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恋手机怎么办?

哈哈阿杰vlog


首先,手机应该是父母或其他长辈给买的,因为大部分孩子应该没有经济实力买一部手机。既然如此,首先切断根源,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不是经常听这么一句话吗: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请给他一部手机。

其次,如果孩子没有个人手机,是要玩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手机,那么做父母的就必须在孩面前不玩手机,不迷恋手机。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想想是不是咱总是强调孩子不要玩手机,而自己刷起抖音玩起快手来还控制不住呢,那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

第三,回想一下,孩子是怎么迷恋上手机的,是不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有时哭闹,你就给他一部手机玩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为了自己省事,把手机当“保姆”用,等孩子离不开“保姆”了,你又想管他,自然就有难度喽。

第四,孩子已经迷恋上手机了,首先改的应该是父母,父母先放下手机,拿起经典名著,做一个读书型父母,或走出户外,进行有意义的户外运动。

第五,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改变,孩子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竹冰


孩子沉溺玩手机怎么破?用这五招就够了!

第一招,家长一定和孩子玩就玩手机问题约法三章。理解和接纳孩子玩手机的客观事实,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违反约定,必须要承担违约责任。约法三章的细节也要注意。

1. 把约定规则的起草权交给孩子,这样以退为进,家长适当补充,这样以后违约方便执行。一定注意这是双方的一个公平讨论的结果,而不是家长单方的命令。

2. 约定内容明确,比如玩手机一定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玩手机不能超过一个小时,玩手机一定在周末。一定不能在学校使用手机。

3. 约定的奖惩一定明确。比如:完成约定,你可以看电视,没有完成,你减少使用手机一次。比如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也必须惩罚。

4. 一定张贴约定规则在家里显眼处,双方时刻可以看到。一定严格执行约定,一定要奖惩分明,也培养孩子对规则的敬畏,使孩子终身受益。

第二招,给孩子换一部低配置而又不失逼格的智能机。

孩子迷恋手机,沉溺网络、手游基本是因为手机配置太高。所以买一部几百元的手机足以,聊点微信和QQ就行了。

第三招,对自己狠一点,不要安装高速光纤宽带网在家里,这样孩子没有打游戏的网速。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自己要狠心,因为好多家长自己就要玩游戏,也追求高网速的。没有高网速,孩子在家中不可能打游戏,使用教育辅助App查找作业答案的可能就降低了,慢慢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第四招,不要给孩子开通网络支付功能,住校就用食堂卡,不住校就给现金。

孩子沉溺手机、游戏、网购,是因为网上支付很方便,所以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第五招,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营造出不用使用手机而生活健康充实的家庭氛围。

比如周末的一天为全家无手机日,大人孩子一起爬山,一起运动,一起劳动,一起到图书馆看书,一起做做陶艺,一起练习书法,一起练习乐器。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与人多交流,把注意力投入到生活中更有意义和更有乐趣的事情中去。


南高动哥


我们是没有办法把孩子完全隔离在一个没有网络的环境中的。既然如此,我们在对待孩子玩手机游戏这个问题上,就不能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

今天,在这里呢,就给大家提供一位妈妈针对孩子沉迷手机,想到的好办法,那就是和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那么,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那么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也就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家长们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表述要明确。比如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这样约定才具有束缚力。

第二,惩罚要执行。如果约定了违规后的惩罚,家长不要不忍心,说到做到,才能让整个约定有效。

第三呢,就是要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其实,孩子沉迷网游,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少家人的陪伴。家长在专心地玩手机游戏,孩子在旁边喊:妈妈,妈妈,能不能不要看手机了。换来的是妈妈的“嗯嗯”的敷衍回应,长期如此,孩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回应和陪伴,便会有样学样地去游戏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陪伴。

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效果,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







达达乐学


当家长发现孩子问题的时候,首先第一步应该反省自己。我个人的观点一直都是:“只有有问题的家长,没有有问题的孩子”。从发现问题,找到原因,解决问题这些过程中,家长自我意识要到位。既然孩子已经出现迷恋手机的现象了,那么采取强制措施,一味打击,这些举动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后果只会更严重。堵不如疏,我有以下三点总结,或许可以一试。

一、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家里放下手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去安排时间,安排生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培养其他更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如多进行户外活动,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等等。当孩子在其他活动中得到正向满足,自然会对手机分散一部分注意力。

三、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奖惩规则。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这个时间点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也可以提前制定好;这个时间可以作为其他事情奖罚的基础,比如作业做错一次,玩手机时间减少五分钟。具体措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习惯来合理安排,同时要得到孩子的认可。

最后,希望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采取正面管教的方式,除了爱、引导和做榜样以外,多给孩子一些自我空间,相信他们都会成长的很美好。


徐小无


1.父母自己找原因,孩子迷恋手机 ,做父母得一定要自己找一下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干什么他就会学如果父母手机不离手,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里,并且也希望从手机里获得一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里,所以想要孩子不迷恋手机,父母首先要学会改变,尽量在孩子面前不要手机,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2.孩子出现迷恋手机的时候,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通过一些互动的游戏 ,通过这个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可以开发孩子的心智发展,自己的孩子 自己要多多陪伴,自己一个人玩,孩子也会孤单的。

3.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有时候玩,会乐不思蜀,忘了时间,而父母在这个时候喊停的话孩子会非常难受,从而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约定玩手机时,约定好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翻阅手机,时间结束了就及时终止约定好时间,这样一点点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湘尧的生活日常


1.父母自身要找原因

孩子出现迷恋手机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注意从自己的身上找一下原因,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孩子都喜欢模仿,父母在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如果父母在家在孩子面前总是手机不离手,那么孩子就会对手机产生很大的好奇,并且也希望从手机中去获得一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所以,要想孩子不迷恋手机,家长还需要从自己做起,在孩子的面前尽量不要碰手机,手机只是一个通讯的工具,在孩子的面前,家长要尽量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多陪伴自己的孩子

孩子出现迷恋手机的时候,家长应该要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和孩子通过一些互动的游戏,这样可以促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通过做游戏还可以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发展。自己的孩子需要自己多多的陪伴,而不是让孩子一个人在那里玩耍,孩子没有人玩耍也会很孤单的。这样也可以让孩子不再看手机。

3.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总是玩的乐不思蜀,忘记了时间,而父母在这个时候喊停时,孩子会感到很痛苦。因此做家长的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在约定玩手机的时候,可以预先约定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翻阅一下手机,时间结束了就及时的终止接触手机,这样一点一点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4.父母不能疏忽

孩子在和家长要手机玩的时候,父母常常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然后就去忙自己的是事情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喜欢挑你忙的时候和你要手机玩,正是因为这样的疏忽才促成了孩子迷恋手机。所以,家长在孩子和你要手机玩的时候,要合理的引导他,你可以邀请他当你的小助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你们之间的交流,也因此断了他玩手机的念想。

5.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要把孩子放学回家后到睡觉前的这一段时间利用起来,不要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就没事情可干,脑袋里会冒出玩手机的念头。这个时候你可以安排孩子阅读一些课外故事书,而你也可以借这段时间来把你有些不清楚的问题,找书理解一下,久而久之的,孩子和你的阅读习惯就培养出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6.正确对待孩子迷恋手机

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要会引导孩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似的就持否定的意见。要注意一下孩子在手机上都玩的是什么,关心孩子的兴趣,孩子在手机上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给予一些鼓励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他去书本里学习全面的知识。

7.暂时没收手机

家长在发现孩子迷恋手机的时候,可以暂时的没收孩子的手机,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再迷恋手机了,但是在没收手机的时候,家长需要将没收手机的理由要找好了,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没收,不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95后全职可乐妈妈


当前社会孩子玩手机几乎在每家都上演,作为父母看到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会担心对眼睛不好,但是强制制止有时又适得其反。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 如果是因为大人们都在玩手机,他感觉自己一个人玩很无聊,久而久之他也会拿大人的手机看,这是因为我们给孩子树立了不正确的榜样。解决方法是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陪他玩耍或者读书,将这习惯慢慢纠正。

2. 如果孩子是因为手机上某个APP里的内容被吸引,一直在刷,不管是否是对学习有用的内容,我们都不要直接强制他以后都不能看,而是应该跟他多讲看屏幕时间长的坏处,并与他约定好时间,比如每次只能看10分钟,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3. 当他玩手机时候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去做别的事情,孩子小的话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只要提出他感兴趣的游戏就能把他勾走。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会有帮助[碰拳]



小恋的修炼基地


不少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玩手机看电脑不亦乐乎,而因为姿势不正确,起身后总觉得头晕目眩,脖子酸眼睛痛的也不在少数。他曾经接诊过一名15岁中学生,因长期玩手机,导致颈椎严重变形,功能退化的像五六十岁的老人。

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低头族”的增多,原本是老年人才有的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娃娃化了,希望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一味禁止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应意识到:无论怎么防,孩子对于电子科技产品的好奇心,是绝对不会减的!

即便我们在家里禁止孩子接触,孩子在学校、社会中也会早晚接触到。

现在这个时代,手机、电脑作为生活的工具,跟剪刀、钳子一样,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将来也会更深刻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把这么一个生活的工具当成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触,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未必是好事。

另外,我们采用“围堵”的方式把孩子跟手机隔离开,只会激化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手机的兴趣更浓厚,逮住机会就猛玩一通,更容易沉迷其中。那些严禁孩子玩手机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没起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和规定,让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才是最好的办法!

小男孩Andy也是iPad控,玩iPad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次由于玩iPad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并摔断了一条腿后,Andy的妈妈就做了下面的举动。

寒假的一天,熊孩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iPad,竟然发现iPad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实行iPad新使用法,iPad被上锁,密码每天更新。你每天要做完3件被随意选出的家务,并且按照指定顺序将家务做完才能找到密码。这样的新规定将维持1~2周,视情况作调整。如果不接受,你有权拒绝,但你的iPad在后天会送给表妹。如果接受,那就开始行动吧,记住超过下午2点,你就错过了得到密码的机会了,现在先去清理你的小书桌吧!

傻眼了,Andy又气又恼,但是妈妈不在家,心里的瘾像蚂蚁般在爬,当他将书桌上面凌乱的书本收拾好之后,发现了桌面粘着另一张纸条:真不错,做完一件家务了,请将地板拖干净吧!

小男孩打了一桶水,拿起拖把就将地板拖了一番,当他匍匐在地板上时,发现了贴在沙发底下的另一张纸条:加油,妈妈看到你的努力!将厨房的垃圾丢掉,你就能找到密码。

当小男孩拿起厨房的垃圾袋丢到街上的垃圾桶时,在桶边赫然看见类似密码的一行字幕,正是妈妈的字迹!怪不得妈妈说超过下午2点就无效,因为社区的垃圾车每天下午2点来收垃圾!

不得不称赞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玩iPad,还能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才刚刚过了一周,Andy变得似乎对iPad不是那么热衷了,他的注意力开始转到了打篮球上,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家庭教育的胜利!

与孩子制定智能手机使用协议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时候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给大家提供一位妈妈给孩子做的手机使用协议,家长们可以参考制定。

孩子,现在你已经骄傲地成为一部智能手机的拥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14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第一点

这是我的手机,我付钱买的。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了,我是不是很伟大?

第二点

手机密码必须要让我知道。

第三点

如果电话铃声响了,就一定要接听,因为这是一部电话。接起电话要说“你好”,要有礼貌。永远不要因为来电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就故意不接。永远不要这样做。

第四点

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上9:00,准时把手机交给我或你爸。我们会把手机关机,到第二天早上7:30再开机。如果你不愿意给某个朋友家的座机打电话,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会先接起电话,那就不要打,也不要用手机给他发短信。要听从自己的直觉,尊重别人的家人,就好像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那样。

第五点

手机不能带到学校。你要学会与那些你用短信联系的人面对面地聊聊天,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技能。如遇到只上半天课、外出参观以及有课外活动等情况,可另行考虑。

第六点

如果手机掉进厕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飞,你得承担更换零件的费用或负责维修。你可以使用自己的压岁钱。这样的事难免发生,你应当做好准备。

第七点

不要利用这个高科技产品说谎、愚弄或者欺骗他人。不要在电话里说一些伤害他人的话。要做一个良友,或者干脆远离争端。

第八点

远离不良内容。用手机上网时,只能搜索和浏览那些可以坦然与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对任何事情有疑问,可以找个人问问,最好是问我或者你爸。

第九点

在公共场合要把手机设成静音,并收起来放好,尤其是在餐厅、电影院或者与另一个人交谈的时候。你不是一个无礼的人,不要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第十点

不要发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体私密部位的图片。不要笑。不要以为你很聪明,有一天也会被诱惑去做这样的事。这有很大的风险,可能会毁掉你中学、大学乃至成年后的生活。这永远是个坏主意。网络空间浩瀚无边,其力量远比你想象的强大,你很难让任何诸如此类的大事不留痕迹,包括坏名声。

第十一点

不要无休止地拍照和录像,没有必要把一切都记录下来。要用心体验生活,这些生活经历将会在你的记忆中永存。

第十二点

有的时候可以不带手机出门,并且决定这么做时要心无挂碍,不要觉得不安。手机不是活物,也不是你身上多长出来的东西,要学会抛开手机生活。不要总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

第十三点

下载一些新潮的、古典的或者与众不同的音乐,不要像你的无数同龄人那样,全都听一模一样的歌。你们这一代人有着史上无人能及的便利条件,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开阔你的眼界。

第十四点

不要总盯着手机,抬起头来,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情,看看窗外,听听鸟鸣,散散步,和陌生人说说话。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不要总用谷歌寻找答案。

第十五点

假设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团糟,那时我会收回你的手机。我们会坐下来谈心,然后再从头开始。你和我都在不断学**。我是站在你这边的“队友”,让我们共同面对。我希望你能同意这些条款。以上所列举的大部分告诫,不仅仅适用于这部手机,也适用于你的生活。


佩奇的枯燥生活


对孩子要严格管理


穆如家


一、大人先做好榜样,引导孩子少玩手机

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大人做好榜样,并对孩子善加引导。

众所周知,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行为比言语要重要得多。如果当家长的整天手机不离手,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在玩手机,却声嘶力竭地要求孩子远离手机,效果可想而知。


二、多陪伴孩子,不让他有玩手机的借口

孩子沉迷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陪伴,无所事事,无聊寂寞。所以,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不让他有任何玩手机的借口。我一朋友,没有小孩的时候,下班回来都是玩手机,后来有了小孩以后,发现这样不行,小孩跟着有样学样,然后他就自己改变了,回来都是陪小孩看书,小孩看小孩的,他看他的专业书籍,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当你放下了,你就会发现,手机其实没有那么难于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