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项目,有什么工艺项目能加盟吗?

绝不吃瓜群众


如今单纯的销售农产品,价格低,对农民来说一点也不赚钱。过去很多人家为了能够多赚一点,就把一些农产品做一些简单的深加工,制成人们生活需要的必需品来卖。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小加工项目没有被经济的发展所淹没,反而却越做越红火。

一、馒头房:说到馒头,对北方人来说是家家户户天天都吃,平常都是家里自己蒸。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也越来越忙,为了节省时间一般就不在自己蒸馒头,因为蒸馒头很需要费时间,直接从馒头房买上点,非常方便。另外在农村凡是婚丧嫁娶都会用到大量的馒头来招待客人,这些 也需要直接从馒头房定做。过去农村过年都会拿出几天的时间来蒸馒头、蒸花饽饽,现在却很少有人自己做了,都是提前在馒头房预定,这也是馒头房越来越红的原因。

二、榨油坊:过去农村人成立小油坊,就是给附近的农户做加工,收取点加工费。现在人们对食材越来越追求绿色,很多自己家里种有花生的更会去自己加工花生油,同时也有很多城里人也喜欢让自己在农村的亲戚朋友买上花生来加工花生油,这无形中给小油坊带来了更多的生意。头脑更加活泛的还会自己注册品牌,放到网上去卖,这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生意。

三、粉条加工:用地瓜、土豆来制作粉条是农村里的传统手艺,前几年被一些工厂化生产的粉条给挤兑的生意少了很多。但工厂生产的粉条口感不好、假的也很多,如今人们对吃的越来越讲究,所以在农村这种纯原材料、老手艺加工的粉条又回到人们的餐桌,且销路越来越畅通,如果也把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粉条放到电商平台,肯定会增加更对的生意。

四、豆腐坊:豆腐坊可是农村人最熟悉不过的了,北方人的白菜炖豆腐是冬天必备之菜,咋吃也不腻。豆腐坊也不是只做豆腐,还有豆腐皮、豆腐脑、豆腐干都各种豆制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给每天大鱼大肉的人换换口味。现在的豆腐坊生意都很好,特别是卖豆腐脑的满大街都是开的豆腐脑店,还有菜市场、超市的豆制品,销路都不错。如今更多的是把豆制品包装好,延长了保质期,可以放置时间长,也可以销到更远的地方。

五、咸菜腌制:腌咸菜是过去农村人到了冬天没有啥吃的青菜,就在青菜下来的时候用盐腌起来吃。所以在农村一直就有人在做腌咸菜这一行,虽然现在人们的菜篮子丰富了,反季节蔬菜也已经普及,但咸菜还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备菜,特别是早上,喝碗粥、吃点小咸菜是人们的生活习惯。过去卖咸菜是走街串巷,现在是电商、商超、菜场,销路宽广,生意也是越做越好。

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用农产品做简单深加工的小项目,如今也是越来越好,毕竟单纯的卖农产品不值钱,做深加工,技术简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给自己挣来了金钱,也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尽一份责。


耗子的浩子


15个适合农村的加工项目: 蔬菜包装成礼盒

糖茶烟酒不希罕新鲜蔬菜如何卖?满街竞争很激烈。于是,便有人试着把蔬菜包装成礼盒,效果还真不错。农村加盟好项目,春节前夕,一种产自河南驻马店地区的礼盒蔬菜走上了送州各大商场的柜台,引起了郑州市民的关注。做生意挣大钱。

据礼盒说明书介绍,蔬菜有以色列甜椒、葡萄型西红柿、黄西葫芦、美国西芹水果有提子、樱桃、芒果、网纹甜瓜、珍珠瓜等,共计20余种。在农村干什么挣钱?这种礼盒来自河南一家集团。近两年来,该集团在中国农科院的帮助下,投资1000多万元,大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名优特新蔬菜水果品种,进行反季节温棚生产,获得巨大成功。产量上去了,销售便成问题,于是就逼出了这一招。

15个适合农村的加工项目: 农村用品租赁

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工具很多,但一家一户不可能购全。有条件者,可投资一万元左右,购一些农民必用物品出租,收取租金。在农村干什么挣钱?可出租的商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婚丧之事用品,如婚纱、相机、厨具、摆酒席用的桌、凳及酒具等二是建筑用具、如模板、手推车、储水罐等三是小型农机,如播种机、脱粒机、铡草机等。可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逐步添置。

15个适合农村的加工项目: 粗布服装

找来几家与自己风格相似的小品牌,邀请他们也进到自己的小店来,小店于是集中了各种各样粗布做的服装、服饰,凡是喜欢粗布风格衣服的朋友,只要进到这家小店,就能从头到脚地买到他们喜欢的服装、服饰。

15个适合农村的加工项目: 旧衣改制

该项目打破传统的大改小,肥改瘦,补破洞服务范围,主要为顾客提供改制成衣的创意设计,同时提供改制辅料,如丝带,串珠,拉链等。在农村干什么挣钱?可把不合身或款式落后的衣服进行款式的再造,或将要废弃的衣服改制成其他物品,如娃娃玩具,靠枕靠背,家居饰品等。店铺宜小不宜大,投资成本不高,但对店主的创意设计能力和手艺有一定要求。

15个适合农村的加工项目: 开办农村建材店


内蒙印象河套源


1、水果蔬菜再加工

一些水果、蔬菜不宜保存过久,容易腐烂,将水果蔬菜再加工一下,更加容易储销售,像果脯、蜜饯、干果等加工食品,都是不错的创业项目。

2、甘薯系列产品加工

甘薯深加工可制成400多种副食品,深加工工业产品多达1000种以上,如丁酸、酒精、柠檬酸、赖氨酸、磷酸淀粉酯等。通过深加工,甘薯一般可以增值2~10倍,甚至100倍以上。

3、蔬菜腌制类产品加工

据各地副食品市场调查,腌制的各种食用小菜,由于食味独特,营养丰富,容易存放,可长年食用,品种齐全,非常畅销,已出现洪不应求的势头。

4、大宗农产品加工

高粱、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可以加工成半熟产品进行销售,高粱可以加工成超市里面卖的糯米食品,玉米也可以放进真空的袋子里包装好,投入市场进行销售,很有市场。






热爱生活的90后宝妈w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是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2007年起实施。其中,“大宗农产品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作为第一个农产品加工领域的行业科研专项于2009年开始资助。农产品加工领域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是以解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重点,以初加工和综合利用为切入点,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当向精深加工延伸,并强调技术研究与装备研究同步,加快实现产业化。

  大宗农产品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2009年)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系统地对大宗粮油(小麦、稻米、油菜、花生),大宗果蔬(苹果、柑橘、葡萄、荔枝、马铃薯),大宗畜产品(牛奶、羊肉)3大类11个主要农产品特征指纹图谱和加工特性进行研究,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3大类大宗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类,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基础数据库,实现网络共享,并在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有效地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主要目标是:确定大宗农产品加工品质特征指纹图谱和加工特性参数;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建立大宗农产品加工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我国现有主要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类,并在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基础数据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2009年)

  针对目前我国肉类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国内肉类行业技术力量,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现代动物屠宰和肉类食品加工的技术支撑与创新体系,建立肉品质量评价体系及肉类主要致病、腐败微生物数据库系统,并建立我国肉类“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与安全保障系统和可追溯技术系统,提出我国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预警机制和对策。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我国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现代化屠宰技术条件下PSE肉、DFD肉等异质肉的发生率由目前的20%左右降至17%左右,研发6~8项肉类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新技术,研制5~6种国内急需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类屠宰与加工技术装备,形成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基本解决目前我国肉类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显著提升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个别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国肉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2011年)

  针对我国目前适于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的粮食产后储藏技术设施缺乏、损失严重等突出问题,该项目以工程技术研究为手段,以集成创新为特色,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粮食产后安全储藏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研发适合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和设备,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种粮大户与农民合作组织粮食产地储藏设施建设模式、标准及规程;建立不同区域粮食储藏示范点,实现粮食安全储藏的示范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完善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全面建立我国农户安全储粮体系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粮油真菌毒素控制技术研究(2012年)

  通过对粮油作物及其制品中真菌生长和其产毒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研发真菌毒素防控技术6~7项;通过对真菌毒素生物、理化特性研究,筛选和研发出粮油真菌毒素降解和去除技术12~13项;研发真菌毒素防控制剂3~4种,并形成相关配套技术;研发粮油原料干燥、选别技术2项,设备2套;研制粮油原料贮藏抗黄曲霉毒素防控处理设施1套;研发真菌毒素检测技术2~3项,检测产品3~4种;建立粮油真菌毒素安全控制技术体系3~4个;研究成果在100家粮油种植、贮藏、加工企业和质检部门推广示范,将粮油真菌毒素超标率减少50%以上;减少我国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实现粮油减损增产,促进我国粮油加工产业和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传统粮食加工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发营养风味馒头、生鲜拉制面条、鲜米粉等新型产品8~12种。研制散粉混配、接收、米粉干燥、和面机、醒面机等装备5~8台(套)。制定传统粮食制品生产相关的原料、产品、装备等各类技术规程和标准20~25项。形成营养风味馒头、生鲜拉制面条、鲜米粉等关键生产技术10~15项。建立馒头类制品、生鲜拉制面条、鲜米粉、米粉丝等示范生产线4~5条。申请或获授权国家专利30~35项,发表学术论文60~70篇,其中SCI论文10~15篇,培养研究生25~35人,培养行业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名左右,培养青年科技骨干20~30名,为企业培养具有粮食加工制品方面的实用人才220~250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传统粮食制品加工过程与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以我国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麦麸、谷朊粉、麦胚、米糠和碎米等为原料,评价原料的加工特性和利用价值,为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研发蛋白质和活性短肽的高效制备与增溶改性,高品质油品提取与精制,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和低聚糖以及淀粉糖制备等关键技术及设备;利用粮食加工副产物研发蛋白质、活性肽、高品质油脂、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和淀粉糖等精深加工产品及其配套应用技术,建立相关产品的生产规程、质量标准、质控技术体系,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原料粮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示范,整体提升我国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杂粮初加工技术装备及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2013年)

  围绕杂粮初加工技术装备提升与资源综合利用两个重点,通过系统开展绿豆、薏苡、燕麦、荞麦、谷子等杂粮初加工的技术装备研究与改进,解决杂粮初加工技术装备滞后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实现杂粮初加工技术的标准化和装备的现代化提升,促进杂粮的全营养利用与高附加值转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支杂粮加工业科技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杂粮加工产业骨干科技人才,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杂粮初加工装备,研发附加值较高的杂粮产品,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振兴的杂粮加工现代化示范企业。   油料产地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以油料营养生化品质和物化特性为基础,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油料(油菜、花生、油用胡麻、紫苏、葵花籽、芝麻)产地化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实现8~12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发出油料产地加工关键设备5~7台(套),新产品5~10种。通过技术在中小型油料加工企业的应用,建立50个产业化示范基地,提高加工增值率50%,降低加工能耗40%,减少设备投资50%。通过项目实施,突破油料产地化高效加工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我国油料产地化加工技术经济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构建油料产地化资源化多层次利用模式,实现油料优质优用优价,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油料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我国食用油供给水平。

  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蔬菜产业大量副产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关键问题,通过对蔬菜副产物食品化、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工艺进行系统攻关,形成配套工程化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探索我国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模式,实现我国蔬菜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延长我国蔬菜产业链,增强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通过项目实施申请国家专利15~20项,发表论文40~60篇,制定标准和技术规程20~30个,形成蔬菜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15~20项,开发新产品20~30种,研制或改进蔬菜副产物加工专门化设备8~12台(套),在15~25条生产线上进行示范,形成示范基地8~10个,培养研究生20~30人,培养青年科研骨干2~3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增加蔬菜副产物资源利用200万吨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2亿元。

  浆果贮藏与产地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

  开展草莓、蓝莓、杨梅、桑椹、树莓等浆果产地贮藏保鲜、初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建立系列适合产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浆果产地处理、贮藏保鲜和加工实用技术,研制出小型装置和设施,并开展示范推广。实现研发新技术15~20项、关键装备2~3种,制定规程10~15项、标准3~5项,发表论文40篇以上,申请专利20~25项,鉴定成果4~5项,在30~50家以上农村合作组织及小微加工企业应用示范,预计新增产值5~6亿元,新增效益3000~5000万元。

  西北特色水果贮运保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

  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甜瓜、杏、李、樱桃、梨、葡萄等)主要品种采后生物学特性、品质劣变生理及采后病害发展规律,为贮运保鲜技术与设施的研发奠定基础;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贮运保鲜技术体系,并进行集成与示范;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采后贮运保鲜设施及配套技术,并进行集成与示范;建立西北地区特色水果采后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体系并进行集成与示范。通过该研究,使西北特色水果的贮运保鲜在应用基础理论、品质维持配套技术与设施、品质控制体系与标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使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应用,使西北特色水果的贮藏质量和贮藏流通时间得到明显提高。

  特色热带亚热带果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拟研发单项关键技术20~35项,研制轻简装备7~14种,并进行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形成新产品13~23个,转化为相关技术标准19~29项,集成5~8条果品加工示范性生产线,加工技术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适种区的企业或农场示范推广,提高我国特色热带果品加工率和产后增值。同时以该项目为依托,培育一支行业科技研究队伍,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培训一批企业员工,促进特色热带果品产业的发展。

  大宗水果加工副产物与残次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突破苹果最少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攻克MP产品防褐变等相关技术难题,开发高活性葡萄多酚复合物等系列新产品;建成柑橘汁胞、鲜切苹果等技术示范生产(中试)线,相关新产品实现生产示范;建立水果加工副产物与残次果综合利用新模式,为技术集约型水果加工产业提供示范;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15~20篇,制定相关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2~5个,培养研究生10~20人。

  食用菌保鲜加工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地加工及废弃物(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难题,在对废弃物(副产物)营养功能性评价和加工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复合保鲜、节能型干燥、微好氧快速发酵、外循环降温微粉碎、闪式提取、高聚络合纯化等新技术,研发食用菌新产品,构建面向广大食用菌主产区农村合作组织、食用菌批发市场以及中小型食用菌加工企业新的技术推广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集成开发食用菌产地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用新技术25项,研发创制新产品20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项,制订标准或技术规程18项;在全国典型区域建设研发、示范及产业基地10个;鲜食用菌贮藏期延长50%以上,组合干燥技术较传统食用菌干制工艺节能20%~30%,食用菌采后损失下降10%;食用菌菌糠、菌柄、预煮液等副产物的利用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0%,食用菌行业副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值3~5倍;实现主要辐射示范企业年均产值约5亿元;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00篇,其中SCI、EI论文20篇。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0名、青年学术骨干30名、博士后2名、研究生50名。

  畜禽宰后减损、分级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畜禽屠宰与加工行业的现状和特点,以满足中小型屠宰加工企业(占屠宰加工企业的90%以上)的共性技术需求为目标,立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对畜禽宰后减损、分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以及产业化示范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产业急需的畜禽宰后滴水损失和品质劣变控制、超冰温保鲜、胴体分级等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通过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的配套,构建适用于中小型屠宰企业的宰后减损、分级与保鲜储运技术体系,进行产业化示范推广,使畜禽宰后损失率降到3%以下、分级率提高至80%以上、货架期延长至1.5倍以上、畜禽肉附加值提高2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与示范带动,提高肉类产业链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引导规范化养殖,增加养殖户收入。   传统腌腊肉制品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制约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安全风险高的难题,研究原料标准化技术,风味形成与固化技术,亚硝胺、苯并芘和杂环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技术,低盐低硝加工技术,开发低盐低硝腌腊肉制品、三效烟熏液、天然亚硝基血红蛋白着色剂等产品,研制自动化着色、辊揉和人工气候装备。形成传统腌腊肉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现代化腌腊肉制品生产示范线,在浙江、江苏、湖南、天津、宁夏形成腌腊肉制品新技术应用示范线6条,辐射带动整个传统腌腊肉制品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装备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腌腊肉制品行业技术升级,从而带动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禽蛋高效清洁、分级及加工贮运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揭示我国禽蛋主产区主要危害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主要污染途径;鲜蛋蛋壳脏污理化特性;禽蛋在不同的温度条件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不同状态禽蛋类型与检测指标的数学模型;禽蛋质量与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创新禽蛋内外微生物快速检测、禽蛋内外品质无损检测与分级、禽蛋高效清洗除菌、禽蛋产地贮运保鲜、禽蛋品质安全溯源等关键技术;通过多学科合作,研制相关新产品、新材料及开发高效清洁除菌分级新装备,将关键技术、材料、装备系统集成,应用禽蛋产地包装、产地清洁、禽蛋生产、贮运及追溯系统等生产体系中,集成创新禽蛋产地高效清洁、分级及贮运技术模式,形成技术规程和物化产品,建立示范基地与示范生产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并在各类型禽蛋生产企业中进行示范推广,显著提高我国禽蛋生产、加工、消费、流通的安全水平,促进我国蛋品行业实现综合产能、标准化高效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一支能有效解决我国禽蛋产后处理关键技术及工程装备问题的高水平队伍,建立全国蛋品产后处理共性技术研究的工作平台和信息平台,满足我国禽蛋产后处理关键技术的需求,为国家禽蛋产后技术推广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传统乳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筛选出具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发酵乳制品特色风味和质地的乳酸菌菌种及其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并利用自主研发的乳酸菌菌种和发酵剂开发特色产品,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将所开发产品在相关企业、合作组织或牧户中进行示范生产。具体目标是: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乳酸菌25~30株;开发发酵剂8~10种;研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具有传统发酵乳制品特色的发酵乳制品加工技术和产品10~15种,并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研发传统发酵乳制品现代化生产的相关设备5~8套。


农村大傻哥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农产品加工项目还是不错的。

我认为首先你要选择那种本地大量种植或本地特有的特产来加工。大量种植的农产品可以保证你的货源常有,而且大量种植的收购起来价格上会更有优势,加上是本地原材料的运费也省下不少。选择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往别的省也会更有市场竟争力。

能加工的农产品有很多,瓜果蔬菜鸡鸭掌肉都可以。比如我们广西这边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就有:恭城柿饼、阳溯金桔干、荔浦芋饼、容县柚子皮、浦北红菌……等等。


晓霞姐姐日志录


我觉得农产品加工不能只围绕着人的食用项目来延伸。

禽类的食用饲料加工也属于农产品延伸加工的一种。

我跟大家分析一个禽类饲料加工还处于一个空白的加工项目。

大家都知道畜牧行业大部分都是采用的是青储发酵饲料。这种饲料有一种不好的缺陷,就是在发酵完之后不能直接喂养,要在喂养的时候晾晒一两天之后才能用,而且是养大型牲畜,如猪、羊、牛等,喂养的时候抛洒的特别多浪费的比较严重,这种发酵饲料也容易造成家畜类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如果这种饲料在加工初期的时候,不使用发酵喂养,在饲料初期的时候直接做成颗粒饲料,然后晾干储藏。这样就能保存饲料中的原始营养不会流失比较常见的有玉米青储,在玉米青储的时候,直接做成颗粒饲料凉干贮藏,这样可以根据饲料颗粒的大小,适应的家畜也可以延伸到鸡、鸭、鹅等小型的家禽,而且饲料的原始营养不会流失。避免了发酵时产生有害细菌,可以直接喂养家禽。目前这类市场基本处于一个空白。

根据我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制约颗粒饲料生产的有以下几点:

一、缺少大型颗粒饲料机,现在市场上最大的颗粒饲料垃圾的生产效率,大多都在每小时一吨左右,而青储机械每小时生产几十吨来讲,这样的效率简直太慢了。

二,缺少一种颗粒机和青储机械一体的大型联合收获机。这种机械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也处于一个空白,这种机器出现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能降低50%的养殖成本。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这两点:

一、大型联合青储颗粒饲料机,填补国内外空白。

二、降低了畜牧行业的饲料成本,能给畜牧行业带来质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