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麼火的專業,如今高校學位點撤銷榜第一

曾經那麼火的專業,如今高校學位點撤銷榜第一

*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楊

前些年各大高校炙手可熱,一轉眼竟然成了人才市場上的過剩專業。

隨著第五輪學科評估臨近,高校學位點動態調整名單引發熱議。近四年來,全國高校撤銷了近1600個學位點,其中軟件工程學位點撤銷數量最多,幾乎年年霸居撤銷榜第一位。

與此同時,跟軟件工程一脈之水的人工智能,卻是另一番火爆景象。不無幽默地說,沒有開課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稱大學。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史靜寰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社會需求的正向信息,能否轉變為學校滿足需求的正向行為,是高校必須面對的問題,有時候兩者並不匹配。

遇冷與熱門

專業嚴重過剩,再不撤銷就成了高校發展的絆腳石。學位點的大規模動態調整,始於2015年。

這一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自2016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學位點的動態調整。自此,高校學位授權點“終身制”成為歷史。

2016年10月,學位點動態調整結果首次公佈,175所高校的576個學位點被撤銷。2017年、2018年撤銷數量保持高位,為340、489個。

加上2019年撤銷的193個學位點,近四年來數量累計達到1598個,遠超新增學位點的數量。

對具體撤銷的學位點進行統計,軟件工程學位點撤銷數量最多,四年共有74個學位點被撤銷,而且幾乎年年都位居撤銷榜第一。

史靜寰跟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高校學位點的調整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常態現象,不撤銷學位點最後因為質量不行而被市場和社會所淘汰,才是更大的問題。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跟軟件工程一脈之水,處境卻截然相反,眼下最熱門專業當屬人工智能。

去年,清華、北大搶灘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學堂班”成為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第八個實驗班,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擔綱首席教授。

以人文見長的人大、北師大,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按照《人工智能行動計劃》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要建設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月底,設立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已達38所。

不久前,教育部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有180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是今年備案專業中新增最多的專業。

需求在變化

裁撤需求不足、水平不高的學科,增列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勢突出的學科,高校的專業鼓勵動態調整,並非一成不變。

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撤銷學位點的主因之一,是沒有跟進市場需求脫離時代發展,被撤銷專業不少是當年盲目跟風開設的,專業大幅撤銷是近年高校濫設專業的結果。

為大力發展軟件產業,2000年《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要求,發揮國內教育資源優勢,在現有高等院校、中等專科校中擴大軟件專業招生規模。第二年,35所高等學校試辦首批示範性軟件學院獲得批准。

然而,高校一窩蜂舉辦熱門專業,導致人才培養超過了社會需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軟件工程學位點數量過多,相關人才已趨於飽和。

軟件工程已經是大眾化的專業,差不多每個院校都有開設,專業實力參差不齊,畢業生實力相差巨大,部分院校被撤銷專業也就理所當然。

至於人工智能,涉及計算機、軟件工程、機械電子、電氣工程以及大數據運算等學科,當今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專業,人工智能的火爆也就自然而然。

不過,一窩蜂上馬的專業過幾年成為過剩專業,人們擔憂這會不會在人工智能上重現。梁挺福指出,這個問題在人工智能上也不會例外。

史靜寰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針對社會需求高校要做出準確的判斷,有些高校在做判斷時過於倉促。雖然,設立新學位點可能給學校帶來新的生源和師資,加強資源流動等益處,但要辦好這些新專業可能需要學校做更大的投入,所以學校利益和社會需求之間也並不一定能同時滿足。

基於此,我們會發現,某專業在特定的時間點上過熱,但是投入進去的高校並非做好了充分準備,這樣的專業往往過了幾年就持續不下去了。

建設跟不上

需求是一方面,專業建設更是重要一環。專業搶著上馬,後期建設跟不上,離撤銷就不遠了。

梁挺福跟中國新聞週刊指出,師資實力不足專業教育質量下滑,是撤銷學位點的另一主因。專業設置由產業發展需求所產生,從需求到人才系統有序培養,一般需經過科學的產學研階段,這就要求高校在軟硬件和師資方面有很好的儲備。

史靜寰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師資、設備、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達不到,那麼剛開始熱門的專業,隨著學生真正開展學習後,學生的不滿意以及畢業生進入產業並不能適應產業需求而導致的業界不滿,馬上就會作為負向反饋影響高校聲譽。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祁佔勇指出,在本世紀初,特別是開始佈局學位點時,許多高校認為學位點多多益善,有的專業東拼西湊進行申報,實現了學位點數量上的增長。但是,這些學位點學科建設基礎薄弱先天不足,獲批之後又忽視內涵建設。

學位點的動態調整,是為解決此前高校快速發展時的遺留問題。2016年,教育部發布了首次專項評估結果,其中“不合格”“限期整改”等學位點合計186個,它們因“表現欠佳”被強制撤銷。

人工智能大熱,究竟是不是表面熱鬧,還需冷靜思考。面對風口,許多高校開始整合資源,上馬人工智能專業,解決師資等問題首當其衝。

在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專業高校名單中,不少高校是偏向文科類的院校,還有一些是師範類院校,甚至不少是原先一般的地方二三本院校。

專家提醒,師資和硬件設施不匹配,教學和培養易存在問題。再加上短時間內紛紛上馬,很容易出現教師和實驗室跟不上的情況。追逐熱門倉促建設的專業,其實是在圍繞新概念進行材料包裝,這樣的專業難以保障質量辦出特色。

如此開辦新專業,今後首先遭遇專業過剩困境的,便是該專業的畢業生。

《近四年全國高校撤銷近1600個學位點,這個學科幾乎每年都是“第一”》,2020年4月16日,青塔
《學位點調整﹐不是簡單的“加減法”》,2020年04月21日08版,光明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