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短篇故事之二——合夥人

(1)

茶韻悠悠,古箏聲揚。

紅泥爐裡燃著油心竹和烏欖炭,沸騰的水汽從陶壺口渺渺升起,坐在烹茶位的聶鳴木然不動,似老僧入定,思緒雲遊方外。

直到姚教授走進包廂,聶鳴才回過神來,往即將燒乾的壺裡加入礦泉水,聽姚教授問:“小聶,小楊最近提議換車?”

“他的奧迪開了十幾年,故障多,我的君越他覺得接待大客戶檔次不夠,提出換輛奔馳E系或寶馬5系,有面子。”

“面子能當飯吃?”姚教授很不滿,“做銷售的怎麼都喜歡弄這些虛頭巴腦?客戶還會因為你開什麼車而簽約?他們看中的,只會是產品的價格和質量。”

水又開了,聶鳴忙著泡茶,笑而不答,姚教授又說:“花幾十萬買輛車,我不同意,公司要有這預算,辦公場地得考慮擴大,現在二十多個程序員擠在那麼小的辦公室,走動一下都費勁,空氣也不好,影響工作效率。”

“買車的事我沒答應,公司現在資金鍊不寬裕,否則我也不用千方百計找融資了。”聶鳴將散發著清香的鐵觀音茶放到姚教授面前的杯墊上。

“你好好說說他,今年公司生意差,作為營銷負責人,不先盡力把業務提起來,花錢還大手大腳,你看公司的接待費用,越來越高,要不是那天開會他感冒發燒,我就想說這事。整天出差,每個月在公司待不到四五天,這樣弄下去,還有個股東和副總的樣麼?”

“營銷是經常在外面跑。”聶鳴抿了口茶,“我不說他,他還要說我呢。”

果然,楊浩氣沖沖的推門而入,衝著聶鳴大聲說:“要炒蘇小霞,你問過我沒?”

(2)

剛才還怨聲載道的姚教授,見到正主反被他的氣勢驚到,緘口不語,聶鳴倒了杯茶,推到楊浩面前:“公司有規定老總炒人,需要副總批准?”

“你什麼意思?她是我助理,營銷的一堆破事都是她在處理,你說炒就炒?你TM還知不知道尊重兩個字怎麼寫?”

聶鳴頓了頓,才說:“當初創立順勢時,我們三人有過共識,無論誰的親朋好友,都不得進入公司,避免以後管理上的人情瑣碎,這是對吧,對吧教授?”

姚教授說是,楊浩冷笑著說:“你是說蘇小霞屬於我的親朋好友?”

“一些流言蜚語,我確實聽過不少,你不至於一無所知。”

楊浩更火了:“什麼年代了,這些狗屁流言用放在心上?哪次接待客戶,我不是喝得一塌糊塗,作為助理她照顧我怎麼了?我老婆也認識她,她都沒說什麼,你來出頭?”

聶鳴拿起桌上的手機,打開相冊,滑出一張照片,遞給楊浩。夜晚的馬路邊,醉醺醺的男人一手搭著女孩的肩膀,全身仿若無骨的靠著對方,像連體嬰般依附著向車輛走去。

“誰拍的?”楊浩漲紅了臉,又驚又怒。

“蘇小霞有男朋友,你應該知道。”聶鳴說,“十幾年同學,我相信你們是單純的同事關係,旁人呢?他前天在公司樓下等你,本來是要大鬧一場,還好先遇到我。我向他保證,你們不存在曖昧,照片是角度問題,你喝多了,她送你回車上而已,他是半信半疑,但一定要我保證不再發生這種事。”

姚教授插話:“小楊,照片拍成這樣,別人怎麼想都正常,小聶的處理我覺得沒問題,一旦鬧大,對家庭很不好,你太太會有意見,她也沒法在公司繼續上班,名聲還是要的。”

“除了我們三人,公司還沒人看過相片,絕不會傳到你家,放心。”

楊浩一屁股坐在紅木椅上,沉著臉岔開話題:“教授,我昨晚和英慧集團的柳總談好,月底前提供3.0的移動端版本,他們試用一個月,沒問題正式簽約,這張單可是百萬級別。”

(3)

姚教授端著茶杯的手抖了抖,瞪著楊浩:“月底前?新版本還在測試,特別是在移動端和數據端的對接上,離正式提供給客戶使用還有段時間,你怎麼能隨便答應?”

楊浩拿起手機,毫不客氣的回應:“不答應?按原來的開發計劃,3.0版本兩個月前就該出來,現在是移動網絡時代,企業辦公都在手機上搞定,要不是看到我們有移動端的產品實力,英慧會給合作機會?產品不給力,銷售拿什麼去打市場?”

姚教授的音量越說越高:“IOS和安卓系統的開發需求,和PC端的不一樣,去年董事會我說過這問題,開發移動端要有專業的團隊來支撐。但春節後到現在,人員的招聘一直沒到位,從YF挖來的研發總監小張,兩個月前才到崗,整個部門現在天天加班,週日都顧不上休息,現在的進度絕對不算慢,你還想讓他們怎麼加快?做人要講點理吧!”

“那我能告訴客戶,公司的產品還沒開發出來,讓他們等下去麼?市場上只有‘乾坤’一個產品?”楊浩毫不相讓的迎著姚教授的目光,一字一頓,“為拿下英慧,這一個月我天天跑,從柳總到採購到IT部到技術員,見了誰不得點頭哈腰?為陪那幫孫子喝酒,我已經到醫院打了三次吊針。半個月前載著老柳去打高爾夫,我那車開到半路拋錨,空調沒了,34度的高溫,兩個人嗮著太陽在高速路邊等救援,你知道當時我恨不得鑽地縫麼?拼死拼活打到臨門一腳了,你倒好,告訴我趕不及?研發部做不出產品,怪誰呢?”

姚教授的口才沒有楊浩好,滔滔辯論不是強項,氣得嘴直哆嗦卻又不知如何反駁,眼神轉到聶鳴身上。聶鳴的國字臉上毫無表情,似乎沒有聽到兩人的爭執,按了服務燈,交代進來的服務員:“加兩瓶水,換一壺大紅袍。”

(4)

三年前,在美國軟件企業UTK擔任項目經理的聶鳴,被新來的澳大利亞高管詹姆斯處處針對,憤而離職。他看好國內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前景,有心投入戰場,便找好友楊浩合作。他們兩是高中同學,和身為學霸,考入浙江大學的聶鳴相反,楊浩是典型的學渣,高中畢業後讀了個大專,便到社會大學深造,幹過很多行,後來開了間電腦店,賺下第一桶金。近幾年在網購的衝擊下,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價格越來越透明,硬件利潤接近白菜價,他也動了轉行的念頭,兩人一拍即合,只缺產品。

聶鳴通過行業關係,找到在江濱大學任教的姚教授,他是業內頗有名氣的軟件研發專家,特別是在企業管理軟件領域有很深的造詣,主持開發過不少知名管理軟件。功成名就的姚教授,對合作不感興趣,聶鳴和楊浩拿出十倍於三顧茅廬的耐心和誠意,天天到教授的辦公室,為他打掃衛生,處理瑣碎事務,一有空就暢談宏圖大計,不斷洗腦。姚教授先被兩人誠意打動,覺得在自己步入職業生涯暮年時,能在業界留下成功的印記也是段佳話,而聶鳴和楊浩,一個外企白領,一個自主創業,都取得一定的成就,看起來靠譜,最終應承下來。

順勢科技有限公司的原始股本300萬人民幣,聶鳴投資102萬,佔股34%;楊浩投資99萬,佔股33%;姚教授投資39萬,另以技術入股,折價60萬,由聶鳴和楊浩平攤出資買下,佔股33%,股東會上,三足鼎立。

分工上也很明確,聶鳴熟悉管理,擔任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整體運營,楊浩在本地市場有良好的人脈,擔任副總,負責市場營銷,姚教授是首席顧問,帶領技術團隊專注產品研發。乾坤管理軟件的初始版本,就是在他原先研發的軟件上二次開發成型,才能快速麵世。

為儘快佔領市場,乾坤的1.0版本,順勢科技採用半買半送的方式,著眼於後期功能擴充和售後服務費,加上姚教授的知名專家頭銜加持,獲得不少小企業的青睞,開局勢頭喜人。隨後推出的2.0版本,功能更加全面,基本能解決普通企業在管理上的數據化、流程化、規範化需求,越來越多管理者知道了乾坤。三位股東各司其職,合作無間,企業的規模從十一人發展到三十七人,年銷售額也達到千萬級別,作為剛成立兩年的小公司,成績不可謂不好,這是順勢的蜜月期。

問題,在去年的股東會上顯現。

(5)

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手機已成為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工具,管理軟件領域的幾個領頭羊,紛紛推出移動端產品。聶鳴和姚教授經過分析,覺得乾坤不能落後於時代,必須在3.0版本上,加入在移動端的支持。楊浩也支持這個判斷,但在去年股東會時,聶鳴提出股東不分紅的方案,把資金沉澱下來,投入到3.0版本的開發上,畢竟新團隊需要投入,而乾坤軟件已有一定的客戶基礎和名氣,不像剛起步時小打小鬧,拿出來的產品要有相應品質,都需要資金的支撐。

楊浩強烈反對,前年乾坤為搶佔市場,半賣半送,產品無利潤可言,股東們沒分紅,他無話可說。但去年厚積薄發,自己帶著七個人的銷售團隊,拼死拼活拿下兩千多萬的銷售額,總算賺了些錢,還不分紅那說不過去。更重要的是個人原因。投資順勢時,剛好他買房子不久,首付花了60多萬,而投資順勢的129萬,其中50萬是找借貸機構融的資。由於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順勢上,賴以發家的電腦店交給弟弟打理,去年虧了不少錢,別人都以為開奧迪,住豪宅的楊老闆身家豐厚,只有他自己知道,捉襟見肘的日子,急需靠分紅回血來擺脫。

聶鳴太太是收入穩定的公務員,他再怎麼折騰,家裡還有支撐。姚教授不用說,拿著大學的工資和各項津貼,加上公司的顧問薪酬,生活優渥。而楊浩一人撐起整個家,投資順勢就是為了快速賺大錢,這份難以對外人言表的壓力,聶鳴和姚教授怎麼能懂?

聶鳴和姚教授沒想到楊浩的反對如此強烈,第一次股東會不歡而散。楊浩清楚,兩個股東可以聯手,以超過三分之二股權比例強行通過決議,吃虧的還是自己,便私下找聶鳴溝通,談了自己的難處,提出可以不分紅,但他個人要向公司借款100萬,在第三年的分紅中扣除。

聶鳴吃了一驚。順勢的銷售額看起來不少,實則大部分是掛在賬上的應收賬款。軟件行業的特性,合同簽下後,首期款只有30%,剩下的根據進度收取,最後還有10%的售後質保款,要履約一年後才能拿到,而每個月的人工薪酬、場地租金、稅費、管理費、接待費和市場費用,一天都延誤不了。還有一筆不菲的費用,項目簽訂後,楊浩支付給相關人員的回扣,也擠佔著公司資金。加上明年可預期的投入,資金鍊其實岌岌可危,否則他何必提出不分紅呢?

不是不想分,而是沒錢分!

真實的財務報表,楊浩是看過的,可他居然還提出借款,也太不為大局考慮。想了兩天,聶鳴告訴楊浩,公司可以借他60萬,但其中的30萬,需要他去向拖欠第四期款的運和公司收取,收回來就借,收不回來就沒辦法。

借款砍半,還和收款掛鉤,楊浩很不高興,悶了半天沒說話。等他勉強答應後,聶鳴告知姚教授時,姚教授的意見很大,發了一通火。楊浩經手的項目回扣,沒有任何單據憑證,就是現金支出,給了幾個人,每個人給多少,全憑楊浩簽字,這裡面可操作的空間有多少,明眼人都懂。生意沒做大,這筆費用不起眼,生意一增長,數字可就越來越顯眼。不去擠一擠,誰知道水分有多少呢?

聶鳴知道姚教授的心結,這種社會潛規則,老人家確實很難理解,可站在他的立場上,也只能選擇相信楊浩,這小子雖然滑頭,但不是沒有基本嚴則。在他好說歹說的周旋下,股東會總算在表面的和氣下結束,但在團年飯上,楊浩喝得酩酊大醉,卻沒和聶鳴、姚教授乾過一杯酒。

(6)

換好茶,聶鳴凝視著茶壺,緩緩開口:“兩位還記得這個包廂吧?當時我們的合作協議,就是在這籤的,算是順勢的誕生地了。”

楊浩和姚教授點頭,聶鳴繼續說:“當時我們的唯一願望是把公司做好,在進行股權分配時都沒想太多,以均分處理,享有同等的權益和責任,希望一條心,一起贏。這三年來,我們做出了不少成績,可也暴露不少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因為股份均等,公司的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一起商討解決,至少要有兩人取得共識。可是,大家有各自的處事方法,判斷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對問題往往難以得出統一的結論,最關鍵的是,當爭論出現時,沒有一錘定音的人,只能互相扯皮埋怨,嚴重影響決策的效率,而底下的員工也無所適從,更別談什麼執行力。”

楊浩目光閃爍,有點不耐煩:“別繞圈子了,想說什麼,直接點!”

聶鳴倒是不急:“我最近找私募基金談融資,談了不少家,都卡在這問題上,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三位股東股權均等,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大股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公司的運營決策很不穩定,變數太多,掣肘和制約不會少。公司要繼續發展,必須對股權進行調整。”

姚教授的眉頭皺了皺:“你想怎麼調?”

“控股大股東,佔67%的股份,對公司的全盤運營負責。預留10%股份作為員工持股,由大股東代持,剩下23%的股份,由股東按比例認購。”

楊浩盯著聶鳴,沒好氣的問:“意思是你想當控股股東?”

“不,我的股份可以讓出來,只要兩位願意收購,我只保留5%或10%,當個不管事的小股東,公司交給大股東去運營。”聶鳴笑笑,“不瞞兩位,最近有獵頭找我重返職場,給的職位和待遇都不錯,相比之下,家裡人更支持我打工。”

聽到聶鳴想動的意思,姚教授和楊浩對望一眼:“小聶,公司是你負責全盤,一些事雖然我們有不同意見,但出發點都是為公司,沒必要考慮放棄自己的事業。”

“我們有各自的判斷標準,群體決策再好,但影響公司運作的效率,已經成為發展瓶頸。我的選擇,也是為公司好。”

楊浩問:“那股份的折讓價格,按什麼標準算?”

“可以找專業機構來對順勢進行分析,由他們提出估價標準。按我初步瞭解,公司沒有實際資產,實際的股份溢價不會很高。”

楊浩低下頭,不讓兩人看到臉上覆雜的表情。打死他都不信聶鳴會賣股份回職場,這小子只是在擺高姿態,趁火打劫,看死自己接不了招,沒資金購買股份;姚教授那老學究有錢,可他對管理企業毫無興趣,加上原本他所持的大部分就是技術股,只要價格合適,賣掉部分股份的可能性很大。有一點聶鳴倒是說到他心坎,三足鼎立的局面確實需要改變,否則做什麼事之前都得先考慮怎樣說服其他兩人,就像綁著鐐銬跳舞,哪能一展拳腳?還不如高價套現後,另立山頭更痛快。

盤算好一會,楊浩打定主意,慢條斯理的喝杯茶:“老聶,現在價格都沒算好,來談轉讓不合適吧?就算我想買你的股份,也不知道出多少錢好。”

聶鳴好整以暇:“股份轉讓是大事,得先和兩位商量下。我的意見很明確,為大局照相,這局面不能再延續下去,實在不行,我另外尋找退出渠道,把股份讓給其他投資者。自己有心無力,影響大局,按這三個季度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業績不會好,年終的分紅很難,大家都得加把勁了。”

一語雙關,楊浩清晰聽到自己咬著牙的聲音,重重把杯子放下,姚教授也看出聶鳴心意已決:“股份不是不能調整,關鍵是價格要合適,得對得起大家付出的心血。”

“必須的,明天我就找機構來定價,儘快把價格拿出來。”

“老聶,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原來家底這麼豐厚。”楊浩譏諷,“早知道順勢就由你獨資成立,我和姚老給你打工好了,何必弄得這麼麻煩。”

“少刺激我了,我可沒說一定能買下你們的股份,看價格吧。”聶鳴望著楊浩,平靜的說,“老楊,我做的一切,都是為大局考慮。”

(7)

順勢的估值很快出來,800萬。聶鳴提出分別用184萬,收購楊浩和姚教授各23%的股份,姚教授答應得很痛快,楊浩雖然不情願,拖了兩天,最終還是點頭。他清楚,聶鳴勢在必得,手頭股份已達到57%,實打實的第一大股東,遠超自己,而老姚經常站在聶鳴一邊,自己保留股份也不會對公司決策起多大作用,還不如套現來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問題。

聶鳴名下的股份達到80%,超越三分之二比例,如願成為順勢科技的絕對控制人。

楊浩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聶鳴哪來這麼多的資金?這小子原來只是外企白領,按常理來說,不可能攢下如此豐厚的身家。花這麼多錢把公司拿下,他就那麼有把握把順勢發展起來?尤其是大部分客戶關係還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不配合,他業務能開展?

答案在兩個月後揭曉。

(8)

國內通訊軟件巨頭蜻蜓集團,宣佈斥資4600萬人民幣,收購順勢科技,切入企業管理軟件領域。原順勢科技大股東聶鳴將股份全部出售後,退出管理層。

蜻蜓集團的CIO是聶鳴大學同學,兩人早有接觸。蜻蜓一直想在通訊軟件之外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企業管理軟件潛力巨大。雙方一拍即合,但聶鳴手頭的股份還不足以獲得巨大收益。他要做的,就是將其他兩個股東手頭的股份儘可能多的收購過來,賣給蜻蜓時獲得更多利益。為此他不惜將父母和自己名下的房子抵押出去,還借了不少高利貸。

對A股上市的蜻蜓來說,高溢價收購順勢輕輕鬆鬆,反正股民買單。狠賺一筆的受益方,除大股東聶鳴,還有方方面面的參與人員。最吃虧的是低價出售股份的楊浩和姚教授。

股份出手後,聶鳴搬了家,也換了聯繫,據說到深圳發展。姚教授繼續被順勢聘請為顧問,而楊浩再也不與人合作生意,偶爾路過順勢科技所在的大廈時,總是狠狠地往地上吐啐一口:“呸。”

職場短篇故事之二——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