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中美國家前途命運,中國的一句古話已經道盡!

以下文章來源於敦眾文化 ,作者南師著述摘錄

南師:中美國家前途命運,中國的一句古話已經道盡!


南師:中美國家前途命運,中國的一句古話已經道盡!

古人云,天道無私,常與善人。對於國家、民族又何嘗不是。天心即人心,天心如斯,人心如斯。面對此次全人類的災難,中國向世界展示出了一個大國的使命擔當和偉大民族的崇高精神。而稱霸世界的美國的行為卻讓整個世界唏噓不已。高下自見,是非自明,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與公孫丑》 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南師 亦說:什麼叫“得道”呢?就是以“仁道”為中心,再配合文化、政治、教育、思想、經濟等種種的德政。


南師:中美國家前途命運,中國的一句古話已經道盡!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是我們就歷史經驗所作的解釋。剛才我曾說過,孟子這些話是對各國有所感而發的,下面重點就來了。“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人民的歸順依附,不能只靠國界來範圍;國防的堅固,也不能只靠山川地理的優勢;至於威望臨於天下,當然也不能只憑借眾多的兵力。不論是“域民”、“固國”或是“威天下”,主要關鍵在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麼叫“得道”呢?就是以“仁道”為中心,再配合文化、政治、教育、思想、經濟等種種的德政。

後面這些文字都很簡單,我們就不再浪費時間來解釋了。


《孟子與公孫丑》(東方出版社)


2

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


我也常常聽到我們自己的朋友,很得意地引用英國前任香港總督葛亮洪在美國的演講,他認為“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可惜我沒有親自聽到,同時很難百分之百證實這句話,即使真有其事,別人信口開河一說,也許是別有用心,我們自己不自強,行嗎?且,且看今日的美國,對內對外的舉措失當,都是使人唏噓的事。如果沒有前年的送人登陸月球,藉此一手遮閉天下人的耳目,恐怕它的聲望與國際地位,早已隨著美鈔的無形貶值,喪失在歐洲共同市場的坫壇了。

在當前世界史上,美國最叫座、最成功的便是“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但是今天美國在國際上喪失聲威的致命傷,無論在國內或國外,也便是害在“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的作為上。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國際政治上,無論在歐洲或東方,凡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所到達的地方,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別人的國家瓜分為二。而且美國始終不知如何才是真能安邦定國平天下的上策。內政上,在“美式”的民主和自由的旗幟下,弄得全國充滿了黃(色情氾濫)、藍(工人問題)、白(吸毒與服用麻醉品流行)、黑(種族問題)等各色危機。外加學生鬧事、婦女運動、逃避兵役和漏稅等問題,無一不是領導世界青少年走上墮落的歪風。


當然囉!這些問題在美國人的思想中看來,並不重要。他們沒有歷史文化的包袱觀念,隨時可以改變,隨時可以通過民主的議會而改正它的缺點。他們有足夠的自由,也有足夠的勇氣,能夠做到“知過必改”的程度。然而其他受到美國風氣影響的青少年,學壞容易,變好卻難,這又怎麼辦?


前些日子,有一位半洋化的中國青年,和一位美國少年對我說:“你們政府下令不準青少年留長髮、變‘嬉皮’相,可以。為什麼對我們外國人也要干涉?”我說:“你到中國來做什麼?”他說:“讀書。”我說:“既然到中國來學中國文化,對不起!中國文化素來講究‘整其衣冠,肅其瞻視’,這是我們的‘國風’,‘入境隨俗’,不容馬虎。如果我到天體會去,一定也照他們那麼做。這是要適合國際間社會的禮貌,你不能認為這是干涉你的自由。我在街上看到你們同學們赤著腳走路,我們從來沒有人干涉過,對嗎?”


此外,有人認為美國花了那麼多的軍費在歐洲、在東方的幾處戰場上,又死了那麼多的人,為什麼不徹底地訴之於武力,求得國際間永恆的和平。其實,這便是“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的必然結果。他們的政治人物,即使有才如管仲、樂毅,也無法一展其志向。他們的軍事人才,即使有智如孫武、吳起,也無能一展其懷抱。只許在國外打不準勝利的戰爭,限制軍事戰略的發揮,這是“美國式民主”的主意。可以瓜分別人的國土,畫地自守,要求別人實施“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好讓自己閉門揖讓,熙熙融融地享受物質之樂,這是“美國式民主”的一貫政策。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數十年如一日都如此,實在不足為奇。


所謂“美國式民主和自由”的特徵,正如他們一位從工商業起家的名言:“世界上最大的學問,便是如何讓別人把口袋裡的錢,很高興地送到我的口袋裡。”“學而優則商,商而優則仕。”民選仕途幕後的牽線主力,始終離不開擁有工商業,而需要隨時爭取國際市場的資本家的手心。為實行國際道義,幫助別人“興滅國,繼絕世”去打仗,在工商業的成本觀念上,萬萬划不來。所以不能打,也不準打。此外,民選的票源,是廣大的民眾,美國一般民眾與老太婆們,真不懂他們自己的政治家和軍人們,何以對現成的福不會享?硬要出兵遠涉重洋為別人去打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誰家的老太太們,願意把自己的富家紈袴弟子,送上戰場?


民主的選票是權威,在美國的大觀園中,如《紅樓夢》中賈母和王熙鳳之流的人物,佔有全國半數的選票。她們和他們的資本家,雖然是同床異夢,然而對此卻是殊途同歸。她們和他們,聯手投票送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上了臺,起初二三年中剛好摸熟了國內外政治的行情,還未能有所作為,便要忙著為下次選票,爭取同情。縱有掀天揭地之才,其奈天下蒼生何?又奈全民選票何?況且以下駟之才,處於民主選票的悠悠之口,“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誰又敢冒糾正積非成是的危險,甘為正義而自毀其政治前途呢!


美國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標。由於這些粗枝大葉的認識,我們的青少年同學們,就可認清“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以及它的文化思想的是非得失。同時應當知道自己沒有特立獨行的文化思想,而盲目傾心愛美,於國於家,後果均不堪設想。如果從科學的發達、物質文明的進步、工商業的發展去認識美國,而立志要向今天美國的這一面學習,這是百分之百的正確思想。至於從整個的人文文化而言,僅有立國二百年曆史文化的國家,就拿它代表了西方文化,認為它是蓋過一切,那是莫大的錯誤。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累積全國人心上下數千年經驗和思想,方能構成一個文化的大系。今天的美國,僅是西方文化零落中的一顆經天彗星,它是科學文明的實驗場,並非就是整個人文文化的指標。


《新舊教育的變與惑》(東方出版社)


南師:中美國家前途命運,中國的一句古話已經道盡!


3

美國衰退的必然


美國卡特時代的財政部要員,曾專門來請我吃飯。……這位財政部要員問我,你看了美國有什麼觀感?我說,剛來兩三個月,會有什麼觀感?!他說,你一定有,我們國家很歡迎你這樣的人,最好你長住在這裡。我說,對不起,我不會長住,因為我是中國人……


他逼著我問,我說,“你一定要問我啊?我這個人是中國的老百姓,鄉巴佬出身,不懂的。我三個月來對你們美國的觀感有三句話:第一、你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嗯!他很認同。“第二、是最貧窮的社會。”他正在吃飯,把筷子就放下來,“嗯!有道理。”“因為我看到那些家庭用的汽車、傢俱、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等,都是分期付款的,用不到幾年就舊了,新的發明出來又要換新的了,一輩子都在分期付款中,包括住的房屋。所以我說你們整個的社會是貧窮的社會。”他說非常有道理,飯都不吃了,就看著我。“第三、你們是世界上負債最大的國家,你們根本空的,都是欠人家的,欠全世界的,騙全世界來的,可是全世界的國家對你們沒有辦法,因為你們有原子彈,所以人家不敢向你們討賬。如果我們中國只有鴨蛋,欠了債,人家就會來要賬了。就是這三個觀點,其他我不懂。”


他說:“完全準確。”我說:“真的啊?總算給我蒙對了!”但是這個話是我二十多年前講的,今天的美國還是這樣。大約四十年前我在臺灣國民黨中央黨部講過,我說美國五十年後就會走下坡了,這在我的書上也有記載。


《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東方出版社)


4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這句話是針對什麼而說的呢?古人好像從未討論過這個問題。依我個人看法,孟子當時因對各國的政治、軍事有所感觸而發此言,好比是個時代評論。那麼孟子這句話所依據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呢?就是晉國。晉國在春秋末年時國勢衰微,政權操縱在四個大夫手裡,就是智伯、韓、趙、魏這四位。後來智伯有心篡位獨攬政權,於是配合韓、魏,共同攻趙。

趙襄子一路敗逃,最後逃到僅剩的地盤——山西一個小城。三家兵力重重把他包圍,趙襄子困守了三個月,城裡老百姓餓得連老鼠都捉來吃,但是他始終不肯投降。於是智伯觀察地理形勢,準備利用黃河上游的水決堤灌城,把整個城淹沒。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趙襄子反攻了。怎麼反攻呢?原來他策劃了間諜工作,反過來說動韓、魏聯合起來倒戈,打垮了智伯。雖然這只是春秋時代一個諸侯國裡的小小內戰,但是在戰史上乃至戰術上,卻是有聲有色的一仗。好比元朝當年圍攻襄陽六七年,也始終無法攻下。像這種孤城困守的戰績,是什麼道理?什麼力量?原因何在?值得研究,尤其在座研究心戰、政戰的朋友們,更要特別注意。


孟子由於這個歷史經驗的啟發,發揮多方面的哲理。首先他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趙襄子憑著人和,在困守三個月的艱難下反攻勝利,打垮了敵人。其中涉及了思想戰、文化戰、經濟戰、心理戰、政治戰等,學問多了。“三里之城”,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環而攻之而不勝”,重重地把人家包圍起來,當然是有他的天時因素,但卻沒有獲勝,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的緣故。

相反的,這一段也是說智伯這方面,當時為了攻擊趙襄子新築了一個堡壘,居高臨下。“城”、“池”都是古代的戰爭工事。“城”就是城牆,“池”則是在城牆周圍挖的河溝,有如我們現在的戰壕。“兵革非不堅利也”,武器戰備又新穎,“米粟非不多也”,後勤補給非常充實。結果打了敗仗,“委而去之”,輸給了敵人,“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地利不如人和”的緣故。


《孟子與公孫丑》(東方出版社)


南師:中美國家前途命運,中國的一句古話已經道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