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流行起来合伙买房这么一件事情。有人出房票,有人出资金,也有又出资金又出房票的。在我没到深圳的时候,只是听说合伙买房这种事情。到了深圳后,发现合伙买房,频频出现在身边。

面对于这种情况有的皆大欢喜,有的不欢而散,更多的是走上了法庭。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作出合理的选择与决策呢?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一、房产投资最常见的合伙买房

房产投资这种事,在历年调控的影响下,商品房不再是商品,最终剩下了两条主线:房票和钞票。

有人私信问我:“能否去大城市配置资产?”

我一般第一句话就反问:“房票有吗?”

商品房作为一种商品,而不是组织分房,其本质就是房产是商品,拿钱就可以买。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只认钞票。可是搞到今天,已经完全变了味了。

大城市的土著就是特权群体,因为土著有房票可以买,外地来的土财主,单身没结婚还不能买,仅一个大城市的户籍身份,如果能折算成钱,就价值几十万上百万。

对于“房票+钞票”这个组合,还可以加上十几个细化参数。但是就总体而言,“房票+贷票+二套”,“营业税+所得税+价格体系”

两年前A和B合伙买了一套房子,房价100万,首付30万,贷款70万。首付30万时,税费4万是A付的,每个月月供3510元都是B付的。收房时装修了一下,花了11万。装修是A主导的,花了很多心思,也做得很累。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从第6个月开始,房子租了出去,每月租金2000元。前三个月是A收的,此后都是B收的。因为限购限贷的各种问题,这套房子是挂在B名下的,A出钱,B出房票。买这套房用了B的购房资格和贷款优惠。

好了,现在这套房子以200万的价格顺利出售,请问A与B利益应该如何分配?

这是一个网友的给我的私信,属于非常典型的“合作买房”案例。

传统上,我们见到的“合作买房”几乎全都是50%∶50%。也就是说,两个人合伙,任何出钱出力的事情,都是完全平等、对称的。你出15万首付,我也出15万首付,每个月你出1755元月供,我也出1755元月供。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合作买房的“利益计算”始终是个难题。你多出了点力,到最后分钱时,应该怎么分呢?因此需要“完全对称”。

在上面的案例中,A和B的责任义务如此混淆不清,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没法算啊。一般小伙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人情解决”,也就是我估个数,分你40万元利润,你看合适不合适。至于分多了还是分少了,对方拿到后心里是满意还是欲壑难填,你不会知道,最终搞不好连朋友都没的做了。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二、针对合伙买房,一套实用的精算手册助你算清双方收益

1、合伙买房的算法

其实这一切都是可以精算的,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明确地划分股东和红利,让我们逐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假设还存在一个人C,C和A、B都是没有关联的,纯粹是一个路人甲,你可以把C想象成一个钱庄。他铁面无私,做的纯粹就是银钱借贷生意,A其实没投钱,所有钱都是C投的,投钱拿利息,款清拍屁股走人。B其实也没投钱,所有钱都是D投的,投钱拿利息,款清拍屁股走人。

(假设年利率9%,月息0.75%)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最后一栏的算法,是第一个月金额24个月复利+第二个月金额23个月复利+第三个月金额22个月复利

在上面这张表格中,将楼主的全部现金支出记在C的账户下,把朋友的全部现金支出记录在D的账户下。你说你给了本金,给了装修,如何如何辛苦,其实你的贡献就是524669.92元,你说你付了两年月供,如何辛苦,其实你的贡献就是53888.82元。

2、合作买房确认利润

第三个步骤是确认利润,100万元的房子涨到200万元,其实你并没有赚到100万元。因为你是借银行的,有银行贷款,自然就被银行收走一部分钱。我们检查一下银行对账手册,70万元等额本息贷款,还款24个月之后,还剩下677555.90元。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于是问题进一步简化为,两个小伙伴谁也没出钱,天上掉下来743899元,请问该如何分配?

接下来,两个小伙伴出力的部分为:A负责装修,B负责提供房票。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负责装修”这一块其实价值不高。虽然装修被公认为“脱层皮”的辛苦活,而且装修的确有几百个SKU需要采购,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管理装修”并不是一件很值钱的事。

假设我们之前装修费为11万元,则“管理装修”最多再算20%,价值两万元。而“提供房票/贷票”却是一项非常值钱的服务。按照业内规则,一般是10%—15%的净利润,再加一个保底金额。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假设是15%的净利润,那就是743899元×15%=111584.80元。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好了,剩下的612314元才是真正的“净利润”,净利润该如何分配,以两个人事先约定为准。50%∶50%也可,40%∶60%也行,高承担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假设是50%∶50%,则每人分配306157.02元。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3.合作买房手册

从理论上讲,一切“合作买房”都可以以上述框架精算清晰。

(1)所有的现金投入都以9%的年利率单独列开,取出。

(2)装修劳务算费用。

(3)房票算15%净利润。

(4)剩余收益,双方按比例分。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三、5个问题推演,4个较可行参考决策方式,让合伙买房尽量少走弯路

1、5个问题推演,告诉你合伙买房有多不靠谱

但是我要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合伙买房!不要合伙买房!不要合伙买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则上要尽量以“债权融资”的方式合作,阐明了我就是问你借笔钱,9%、10%、12%年利率均可,尽量不要以“股权融资”方式合作,因为到最后恐怕连朋友都没的做了。

为什么?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人不明白,“合伙买房”真正的软肋在于“决策仲裁流程”。下面是5种逻辑推演:

a、一套100万元买进的房子涨到200万元了,要不要卖掉?一个股东希望落袋为安,一个股东坚决看好后市,请问谁说了算?

b、比如说,一套价值200万元的房子,挂牌很久了,合伙人都想卖掉,现在来了一个买家开价185万元。请问:你卖还是不卖?

c、李四去和买家谈判,结果谈回来一个188万元的价格,大家一致觉得太低,但是李四坚持要卖,你心中怀疑李四是不是收了红包。

d、房地产市场萧条,大家一致决定进行“凤姐变冰冰”,这样不仅平时可以多收房租,等出售时也可以卖出溢价。问题是“凤变冰”用多少预算?谁来负责这项工程?如果项目不符预期,谁来承担责任?搞到最后,恐怕连买水龙头是什么形状、窗帘是什么颜色都可以吵上很久。

e、政府的政策调整导致“房票”的含金量有所变化,税费有所增加,各个小伙伴之间利益分配如何继续调整?如何商议?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针对这种超过3个以上的项,我们尽可能给它们列出来

中国的房地产总体上是一路向上的。可是我见过有些城市,房价有过山车走势,高低起伏不断,当时六七个合伙的股东互骂,场面尤其血腥、惨烈。“合作买房”这种事,乃至于几个好伙伴合伙创业办公司,凡是一个团体活动,就一定要解决“决策仲裁流程”。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绝对不是51∶49,那仅仅适用于非常大型的公司。如果你看过《公司法》,就知道小型合伙人企业,这个满意度必须是100%,否则两个合伙人联手起来,就可以欺负第三个合伙人,通过66%∶33%必胜。

“合伙买房”利益的计算很简单,我只用1500字就写明白了,真正的困难不是“利益的计算”,而是“利益的分配”。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2、不得不合伙买房时,有4个较为可行的参考决策方式

对于利益的分配,笔者通过多年的内部实践,总结出“合伙买房”主要的4种决策方式,尽管它们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相对而言,还算中正客观,希望对你有用:

①.完全委托式

由房产达人A牵头,B、C、D、E入股,什么时候卖、什么价格卖、如何卖,完全由A说了算,B、C、D、E完全没有意见。这种模式卖的纯粹就是A的信誉,参与者相信A绝对不会骗人,A以自己的招牌担保,其他人全心全意依赖A。

②.强制收购模式

假设A、B两个人合作,有个买家出到200万元买房子,A同意,B死活不肯卖,说太便宜了,A可以让B用100万元(或者90万元)把他手里的份额买下来。这个模式的缺点是只解决了“要不要卖”,而没有解决“要不要装修”“要不要出租”等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

③.到价必卖模式

设立一个目标价,比如300万元。100万元的房子,碰到任何一个肯出300万元的买家,立刻就卖,绝不含糊。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谁先出到300万元就卖给谁。这个模式的好处是规则十分清晰,缺点是也没解决“要不要装修”“要不要委托代售”“要不要挑租客”等问题。

④.和稀泥,民主制

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意思是什么都没有约定好,比如“利益”如何分配,“调控”的意外出炉,“好朋友”闹翻了……一切都到时候再说,反正大家都相信友谊天长地久。

合伙买房好朋友反目,双方利益分配纠纷多,用上这4招

以上这就是我对合伙买房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俗话说: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畴的钱。

关注 ,持续更新房产干货,助你运用房产,财富升值。


#买房攻略# # #房产头条# # #深圳资讯##房产知识大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