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普通話和東北話那麼像?普通話竟有如此的前世今生

當今的普通話追根溯源,跟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是由滿人統治的確有很大關係。

滿人在入關之前,其實很多人都會說漢語,但說的大體都是那會兒的東北方言,和現在的也差距不太大。所謂的東北方言,就是融合了眾多北方話很接近於今天的普通話。當然滿人也說滿語,是由努爾哈赤引入蒙古文創造的。

為何現在的普通話和東北話那麼像?普通話竟有如此的前世今生

普通話和東北話的淵源

入主中原(1644年)之後,滿人統治者一度要求大小官吏,一律學滿語。就像他們在全國推行的剃髮制度一樣,實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這剃髮令雖然是強行推開了,但滿語的推廣卻是不了了之了。因為連皇帝自己也不喜歡滿語,這種文字僅僅是出於政治目的生生造出來的,沒有群眾基礎,沒有傳說故事,更沒有詩歌和遠方!相形之下,漢語文字博大精深,五千年的積澱裡面什麼都有。

入關之後,滿人都生活在漢人的汪洋大海里,即便他們極力抵抗漢人文化那也沒什麼用。論武力他們是征服者,但論文化他們就是被征服者。皇帝從小讀書就是隻重漢文,教滿文的老師根本就沒地位。皇帝尚且如此,滿人奴才自然也崩不住了,時間一長大家都改說官話。所謂的官話,也就是今天東北話和北京話的混合體。進入民國後,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也都說官話,只是改叫國語,和現在的普通話已經基本差不多了

為何現在的普通話和東北話那麼像?普通話竟有如此的前世今生

皇帝學習

中國文字統一的原因

幾千年來中國文字都是統一的。首先,要歸功於中國文字是象形字,音和意是分開的。雖然中國人都說方言,很多逗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不耽誤用同一種文字進行溝通。其次,還要歸功於從隋朝就開始的科舉考試製度(公元621年)。如果不是這種持續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無形在文化人中間貫徹了書同文的意志,即使是有象形文字,也一樣會使用中出現歧義,而逐漸根據自己的方言造出自己的漢字來。

為何現在的普通話和東北話那麼像?普通話竟有如此的前世今生

科舉考試

語言是如何統一

文字如此說話也類似。做官的人,必須要說官話,清朝本省人不能做本省的官。大家各說各的方言,別說同僚之間沒法溝通,就是上下級之間也沒法對話。再說了,清朝規定官員上任皇帝必須要召見一次,哪怕小小的縣令也是如此。如果你被召見的時候一口土語,那麼你說什麼皇上不明白,就沒法留下好印象了。所以不會說官話,對仕途是非常不利的。1896年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辦了《時務報》聲名大振,光緒皇帝看了高興就召見他。然而梁啟超一口廣東新會土話,給光緒帝聽得雲裡霧裡的。按照清朝的慣例,舉人接受皇帝的召見,怎麼著也得給個翰林什麼的,最次也得給個內閣中樞,但梁啟超就給了一個六品銜,這在當年啊,等於什麼都不是。

為何現在的普通話和東北話那麼像?普通話竟有如此的前世今生

最終採用北方味的語言作為國語

一個國家必定得有一個通用的語言,否則一國之民交通往來通商行旅都非常不方便,方言雖好,但畢竟人們不可能用方言溝通,無論南方人怎麼不舒服,中國採用北方味的語言作為國語,就適用人口和通行性來說還是合適的。不能因為有清朝的背景,咱們就全部否定了。歷史上中國北方長期民族融合使得北方各地的方言有了極大的相似性,不像南方,每個縣的方言都不一樣,反過來如果採用粵語作為國語,廣東境內就未必能統一。除了廣東人,其他地方的人都聽不懂,在推行難度上,也不知會難多少倍,以至於這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為何現在的普通話和東北話那麼像?普通話竟有如此的前世今生

所以,筆者認為即使孫中山做了總統,民國也不可能用粵語作為國語,連孫中山自己也學官話,否則他根本就成不了同盟會的總理。從現在留下的錄音來看,孫中山的官話說的還是相當地道的,至少,我這個一句也聽不懂粵語的人完全是能聽懂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