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Moment 原來如此

Aha Moment 原來如此

Aha moment是啥意思?那些讓你“靈光乍現”、“頓悟”、“茅塞頓開”、“突然開竅”的某個瞬間。(aha本來就是一個感嘆詞,當人們恍然大悟的時候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感嘆“啊哈,原來如此”)。Glen今天不是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學感受的,而是整個“Aha moment”可以很實用的聯繫到互聯網的產品設計理念裡。作為產品經理,最大的目標或者說夢想是做的產品能夠吸引用戶,為用戶創造價值或者提升價值。但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往往很難預測用戶是否喜歡這個產品。

一、為什麼要尋找產品的Aha moment

用戶的需求變化是很快的,因此互聯網產品的設計開發流程也逐步進化中。最開始是軟件的生產模式,這個時期以微軟為代表企業,一個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最終達到一個較為滿意的版本後發佈給用戶。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需求變化很快,這時產生了“敏捷迭代”的產品設計理念,這個時期以谷歌、臉書為代表企業,一個產品的大框架搭建完成後,後續將不斷跟用戶交流收集反饋,敏捷的為用戶定製產品需求,能做到每週甚至每天的發佈特性。

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特別是人口紅利期的逐漸消失,當大家在一個存量市場裡競爭用戶時,漸漸發現“敏捷迭代”也不能再有效幫助你抓住用戶了。因為就算你再敏捷,一味的拼速度去發佈產品特性,相當於使用窮舉法,也許你最終能很費力的找到了目標用戶最迫切的需求,但也很有可能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此時,我們就需要更高級的或者說更數據化的產品方法去優化我們的產品。今天Glen分享一個方法論給到大家,那就是尋找產品的Aha moment

產品的Aha moment指的是使用你產品的用戶在使用產品時,一開始並不知道為什麼要用它,到突然某一個時刻,用戶理解了產品的設計精髓,發出了“啊哈,這個很酷”的感嘆,那麼這個用戶後續就有很大概率成為你的產品的粉絲。畢竟留存對於互聯網產品是個更加困難也是個更加重要的指標。互聯網產品有四個最重要的指標,日活、增長率、留存和營收,相對來說留存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尋找產品的Aha moment就是儘可能的尋找讓用戶留存的原因。

Aha Moment 原來如此

二、著名公司的產品Aha moment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下產品的Aha moment不是某個時刻,而是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一些操作,這些操作讓他們感知到產品的核心價值而心甘情願的留下來了。

一般Aha Moment都是用戶某個維度的動作:

網絡效應密度——用戶幾天內達到多少連接度

內容增加度——多少的內容被用戶添加到產品內

訪問頻度——單個用戶至少幾天內訪問一次產品

以下是一些知名國外互聯網公司的Aha moment:

Twitter:關注30個人

Facebook:10天內添加7個好友

Zynga :註冊後第二天再次登錄

Dropbox :至少上傳1個文件

其實很多國內的公司也在做尋找並優化Aha moment的事情,比如阿里巴巴,前段時間支付寶公佈月活躍用戶達到6億,而他們在摒棄社交後,做的重要轉變就是支付寶發現“單用戶只要穩定使用支付寶3個以上的功能,留存率就能超過95%”,這就是支付寶的Aha moment。對於引導用戶如何穩定使用3個以上有效功能,支付寶在產品設計上做了非常多的嘗試,最終也成果卓著。

另一個國內公司的例子就是很多遊戲公司往往會把“首充禮包”的設計做得非常的誘人,而從數據上表現也是,有過首充支付的用戶往往留存率是從未付費用戶的幾十倍。

三、如何尋找產品的Aha moment

首先,把所有留存下來的用戶都總結出來,並嘗試著提取其中的共同點。我們想要尋找的關鍵操作是:那些大多數留存的人做了,而大多數沒留存的人沒做的事情

其次,從用戶數據中發現趨勢,通過追蹤用戶使用產品的路徑和行為,將核心活躍用戶和非核心活躍用戶的行為分類出來,用個關鍵詞形容——同期群分析 (Cohort Analysis)

再次,收集不同用戶群體的關鍵行為,找出10~20個與用戶留存相關的行為,因為與留存相關的行為很可能不止一個(需要重點關注三個信息:做了這件事情且留存的人數;做了這件事情沒有留存的人數;沒有該行為但留存的人數)。

Aha Moment 原來如此

然後,針對這些關鍵行為,進行產品設計/策略上的針對性優化,比如支付寶穩定使用三個功能,那麼就將首頁展示、消息推送、功能推薦等產品策略進行優化(根據產品規劃、需求實現的難易程度、用戶反饋和內部討論進行綜合評估,確認一些可以儘快更新迭代的行為群作為驗證Aha Moment的首選假設)。

最後,就是對這些產品策略進行有效的A/B測試,驗證下我們的產品優化是否真的有效提高了用戶的留存。如果有效則可以跟隨產品大版本進行發佈推廣。

上述的流程需要重複、堅定的進行。

產品經理Glen,騰訊、迅雷、華為工作經歷,感興趣可以關注下公眾號Glen,我們可以一起學習進步。

PS: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