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天下群雄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個人,領過兵打過仗

尋章摘句老鵰蟲,

舊調重彈周郎痛;

順風長言合眾意,

逆水行舟失吾蹤。

我是神兜兜,漫步於邊緣的神兜兜,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喵喵嗚神兜兜也。

東漢末期,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隨後又殺了漢少帝,種種行為,引得天下群雄舉兵而起。面對洶洶來勢,董卓只看重一人,那就是孫堅。派出將軍李傕勸誘孫堅,開出一系列優惠條件,“(董)卓憚(孫)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今(孫)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大意是:董卓主動向孫堅求和,只要孫堅列出親戚的名單,董卓都可以讓他們當上州刺史或郡太守。這個求和的條件相當優越呀,州刺史和郡太守,年薪都是二千石,僅次於朝廷九卿的中二千石了,都是地方上的最高級幹部了。面對董卓的高價拉攏,孫堅斷然拒絕。此處說明一點,文言文中的“和親”,並不等同於“聯姻”,“和親”就是雙方停止敵對關係,重歸於好,而“聯姻”,僅僅是“和親”的具體內容之一。

董卓為何如此看重孫堅呢?按《三國志》正文,董卓只看重、忌撣孫堅一個人而已。不由的感嘆:董卓亦非泛泛之輩,目光如炬!

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分析為主,尋章為據,容我徐徐而言。

一、先看天下群雄反董卓的大名單。

依《三國志》,天下群雄舉義兵反董卓的,參考起兵時間和官職等,大致有如下人物:

1、驍騎校尉曹操;

2、後將軍袁術;

3、冀州牧韓馥;

4、豫州刺史孔伷(不久就死了);

5、兗州刺史劉岱;

6、河內太守王匡;

7、勃海太守袁紹;

8、陳留太守張邈;

9、廣陵太守張超(張邈之弟);

10、東郡太守橋瑁;

11、山陽太守袁遺;

12、濟北(郡國)相鮑信;

13、何進時期的假司馬張楊;

14、長沙太守孫堅;

15、荊州刺史劉表。

這是依《三國志》列出的人員名單,和小說《三國演義》中提到的十八鎮或十八路諸侯名單自然是有區別,本人只談歷史,不論小說。

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二、名士起兵反董卓

這些前後匯聚而來,高舉反董卓清君側義旗的,都是些什麼來路的人呢?一言蔽之,幾乎都是讀書人或名士:

1、韓馥、劉岱、孔伷、張邈等四人,絕對屬於名士之流。

董卓執政,在廢少帝之前,放出一大批名士去當地方長官。這是尚書郎許靖向吏部尚書周毖提出建議,最終獲得董卓同意的,地方名士到京城當三公九卿,京城名士則到地方上當高官,“進退天下之士”,這四人,就是在京城的天下之士,派往地方當高官了。

2、張超、橋瑁、袁遺、劉表等四人,屬於名士或讀書人:

張超是張邈的親弟弟,橋瑁是天下大名士橋玄家族的人,應該也都屬於名士;袁遺,讀書非常好,“登高能賦,睹物知名”;劉表呢,原本是太學生,黨錮之禁解除後,才開始走上仕途。

3、張楊、鮑信、王匡等三人,接觸過部隊而已:

在前大將軍何進府衙內,鮑信當過騎都尉,王匡當過策符使,張楊當了假司馬,都應該接觸過部隊,當時的大將軍何進派他們去地方上招兵買馬,張楊沒回來,鮑信王匡回來了,不久被董卓任命為地方官了。

十五人大名單中,上述十一人,不是名士,就是讀書人,有些人進入過大將軍府衙任過職,但可以肯定一點,應該沒有殺過人,絕對沒有正式領過兵打過仗。

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三、袁紹、袁術殺過人,但從未領兵打過仗。

此時的渤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在此之前,可能殺過人,但從未領兵打過仗。

大將軍何進被宦官蹇碩等人暗殺後,袁紹、袁術為何進報仇,火“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同時滿大街的抓太監,最終洛陽城“死者二千餘人”,可能在此時,袁氏兄弟殺過人。但是,有一點,在此之前或之後,他們都沒正式帶過兵打過仗。在這十五人中,只剩下曹操和孫權兩人,這兩人,倒是真正帶過兵打過仗的,不過,曹操只能算半個。

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四、正式帶過兵打過仗的一個半人:曹操和孫權。

1、曹操:在反董卓之前,倒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在黃巾軍起事時,議郎曹操轉當了“騎都尉,討(豫州)潁川賊”。曹操當騎都尉,帶兵討伐潁川郡賊人,但應該是時間不長,可能潁川賊人還沒消滅,他就去當濟南郡國的相國了。而真正率領正規部隊前來征討並消滅黃巾軍的,是中郎將朱儁,朱儁上表朝廷,請來徐州下邳縣的縣丞孫堅為佐軍司馬。


2、孫堅:出任佐軍司馬前,他單人單刀殺過一名攔路搶劫的強盜,後跟著揚州|刺史臧旻剿滅了會稽郡妖賊許昌,從此走上仕途,擔任縣丞等小官。中郎將朱儁請來孫堅擔任佐軍司馬,這個孫子孫武的後人,大發神威,“併力奮擊,所向無前”。打得豫州穎川、汝南兩郡的賊人落荒而逃,逃到隔壁荊州南陽郡的宛城,而孫堅更是“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率先攻入宛城,最終徹底消滅賊人。論功行賞,孫堅升官為正式的別部司馬,差不多屬於正規軍隊體制裡的官員。不久,涼州邊章叛亂,他和後來擔任徐州牧的陶謙一起,擔任車騎將軍張溫的參軍,此時,董卓以中郎將的身份,也在軍中,應該彼此認識了。平定涼州邊章後,孫堅出任荊州長沙郡太守,那周圍有大批賊人,孫堅不僅平定了自己名下的長沙郡,還順手把旁邊零陵郡、桂陽郡也平定了,“越境尋討,三郡肅然”,朝廷論功行賞,封為烏程(縣)侯。

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五、十五人中,董卓為何唯獨看重孫堅。

在反董卓的十五人中,只有一個半人打過仗,孫堅當然算一個,曹操算半個,其他人呢,只能算秀才而已,吹枯噓生高談闊論是老本行,帶兵打仗則是大姑娘上花轎了,還要在實踐中慢慢成長呢!

真正打過仗,真正會打仗的,只有孫堅一人而已,如果把孫堅瓦解拉攏過來,那另外十四人,別說要打董卓了,能不能保命都難說呢。

同時,此時的孫堅,已由後將軍袁術上表朝廷,擔任了“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既是豫州刺史,又是正式將軍,在十五人中,在正式官職等級上,僅次於後將軍袁術一人而已。尤為重要的,十五人中,只有孫堅和袁紹有爵位,袁紹是鄉侯,邟鄉侯。而孫堅則是列侯,縣侯,是烏程(縣)侯,烏程縣屬揚州吳郡,孫堅已經是真正的諸侯了。綜合而論,在十五人中,孫堅的地位最高了。

孫堅還有極強的人氣,連死灰復燃的豫州黃巾餘賊們,都對孫堅心服口服的,“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連黃巾餘賊都要主動依附孫堅,可見孫堅人氣有多旺。

最後,孫堅年富力強,孫堅出於155年,和曹操一樣,正當壯年,才35歲。

天下群雄十五人,真正帶過兵打過仗的,只有孫堅一人,綜合地位最高的,其實是孫堅,人氣最旺的,還是孫堅。

憑此而論,堇卓的眼光還是挺準。


附:參考書目

《三國志》及裴注。

關東義兵反董卓,來勢洶洶,其實只有一人領過兵打過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