變成強烈的願望,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地“看見”這件事成功時的印象為止。

如果你自己能夠描繪成功的過程和情景,那麼你的成功概率就極高。閉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它在你頭腦裡能形成清晰的、符合邏輯的印象,那麼你就一定能成功,你的願望就一定能實現。

成功需要縝密的計劃和精心的準備

要向史無前例的、誰也沒涉足過的事業發起挑戰,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周圍人的反對或抵制。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心中具備“能夠成功”的堅定信念,而且能夠描繪理想實現時的景象,那麼就應該大膽地將你的構想展開。

構想這東西不妨大膽得過點頭,基於這樣的“樂觀論”,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將周圍的樂觀派集結起來,他們會讓你的主意、點子產生飛躍。

以前,我在冒出新想法、新點子時會召集幹部徵求意見,“我閃過這樣的念頭,你們以為如何?”每當此時,那些一流大學出來的優秀人才總是反應冷淡,他們總是告訴我,我的想法是多麼脫離實際,多麼缺少根據。他們的意見自有一面之理,他們的分析也相當敏銳,然而他們列舉的全是“不能成功”的消極理由。再美好的想象之花,經他們冷水一澆,也難免萎縮凋零。本來可以做成的事情也做不成了。

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訓以後,我就更換了商量的對象。每當要開展新的、難度大的工作時,就不找那些頭腦聰明、卻將聰明頭腦用於悲觀分析的人商量,而找一些理性不足、感性有餘的人,這些人對我的提案總是很有興趣,總是贊同:“很有意思,一定要試試。”我就將他們集合起來商討大事。或許有人認為我這種做法太荒唐。但是在事情的構思、構想的階段,恰好需要這種由樂觀派營造的樂觀氣氛。

但是將構想轉到具體計劃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時應該基於“悲觀論”,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仔細、慎重的分析,制定周密的計劃。大膽和樂觀歸根結底只是在構想的階段有效。

然而,到了計劃付諸實行的階段,就要再次強調“樂觀論”,堅定地採取行動。就是說“樂觀構想、悲觀計劃、樂觀實行”,這是成就事業、變理想為現實時必須的態度。

不管什麼事業,能成為成功者必然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手中握有真理。缺乏以小心、謹慎、周密為基礎的所謂勇氣,不過是蠻勇而已。這就是一代冒險家大場先生想要說出的真理。

生病領悟真理

人生是隨人的心態的變化而變化。這原則是我在痛苦煎熬中領悟的,實際上我的人生曾遭遇一系列的挫折和失敗。

眾生凡人可悲之處就在於此,就是說,心相、心態這東西實在不易改變,所以坎坷的、曲折的人生還將繼續。

心態決定命運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反倒想開了,輕鬆了。既然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如將心境來個 180度大轉變,乾脆把精力投入工作,全身心沉浸於研究吧。於是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逼迫自己天天專心做實驗。

周圍的人開始對我刮目相看。我感到了工作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至於工資遲付的問題也已經不再介意。這一階段我掌握和積累的技術以及取得的業績,成為我後來創辦京瓷公司的重要資本。

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製造出來的,這是一條根本性的原理。經過各種挫折和曲折,我終於明白了這個貫穿於人生的真理,這一真理刻進了我的心底。

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我們的心,人生由自己創造。這層意思在東方思想裡用“立命”這個詞來表達。

思想是畫筆,人生是畫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畫卷也不同。改變你的心態,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絢爛奪目。

鍥而不捨幹到底,結果只能是成功

只有堅信自己可能性的人,才能開創新事業。所謂可能性,就是“未來的能力”。只憑現有的能力來判斷行還是不行,就永遠無法成就新的事業,不能完成高難度的工作。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給自己設立一個超出現有能力的高目標,竭盡全力在未來某一時刻達成這個目標。這時需要的是讓“思維之火”不停燃燒。這樣做不僅能獲取成功,而且同時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尺寸精度比通常要求高出一個數量級,公司連測量這種精度的儀器也沒有。說實話,憑我們的技術恐怕很難完成,我心裡也多次動搖過。但是,當時的京瓷還是一個毫無名氣的中小企業,做好 IBM這個訂單,對於提高京瓷的技術水平,擴大京瓷的知名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機。我激勵有畏難情緒的員工,指示他們全身心投入,做好一切該做的事情,將擁有的技術全部注入。然而,進展仍不順利。

經過反反覆覆、異乎尋常的努力,我們終於做出了滿足客戶苛刻要求的完美無缺的產品。工廠連續兩年多滿負荷生產,數量巨大的成品全部按照交貨期順利出貨。當送走裝滿產品的最後一輛卡車時,我不禁感嘆:“人的能力無限啊!”

目標看似高不可攀,但決不退縮,傾注熱情,拼命鑽研。這樣做,就會把我們的能力提高到連我們自己也吃驚的地步。換種說法,沉睡在我們身上的巨大的潛在能力迸發出來了。

所謂“不可能”,只是現在的自己不可能,對將來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應該用這種“將來進行時”來思考。要相信我們具備還沒有發揮出來的巨大力量。

那時我承接的項目,往往遠遠超出當時自己的技術水平。這或許是“輕率的承諾”,但卻是我慣用的“手段”。從創業開始,我就主動承接連大公司也不敢接的困難課題。因為我們是剛起步的弱小的新企業,不這樣做就根本接不到訂單。

大企業拒絕的、需要高技術的工作,我們當然也做不來。但“不能”兩個字我絕對不說出口。我也不用“可能行吧”這種曖昧的口氣。而是鼓足勇氣,斬釘截鐵地說:“行!我們能做。”果斷接下高難度的項目。每當此時,部下就露出困惑的神色,要打退堂鼓。

這時候,我總是信心百倍,認為“一定能做好”。我滿腔熱情鼓勵大家動腦筋、出點子,而且告訴大家,這事如果做成對公司發展將有多大的貢獻。讓所有參與項目的人都積極迎接挑戰。

“認為已經無能為力了!已經黔驢技窮了!這不過是前進過程中的一個時點。堅忍不拔,使出渾身解數,絕對能成功。”

的確,把明知“不可能”的事,作為“可能”承攬下來,這等於“撒了謊”。但是,從這個“不可能”的時點出發,拼死努力,最後神靈也出手相助,事情圓滿完成。最初的“輕諾”、“撒謊”催生出了活生生的業績。我就這樣接二連三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換句話說,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用這種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

持續努力,變平凡為非凡

要進入 ON狀態,即開啟這種潛在能力,“正向考慮”、“積極思考”等這類向前進取的精神狀態,作用巨大。思想的力量能夠大大拓展人們的可能性。這一點,已經在遺傳基因的層面上獲得了證明。

不過,志向高遠固然重要,但要實現它,卻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認真的努力。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雙腳卻必須踏在地上。夢想、願望再大,現實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甚至枯燥的工作。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一毫米、一釐米都要揮灑汗水,把橫亙在面前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

此刻這一秒的積累就是一天,今天這一天的積累就是一週、一月、一年。當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已經登上了原以為高不可攀的山頂——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狀態。

即使你不去探索遙遠的將來,只要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每一個瞬間,以前看不清楚的未來的景象就會自然地呈現在你的眼前。

像龜兔賽跑一樣,我自己就是這麼一天一天踏踏實實走過來的。公司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壯大,我也走到了今天的這個位置。

與其莫名其妙為明天而煩惱,與其苦思冥想去制定長遠的計劃,還不如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這才是實現理想最切實的方法。

天天鑽研創新,孕育巨大飛躍

我不太欣賞才子,因為才子往往忽視“今天”。才子自恃才高,憑著對前景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厭煩像烏龜那樣認真過好每一個今天,總想如兔子般尋找最短距離。但過於急功近利,就往往會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駐足不前。

迄今為止,不少優秀聰明的人投奔到京瓷的門下,但偏偏就是這些人,據說因為看不到公司的前途而辭職。結果留下來的,不少是頭腦不夠靈活、平凡、連跳槽也缺乏自信的“庸才”。但是,過了十年、二十年,這些“庸才”居然成了各部門的骨幹乃至領導。我看過好多這樣的例子。

換言之,將平凡變為非凡的就是這個“持續”。不選擇捷徑,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認真、踏實地工作,積以時日,夢想變為現實,事業獲得成功,這就是非凡的凡人。

說“持續”重要,並不是說“反覆做相同的事情”。“持續”與“重複”是兩回事。不是漫不經心地去重複與昨天一樣的事情。而是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須不斷地改良、改善。這樣的鑽研創新是加速成功的催化劑。

用這種眼光去審視,哪怕幹一件雜差也有無限的改進空間。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掃地,過去一直用掃帚,這次用拖把試試怎樣,或者向上司提議花點錢買吸塵器用用如何。從各種角度考慮如何打掃得更快、更乾淨。還可以改進打掃的步驟和方法。

無論做什麼事,動腦筋改進的人與漫不經心的人相比,時間一長兩者之間就會產生驚人的差距。以打掃衛生為例,每天琢磨改進的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開起保潔公司,當上老闆,承接大樓清潔工作。而不肯動腦筋,只求完成任務的人,只能永遠當清掃工,天天掃地。

在昨天努力的基礎上再下工夫改進,今天比昨天稍稍前進一步。想把事情越做越好,這種態度持之以恆,就能產生巨大的進步。不走老路,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訣。

傾聽工作現場的“神靈之聲”

彼此的專業領域雖然不同,工作要點卻完全相同,關鍵是貫徹現場主義,仔細觀察現場的狀況。

可以說這是物理性的再次審視,或者說是迴歸事物的原點。但實際上意義更大。具體說就是面對產品和現場,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身體去貼近,用心靈去感受。

答案永遠在現場。但是要從現場獲得答案,首先從心情上說,必須對工作有不亞於任何人的熱情,有解決問題的深切期待。同時,必須親臨現場,用真誠的目光仔細地觀察現場,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貼近。這時我們才可能聽到產品發出的聲音,找到解決的辦法。

人生要時時“有意注意”

只要有千分之一毫米的厚度誤差就不合格。研究的三年中,只成功過一次,再做卻連續失敗。沒有“再現性”,不能連續製造,作為生產企業就等於沒有確立批量生產的技術。當時全世界都在攻關,沒有一家成功。我也曾一度想放棄。

我給相關研究人員鼓氣,要求他們無論何時,無論看到什麼現象,都要認真觀察,不放過任何細節。但是,某夜我來到現場,本應仔細觀察的研究員卻在打瞌睡。我聽到的不是什麼產品的聲響,竟是他的鼾聲。

我撤下這名研究員,換上目光銳利的研究員,同時將研究所從鹿兒島遷到滋賀,將包括項目負責人在內的研究班子作了大幅調整,起用多名新人,徹底重組了多年來由固定人員構成的組織。從常識上講,這樣做風險很大,但結果卻一舉奏效,一年後批量生產獲得成功。

有句話叫“有意注意”,有意識地去注意,就是說,抱著明確的目的,認真地將意識和神經集中到對象身上。

我們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終將意識集中於某一事物相當困難。但是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慢慢養成有意注意的習慣,這樣我們就會具備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所謂集中力,來自於思考的強度、深度、大小程度。要想做成一件事,強烈的願望、認真的思考是起點。這種願望、思考強烈的程度、持續的長度,以及在實現過程中貫徹的認真程度,是一切成敗的分水嶺。

描繪夢想使人生飛躍

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創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一步,他應該擁有一個“大得有點過頭”的夢想,擁有一個超越自身實力的願望。拿我來說,把我拉到今天這個位置的原動力,就是我年輕時抱有的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

從京瓷創立起,我就立志“要讓公司稱霸全球新型陶瓷業”。我不斷向員工們訴說我的志向。當然,那時既沒有具體的戰略,也沒有確鑿的計劃,不過是一個不自量力的夢想。但是在聯歡酒會等各種場合,我反反覆覆、不遺餘力向員工們灌輸這一夢想,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中我個人的夢想變成了全體員工共同的理想,終於開花結果。

無論夢想多麼遠大,缺乏強烈的意願就無法實現。凡內心殷切祈求的東西定能到手。思考、思考、再思考,直至把夢想滲透進潛意識——而把夢想說出來,也是實現夢想的行為之一。實際上我們就是這麼做的,結果一個超大的夢想幾乎完全變成了事實。

夢想越大,離實現的距離就越遠。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把夢想實現時的情景,到達夢想的過程,在頭腦裡反覆模擬演練,將它們具體化、形象化,以至能“看見”實現的過程和情景。這樣,實現夢想的真實道路就逐漸清晰。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獲得種種啟示,幫助自己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中的目標。

不管年紀多大,我們仍要訴說夢想,描繪未來光明的前景。無夢之人不會有創造和成功,他的人格也無從成長。因為人格只有在描繪夢想、鑽研創新、不懈努力之中才能得到磨鍊。從這個意義上,我想強調,夢想和願望就是人生起飛的跳板。

第二章 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

人生和經營的原理原則以單純為好

我們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將事物考慮得過於複雜。但是,事物的本質其實極為單純。

真理之布由一根紗線織成。因此,把事情看得越單純,就越接近真實,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複雜現象背後單純的本質,這樣一種思考方式極為重要。

這可稱為一條人生法則,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經營。人生與經營,根本的原理原則相同,而且單純至極。

即使是些小的問題,哪怕有一個判斷失誤,對於一個剛剛成立的小公司來說,也關係到它能否存續。然而,技術員出身的我卻沒有做這類判斷所必備的知識。因為缺乏經驗,“過去曾那樣做過,現在這樣做就行”,連這樣依據經驗進行的判斷,我也做不到。

那麼,到底怎麼做才好呢?我很苦惱。左思右想,我想到了“原理原則”,所謂“原理原則”,用極其單純的一句話表達,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就用它作為判斷基準,依照這一基準,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始終。

經營也是人做的、以他人為對象的一種活動,因此在經營活動中,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是不該做的事,這種判斷也不能偏離作為人最基本、最起碼的道德規範。

迷惘時的航標——“人生哲學”

引導人們走上正確道路的單純的原理原則,也可稱之為哲學。但它不是課堂上高深的學問,而是產生於經驗和實踐的“活生生的哲學”。

就是說,過去判斷累積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的人生,今後如何選擇,將決定我們今後的人生。因此,有沒有一個明確、正確的判斷基準,我們人生的結果將完全不同。

事業的“原理原則”在哪裡?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麼做對社會和世人有利。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是企業經營的根本,也就是所謂“原理原則”。

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貫徹這一經營的原理原則,最終使我們走向成功。

決不隨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則

選擇那條“本來該走的路”,即使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勇敢地選擇“不圓滑”、“不得要領”的生存方式。

不過用長遠的目光看,正確的哲學指導下的行為,絕不會帶來損失,即使有一時的損失,後面必有回報,而且可以避免大錯。

“只有額頭流汗,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我的信念就這麼單純。這來自做人的正確的原理原則。所以在鉅額暴利的引誘面前,我能告誡自己“不起貪念”。我內心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由此可見,即使蒙受損失也必須遵循的哲學,明知吃苦也甘願承受的覺悟——自己心中有沒有這種哲學和覺悟,這就是事業成功與否、人生幸福與否的分水嶺。

僅是知道不行,貫徹落實才有意義

原理原則是正確和堅強的源泉,但同時它也很容易被忽視,不時刻用它來誡勉自己,就會被束之高閣。正因為如此,必須時刻保持一顆反省之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自省自勉。

“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

首先講“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 =思維方式 ×熱情 ×能力

公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思維方式”。

想為社會、為世人做一點貢獻。但是,像我這樣能力平凡的人,怎樣才能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呢?經反覆思考,我想出了這個方程式。此後,無論是工作還是人生,我都把這個方程式作為我思考的基礎。

既然人生方程式用乘法表述,那麼“思維方式”必須朝正向發揮。否則,哪怕你才高八斗,哪怕你熱情洋溢,結果不僅“抱著金碗沒飯吃”,而且難免加害於社會。

後來,我讀到福澤諭吉的講演,其中有一節和我的“人生方程式”不謀而合:思想深遠如哲學家,心術高尚正直比元祿武士,加上小俗吏的才幹,再添上土百姓的身體,方能成實業界之俊傑。

實業界出類拔萃的人物必備的條件——按重要程度排序——像哲學家那樣深思熟慮,有武士般清廉之心,有小俗吏的才智,有農夫那樣強健的體魄。這四條齊備,才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大人物”。

福澤諭吉所講的深遠的思想和清廉的心相當於方程式中的“思維方式”,小俗吏的才幹相當於“能力”,有強健體魄能不懈努力相當於“熱情”。這樣都一一對應——我因此更加強了自信,再次深切體會到“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有何等重要。

自己的人生之戲如何編演

“每一天都極度認真”——這句話非常簡單,卻是人生最重要的原理原則。

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每個時刻都全力以赴、拼命奮鬥,我們就可以在人生的舞臺上展示自己心中描繪的夢想。

人生是一齣戲,我們每個人都是戲裡的主角。不僅如此,而且這戲劇的導演、編劇、主演都可由自己單肩獨挑。其實這出戏也只能自編自演,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因此,這出戏怎麼編,每個人傾其一生,編寫怎樣的劇目,又如何領銜主演,這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欠缺認真和激情,度過一個懶散消極的人生,這未免太可惜了。希望人生之戲內容豐富、情節生動,那麼,一天一天,一瞬一瞬,冠以“極度”二字的認真態度必不可少。

始終保持火一般的熱情,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什麼事情,一概以“極度”認真的態度面對,這樣日積月累就能創造我們人生的價值,就能將自己的人生之戲演繹得精彩紛紜。

缺少認真和熱情,不管你擁有多麼過人的才智,不管你希望擁有多麼正確的思維方式,你的人生仍將難見碩果。想要構思情節精彩、佈局縝密的劇本,想把劇目大綱變為現實,最需要的就是“極度”的認真。

無論何事都認真面對,正面迎擊——有時這等於把自己逼入背水一戰的境地。就是說,遭遇困難時決不逃避,抱一股憨氣傻勁正面迎擊。這確實很難,但你直面的問題非解決不可,這時候,你是躲避困難,逃之夭夭;還是與困難正面對峙,正面交鋒。這是能否做成大事的關鍵所在。

“無論如何一定要成功”這種迫切的心情——再加上如實審視事物的謙虛態度——那麼,你就能抓住平日忽略的極為細微的線索,讓你將難題一舉解開。

我經常激勵員工:“要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的地步。”與困難正面對峙,把自己逼進極限,這樣的精神狀態就能擊破“認為不可能”的成見,催生獨創性的成果。這樣不斷積累,就能在人生劇本中注入生命,並讓它在現實中展現。

不在現場流汗什麼也學不到

“體驗重於知識”,這一條也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則。換句話說,“知”未必等於“會”。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知”就“會”了。

凡事都需要知識加上經驗才能“會”,在這之前不過是“知”而已。進入信息社會,進入偏重知識的時代,認為“只要知道就自然會了”的人越來越多了。這種看法大錯特錯。“會”和“知”中間有一條鴻溝,只有靠現場的經驗才能填補。

成就偉大事業的智慧只能從經驗的積累中才能獲得。只有親身參與的體驗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拼搏在當下這一刻

滿懷熱情,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埋頭於眼前的工作,專注於現在的每一個瞬間,這樣就能展望明天,開創美好的將來。

首先,認真過好今天,這是最重要的。無論你設定的目標多麼遠大,沒有每一天腳踏實地的努力,沒有日積月累的業績,就沒有成功。偉大的成果都來自於辛苦努力的積累。

不必為將來的成就莫名焦慮,只要認真過好今天這一天,自然就能看清明天。這樣日復一日,五年、十年以後,就會結出巨大的果實——我這麼想,這麼做,經營企業到如今,其結果讓我體會到一條人生真理:“完整地過好今天,就能看到明天。”

天地自然讓我們存在,乃是這個宇宙的必需。沒有一人一物偶然來到這世上,因此,這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是多餘的。

從茫茫宇宙看來,個人的存在或許真的太渺小,但是無論多麼渺小,我們都因必然性而存在於這個宇宙。即使再小的、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哪怕無生物,都因為宇宙承認它“有價值”才得以存在。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規定的期限內,緊緊把握自己生存的每一分每一秒,拼命活在當下這一刻,才使渺小的生命得以延續。花草尚且如此,我們人類豈能落後。我們必須抓緊每一個今天,“極度”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喜歡”燃起熱情

作為組織而言,不歡迎不燃型的人,因為他們自己冷若冰霜不說,有時還會奪走周圍人的熱量。所以我常對部下說:“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希望大家都成為自燃型的人,至少要成為可燃型的人,當自燃型的人接近你時,大家能一起燃燒。”

能做成事情的人,他們不僅自我燃燒,而且其能量還可與周圍人分享。他們富於能動性和積極性,不是別人說了才幹,不是等上司來了命令才動手做事,在別人吩咐之前,他們就主動帶頭行動,成為眾人的模範。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自燃型的人呢?要獲得自燃型這種特質該怎麼辦呢?我反覆說過,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

實際上,缺乏對工作高度的熱愛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無論哪個領域的成功人士都喜愛甚至迷戀自己的工作。可以說,徹底地喜歡自己的工作是通過工作豐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戰勝自我向前進,人生大變樣

所以開始時即使不太情願,也要在心裡反覆自我安慰說:“我正在幹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從事這項職業是我的幸運”。這樣的話,對工作的看法會自然地發生變化。

不管什麼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會產生成果,從中會產生快樂和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來幹勁,又會產生好的結果。在這種良性循環過程中,不知不覺你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

一旦下定決心努力幹,不可思議的研究成果接踵而來,當然,我對研究的興趣也就越發濃厚,投入滿腔的熱情,很快就進入了良性循環。

在你討厭工作,覺得難以忍受時,你還是要多加忍耐,要下決心朝前走,要發奮努力,這將改變你的人生。

這時重要的是“戰勝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慾望,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人真正的能力,應該包括抑制慾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內。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戰勝自己貪圖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奮鬥,“不能發揮自己天賦之才”,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缺乏發揮自己能力的能力。

在人生這個漫長的大舞臺上要演出雄壯的戲劇,要取得卓越的成果,所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腦細胞的多寡,還包括無論何時都極度認真地工作,從正面迎擊困難,不惜與困難直接交鋒的態度。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是我們每天都要牢記的原理原則。

抓住本質,複雜問題簡單化

要做出公正的、準確的判斷,關鍵是有一雙純淨的不帶偏見的眼睛,不被細枝末節所矇蔽,直奔問題的根源。

看似複雜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簡單事物的投影而已。

許多情況,乍看複雜的現象不過是單純事物的投影。所以改變觀察的角度,或者提高一個層次重新審視問題,答案往往簡單明瞭。

第三章 磨鍊靈魂、提升心志

對領導的要求是德重於才

我多次講過,在我的“人生方程式”裡,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三要素以乘積表示。

這裡所講的思維方式是指人生態度,就是哲學、思想、倫理觀等,也可以說是包括上述各項在內的“人格”。而謙虛這項品德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人格扭曲,或者人格邪惡,不管能力多強、熱情多高——不!能力越強、熱情越高——帶來的結果是負值越大。

時時反省,不忘磨礪人格

因此,對於領導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辯才,而是基於明確哲學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謙虛之心、內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堅持正義的勇氣、持續自我磨鍊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話說,必須牢記並堅持“正確的為人之道”。

磨礪心志的“六項精進”

死亡時的靈魂比出生時略有進步,就是心靈稍經磨鍊的狀態。抑制自我放縱的情感,讓心靈寧靜,讓關愛之心萌芽,讓利他之心滋長,哪怕是一點點。讓我們與生俱來的靈魂向美好的方向變化,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飽嘗苦痛、傷悲、煩惱,一邊掙扎,一邊又感受生命的喜悅和樂趣,體味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戲劇一幕一幕展開,在一去不復返的現世中我們拼命地努力。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人生體驗,像砂紙一樣砥礪我們的心志。人生謝幕時的靈魂只要能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我們就算活出了價值,就算不虛此生。

我從自己的經驗中歸納出如下的“六項精進”,作為磨鍊心志的指針,我認為十分重要,並向周圍的人介紹。

①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謙虛戒驕

“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

③天天反省

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④活著就要感謝

活著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⑤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後懊悔。

我經常將這“六項精進”掛在嘴上,提醒自己實行。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

喜悅要直率表露

如果說感謝之心是幸福的源泉,那麼率直之心可以說是進步之母。

松下幸之助先生一貫強調“率直之心”非常重要。松下先生自己沒有學問,所以總是用主動請教別人的方法促使自己進步。這一信念松下先生終生不渝。後來他被譽為“經營之神”,被人們神化了,但他自己依然貫徹“一輩子當學生”的信條。我認為這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才是松下先生真正的偉大之處。

當然,所謂“率直之心”並不是別人要你向右轉你就向右轉,並不是盲目順從,而是抱著謙虛的態度,如實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然後不惜一切努力奮鬥。具備一對虛心聆聽他人意見的大耳朵,具備一雙真誠審視自己的大眼睛,耳聰目明,充分發揮耳朵、眼睛的作用。

那就是,不管什麼小事,只要開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地表達出來,不繞圈子,不裝深沉。

只有堅持天天反省的人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心志。

托爾斯泰的感嘆

釋迦的故事描述了利令智昏的人類的實相。死到臨頭竟然沉醉於蜜汁之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我們人類無可救藥的宿命。

在這裡,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松樹代表世上的地位、財產和名譽;白黑兩鼠表示白晝和黑夜,也就是時間的流逝。人在不斷逼近的死亡的威脅中拼命求生,而維繫生機的僅是一根藤條而已。

而這根藤條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磨損。我們想逃離死亡,但死神卻一年一年逼近我們。然而,即使折壽,哪怕縮短生命,也要去吸食“蜜汁”——切不斷那可憐、可鄙又可悲的慾望。釋迦告訴我們,這就是赤裸裸的人類本性。

切斷蠱惑人心的“三毒”

上述故事中的“蜂蜜”是指滿足人類慾望的各種各樣的快感和享樂。而等待旅人落下的“龍”,是人們心造之物,它如實影射人們醜陋的而等待旅人落下的“龍”,是人們心造之物,它如實影射人們醜陋的思想和慾望。

紅龍比喻惱怒,就是“瞋”;黑龍比喻慾望,就是“貪”;藍龍比喻忌妒、憎恨、發洩不滿,就是“痴”。佛教稱這“貪、瞋、痴”為“三毒”。三條惡龍就隱喻這三毒。按釋迦的說法,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

人這種動物,每天每日都要受這“三毒”的影響乃至控制。想比別人生活得更好,想早日出人頭地。這一類物慾、名利慾潛藏在每個人的心裡。當這種“慾望”無法實現時,就轉為“惱怒”:為什麼自己不能如願以償?同時又反過來“妒忌”那些有錢有名的人——大多數人都會受上述情緒的支配和擺佈。

當然,慾望和煩惱是人類生存的原動力,不可一概否定。但是它們同時又具有“劇毒”,一不小心,就會讓人陷入痛苦和焦慮,甚至斷送了人的一生。

細細想來,人還真是遵循因果辯證規律的動物。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動力之中,卻含有陷人於不幸、甚至致人死亡的毒素。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後面,先為世人為社會盡力。當這種利他心呈現時,人就不再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煩惱的三毒就開始消解,原本“純潔的心靈”就能從庸俗的慾望中解脫出來,重新描繪美好的願望。

拔“正劍”成功,拔“邪劍”滅亡

所謂“邪劍”是指“卑劣的願望”,只打自我損益的小算盤,思想中充滿私利私慾。這樣的願望再強烈,至多隻能獲得一時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可能持續。

相反,我們強烈祈求某種願望一定要實現,併為此拼命奮鬥,而這種願望是擺脫利慾之心的高尚的理想,那麼它就一定能實現,而且能夠長盛不衰。

為了達成願望,竭盡全力,絞盡腦汁,仍然無法進展,一籌莫展,山窮水盡,但就在這種時候,意想之外的靈感,想象不及的智慧,似天啟般突然閃現,感覺是宇宙造物主在自己背後著力推動。

如果你想獲得成功,想讓成功持續,那麼,你描繪的願望,你懷抱的熱情,都必須純潔無瑕。

用清澈的心靈思考問題,依據這種思考拔出“正劍”,事業就能成功,人生就會幸福美滿。

勞動的喜悅是人世最大的喜悅

關於磨鍊心志、提升人格,前面我談了若干方法。而要成就事業,要充實人生,“勤奮”必不可少。就是要拼命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通過勤奮工作,人們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獲得厚重的人格。

興趣和遊玩獲得的快樂,只有在充實的工作之餘才能品嚐。工作馬馬虎虎,只想在興趣和遊戲裡尋覓快活,充其量只能獲得一時的快感。決不會嚐到從心底湧出的驚喜和快樂。

喜悅從苦勞與艱辛中滲出,工作的樂趣潛藏在超越困難的過程之中。

因此,勞動獲得的喜悅是特別的喜悅,玩耍和趣味根本無法替代。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克服艱辛後,達到目標時的成就感,世上沒有哪種喜悅可以類比。

認真工作帶來的果實,不只是成就感和充實感,它還起到修行的作用,磨鍊人格,奠定我們做人的基石。

在禪宗的寺廟裡,僧侶們要煮飯,要打掃庭院,要做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雜差。這同坐禪具有同等的意義。就是說,認真投入日常生活中的勞動,與通過坐禪獲得精神統一,這兩者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這就告訴我們,日常的勞動也是修行,只要全身心投入,也能進入開悟的境界。

所謂開悟,就是提升心性。磨鍊心志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開悟。而開悟的方法,就是釋迦所開示的“六波羅蜜”。

將釋迦的“六波羅蜜”銘刻於心

①佈施

具備為世人為社會盡力的利他之心。先人後己,關愛別人,抱著這種意識度過人生,這一點非常重要。

②持戒

這一條強調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作為人不可為的惡行必須戒除。

③精進

無論做什麼都要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就是要努力。但這種努力,必須做到“不亞於任何人”的程度。

④忍辱

不屈服於苦難,忍得住痛楚。人生本來就是波瀾萬丈,我們活在這世上,會遭遇各種艱難困苦,但是決不能被它們擊垮,決不能逃避,硬著頭皮頂住,努力做好該做的事。

⑤禪定

至少每天一次,我們要靜下心來,集中精神,直視自我,將動搖之心鎮定下來。

⑥智慧

實行上述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五項修煉,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達到開悟的境界。

每天的勞動磨礪心志

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社會賦予自己的角色,或者對於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公務、家務、學習——都要盡心盡力,孜孜不倦,鍥而不捨。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磨鍊人格的修行。

卓越的技能不必說,從工作體驗中所歸納的堅定的哲學,所養成的厚重的人格,以至敏銳的洞察力等等,讓我從內心深感欽佩。

努力不休,不畏艱辛,潛心鑽研,堅忍不拔。在這種精進的過程中,他們達到的境界,那種人格的高度、心靈的深邃,非同凡響。我想許多人都會認同我的這種感覺。

要到達名人高手的境地,缺乏地道的精進,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從內心喜愛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貫注投身於工作,通過這條道路——也只有通過這條道路——我們就會懂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磨礪心志,提升人格,領悟人生的真諦。

重新認識勞動和勤奮的價值

教師這個職業,超越單純勞動的概念,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整個人格去面對和影響學生。教師是一種尊貴的職業,是所謂“聖職”。

人在工作中成長。為了提升心性、豐富心靈,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這樣做,自己的人生就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託缽化緣中邂逅人心之美

“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與人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愛。再說得樸實一點,就是“為世人、為社會盡力”。在人生征途中,像我這樣的經營者,還包括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利他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彙。

什麼時候人的內心會充滿深切、純淨、極致的幸福感呢?絕不是私利私慾獲得滿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為開花結果的時刻。

天堂地獄之分由心態決定

從受人幫助到幫助別人,立場需要 180度大轉彎。

我希望他們懂得,習慣於依賴別人,只想要別人照顧的人,往往缺乏知足意識,只會發洩不滿。踏上社會,要轉變角色,要為周圍的人服務,要為團隊、為企業作貢獻,為此,人生觀、世界觀就必須作 180度的轉變。

當時我還不知道“利他”這個詞,也不具備明確堅定的思想哲學,但我總是不斷向年輕人強調,盡力為他人效勞這種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住在同一個世界裡的人,因為有無關愛他人之心,而分出了地獄和天堂。這就是上述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常常通過這樣的故事,向員工們強調“利他”的必要性。我再三再四強調,要經營好企業,我們內心一定要具備“為世人為社會”盡力的美好的意識。

利他本來就是經商的原點

回顧歷史就能明白,資本主義起源於基督教社會,特別是其中倫理嚴格的新教社會。初期資本主義的旗手都是虔誠的新教徒。根據馬克斯·韋伯的觀點,這些新教徒貫徹基督教的“愛周圍的人”,遵循嚴格的倫理規範,尊重勞動,把通過產業活動獲得的利潤用於社會發展。

因此,他們以任何人看來都是光明正大的方法追求利潤,而且,獲取利潤的最終目的,歸根到底是貢獻於社會。

利他拓展視野

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不僅是經營企業,個人也是一樣。當你獨身時,會優先考慮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但一旦結婚成家,就要為夫人做事,為養育孩子負責。這時候,你個人的行為無意中就包含了利他的要素。

為公司利益的行為,雖然包含了“利他”,但如果只為公司,從社會的角度看,這就是公司層次的利己。為家庭這種個人層次的利他,如果只為自己的家庭,從別的角度來看,就反映出家庭單位的利己——因此,為了超越這種低層次的利他,必須養成在更大視野內觀察事物的眼光,從更大的視角、以相對的觀點來審視自己的行為。

與自己個人比,要更多地為家庭;與家庭比,要更多地為地區;與地區比,要更多地為社會,進而為國家、為世界、為地球、為宇宙作貢獻,利他之心儘可能擴大,儘可能提升。

這樣做,自然而然就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就能看到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據此就能做出客觀的、正確的判斷,就能避免失敗。

參與新事業的動機每晚自問自答

利他這一項“德行”是擊破困難、召喚成功的強大原動力,在參與通信事業時,我對此有深切的體會。

反覆這樣的自問自答,就是說,是不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一次又一次,我不斷捫心自問,藉以審視自己動機的真假善惡。這樣,經過整整半年,終於確信自己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雜念,我這才著手設立 DDI(即現在的 KDDI)。

為社會為世人勇於自我犧牲

DDI創業時,我反覆激勵員工:“為了國民,我們一定要把長途電話費降下去”、“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一定要把它變得更有意義”、“現在的機會是百年一遇,我們要心存感恩,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因此,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是要為國民做貢獻,這種純粹的志向為 DDI全體員工所共有,大家從內心渴望成功,拼命投入工作。這種精神感動了代理店和客戶,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DDI創建不久,我就給了一般員工按面額認購股權的機會。因為我看到,隨著 DDI不斷成長髮展,股票終將上市,到時就可用資本收益的方式回報員工們的努力,同時表達我對他們的感謝之意。

利潤只是受委託臨時保管,最終需要貢獻於社會

京瓷的經營理念是:“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企業經營的目的,首先是保障員工的生活和幸福。但如果僅僅是這一個目的,那麼就會陷入只為自己一個企業謀利的本位主義。企業是社會公器,還必須為社會、為世人承擔責任和義務。

因此,在經營理念中加進了後面一句。這一句表達了經營理念從利己擴展到了利他。

怎能忘記珍貴的美德

中國革命之父孫中山, 1924年在日本神戶做過一次著名的講演。在這次講演中,孫中山把歐美文化與東亞文化做了比較,談到了“王道和霸道”的話題。

用武力統治他人的文化,歐美有其源流,中國古語稱之為“霸道”。與此相對,王道在東亞源遠流長,王道就是以德行來引導民眾。

一旦把關愛和利他之心丟光,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利己的慾望。容忍乃至放任這種利己的慾望,結果必然招致可怕的社會混亂。

以德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緩

為什麼我們會失卻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呢?為什麼我們會遺忘關愛之心、利他之心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大人沒有教育孩子。

過分強調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結果變成放任自流。只給自由,但與自由結對成雙的義務,卻幾乎不教。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參與社會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規則,我們都嚴重地忽略了。

自古以來,傳授這種生活指南、人生哲學,依靠的是宗教。以佛教、基督教為代表的宗教教義,成為人們在生活中遵循的道德規範。

但是,近代的日本,隨著科學文明的發達,宗教遭到打擊,連如何做人的道德、倫理、哲學也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哲學家梅原猛先生說:“道德淪喪的根源在於宗教的缺失。”我完全贊成。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社會,從戰前以國家神道為核心的思想統治,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把道德和倫理排除在外。

無論何種職業,只要認真工作,全力以赴,就能磨鍊心志,提升人格。讓學生懂得勞動的意義,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別讓歷史重演,構築新日本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霸道的哲學,就是把慾望當動力,依據優勝劣敗的原理,讓物質追求壓倒一切,正是所謂“求利無道”。我們的國家也好,個人也好,至今沒有從這種利慾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國家和地方的財政赤字不斷增加,行政和財政的改革停滯不前,少子高齡化的趨勢使社會的活力下降等等,各種徵兆已經凸顯出來。如果還是袖手不管,到下一個四十年,即 2025年前後,不僅未來的展望無從談起,連國家本身都可能面臨覆滅的危機。

從自然界學習“知足”

知足這種生存模式自然界裡就有。食草動物吃某些植物,食肉動物又吃這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糞便和屍體返歸土壤,變成肥料滋養植物。從廣義的角度看,貌似弱肉強食的動植物界,實際上處於協調平衡的生物鏈之中。

獅子飽腹以後不再捕捉獵物,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賜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為它們從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長期維持自然界的和諧與穩定。

人類一旦覺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將會盛開

老子說:“知足者富”。這就是“知足”的人生態度。還有一句格言:“當你想要的東西無法到手時,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東西吧”。“滿足是賢者之寶”,知足帶來人心的安定,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必須去實踐。

就是說,私慾的追求要適度,滿足於略感不足的狀態,剩餘的就與人分享。或者給予他人,滿足他人。要具備這種度量和慈愛之心。有人說,這種想法過於天真,過於牽強,脫離現實。但我卻相信,這樣的思維方式可以救日本,往大處說,可以拯救地球。

但請不要誤解,知足的生活方式,絕不是指安於現狀、不作任何新的嘗試、停滯不前、有氣無力、暮氣沉沉的那樣一種生活態度。

到那時,以利他、以德為動機的新的文明或許就會誕生。就是說,構築現代文明的動機是人的慾望——想吃得更好,想賺得更多,想過得更快樂。但到了新的時代,想讓對方過得更好,想讓他人更加幸福,以關懷和愛為基礎的利他的文明,或許也將開花結果。

第五章 與宇宙潮流協調和諧

主宰人生的兩隻看不見的手

根本而言,人生由看不見的手所主宰,這無形之手有兩隻。一隻叫命運。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帶著各自固有的命運。命運的來龍去脈難以知曉,但是我們的人生卻處在命運的引導或影響之中。有人對此持有異議,但我卻認為,命運的存在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那麼,我們在命運面前完全無能為力嗎?那也不然。因為還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駕馭我們的人生,它叫“因果報應法則”。

命運和因果,這兩項重大的原則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命運是經紗,因果報應法則是緯紗,兩者交織而成人生之布。

在這裡,關鍵的是因果報應的法則要強於命運的法則。主宰我們人生的這兩種力量之間也存在著力學上的關係,因果的力量多少要超過命運的力量。正因為如此,我們運用因果報應的法則,甚至可以扭轉我們與生俱來的命運。

所以,想好事、做好事,就可以改變命運的走向,使命運向好的方面轉變。我們人在受命運支配的同時,又可以因思善行善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懂得因果報應法則,就能改變命運

命運不是宿命,可以運用因果報應法則加以改變——這不是我隨便想象的。

如果一做好事立即就有好的結果出現,人們或許很快會相信因果法則的靈驗。但原因馬上連著結果,今天做好事,明天就見好結果,這樣的情形很難出現。

另外,因果關係很少以一目瞭然的形態出現,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明瞭,也不是 B這個結果,一定由 A這個原因決定。為什麼呢?前面已經分析了,因為我們的人生是由命運和因果報應兩條法則互相交織而成的。

這兩者互相干涉,比如當命運非常惡劣時,做一點好事,並不會出現好的結果,因為僅有的一點善行為強勢的厄運所淹沒。同樣,當好運非常旺盛時,稍稍做點壞事,也不會馬上出現惡因招惡果的情形——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不必擔心結果,因為因果必報

在兩年、三年這樣較短的時段內,結果往往還出不來。但是從 20年、 30年這樣的長時段看,因果的吻合度非常之高。自我開始創業以來已有 40多年,這期間,我見識了各種人物的興衰起落。從 30年、 40年這樣的時段觀察,幾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與他們平日的行為和人生態度相一致的結果。

原因和結果之間,簡直可用等號連接,原因和結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兩個字來形容。短期來說或許不盡然,從長期看,善因結善果,惡因招惡果,因果報應準確無誤。

宇宙的意志促進森羅萬象生生不息

因果法則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它符合大自然最根本的法則。從長期看,善因招來惡果,惡因導致善果,這種錯亂的事情不會發生。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一切都將順理成章,因為這就是天理,就是天意。

在宇宙間存在著某種沉靜而強韌的意識、思想、愛、力、能量——肉眼雖然看不到它,但它卻客觀存在著。是它讓物質看起來就像一個生命體,是它讓萬物“生機盎然”。

我為什麼皈依佛門

要帶著一顆比降生時稍稍善良、稍稍美麗的心靈離開人世,從生至死都要盡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終點時靈魂的品格比起點時有所提升。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我們生命,就出於這一目的,如此而已。

在這個巨大的目的面前,我們個人在世時積累的財產、名譽、地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事業成功,飛黃騰達,富可敵國,所有這一切,與“提升心性”相比,猶如塵埃,不足掛齒。

人死後肉體消亡,但靈魂永存不滅。我有此信仰,在我看來,現世的死亡,歸根到底,無非是意味著靈魂開始新的征程。所以,對於這新的旅行應該做好周到的準備。我決定出家,就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

不完美不要緊,貴在持續“精進”

有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往往隱於市井。我說的這種人具備美好的心靈,他們或者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者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

心中存在真理的“內核”

我考慮,人的心靈呈現多重結構,由多個同心圓組成。從外側開始依次是: ①知性——後天掌握的知識、道理、邏輯。 ②感性——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動的心。 ③本能——維持肉體需要的慾望等。 ④靈魂——裹在真我外層的、現世的經驗與業障。 ⑤真我——位於心靈中心的內核,充滿真、善、美。

然後伴隨人的成長,在“本能”外側形成了“感性”,又在“感性”外側形成了“知性”。就是說,人在出生、成長過程中,心靈會從中央向外拓展,形成多層結構。相反,隨著年齡逐漸衰老,由外向內一層層“剝落”。

比如,老年痴呆的發展,首先是知識、道理、邏輯推理等“知性”的功能開始衰退,老人變得像孩子一樣感情外露。接著感情、感性逐步遲鈍,本能凸顯。再後來本能(生命力)也弱化,慢慢進入死亡。

這裡的關鍵是,位於心靈中央部位的“真我”以及“靈魂”,這兩者區別何在?所謂真我,瑜伽認為,正如字面之意,是形成心靈核心的“芯”,是“真的意識”。佛教稱之為“智慧”。一旦到達此種開悟的境界,就能通曉貫穿於宇宙的一切真理,也可以說那是神佛思想的投影,是宇宙意志的體現。

真我就是佛性,因而它完美至極,它充滿著愛、誠以及協調和諧,它兼備真、善、美。人類為什麼嚮往並不懈地追求真、善、美呢?因為人的心靈的中央存在真我,真我具備真、善、美。正因為我們心中本來就潛藏著真我,我們才會苦苦追尋,鍥而不捨。

與其追求開悟,不如運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礪心志

坐禪和瑜伽等修行,目的也是磨鍊心志,就是從心的外側向著內側,像研磨鏡片一樣,一層一層磨掉位於真我外側的障礙。

首先磨去最外層的知性到達感性,感性磨去之後到達本能,再磨掉本能……直到最後真我完全展露,這種從外向內徹底的心靈磨鍊即為修行。所謂開悟,就是指磨鍊心志到達真我的狀態。

通過修行到達真我的話,我們就能理解一切真理,得到佛的智慧。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就不再會被本能和感性所迷惑,就能夠把“為世人為社會盡力”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

凡是存在都有價值

所有的人都由上蒼賦予了任務,都在出演各自的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同樣的分量。在前文中已經闡明,萬事萬物,不僅是人類,包括生物,一草一木,甚至路邊的石塊,都有造物主賦予的作用,都是基於宇宙的意志而存在。

實際上,宇宙存在著“能量守恆定律”。構成宇宙的能量,形態可以改變,其總量卻是恆定不變的。比如,把樹木砍下用作柴薪燃燒,原來以樹的形態存在的能量,轉換成熱能,變成了氣體的能量,但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

既然如此,即使一個小小的石塊,它也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存在,再怎麼渺小的東西,如果缺了它,宇宙就不成其為宇宙。

踏著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來

所以,宇宙間森羅萬象、一切事物,都是浩瀚宇宙生命的一部分,絕不是各自偶然的產物,不管哪一個個體都因宇宙需要而存在。

其中,我認為人類肩負著更大的使命。人類具備知性和理性,帶著滿懷愛和同情的心以及靈魂降生於地球——正因為“人為萬物之靈”,所以上蒼賦予了人類極為重大的任務。

勤奮工作,滿懷感謝之心,思善行善,真摯地反省,嚴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鍊心志、提升人格。換句話說,全力以赴去做好上述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就是人活著的意義之所在。我認為,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意義。

作為本書書名的所謂“活法”,不僅是指個人的“活法”,而且把視野擴展到企業、國家、整個人類和人類的文明。因為企業、國家、人類都不過是個人的集合體,在應該具備的、理想的“活法”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差別。

就是這樣,在不同時期,我始終從正面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步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或者叫“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