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盘子里的春天——折耳根

春季健康稿(1150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春雨随风潜入大地,小草发芽之时,我们夫妻俩总要带着儿子回到先生农村老家看望爸妈。除了能欣赏到老家庭前屋后满地的翠绿,嗅着柑橘树的清香,还能吃上一口母亲做的凉拌鱼腥草,那才叫爽啊!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茎叶揉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春雨的滋润下,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都会有鱼腥草的身影。鱼腥草植株矮小,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状茎生于浅层土壤中,白色,节上生根;叶心形或宽卵形,常见绿色,偶有紫色。幽香的气息,随着和煦的春风,弥漫在空气中,醉了春光,醉了蜂蝶,也醉了柑橘园干活的果农。

这时节,村子里会涌出很多身影,忙完果园里的农活,也会采上鱼腥草带回家。嫩嫩的鱼腥草积蓄了一冬的营养,在春光里迫不及待地钻出泥土,等待人们去轻轻地抚摸、轻轻地拔起。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因为鱼腥草的叶子像一扇猪屁股,因此鱼腥草在我们成都平原俗称“猪屁股”,也有人叫它“猪鼻孔”。它还有好多俗名,叫得最多的是“折耳根”。鱼腥草从泥土里挖出来带回家后,用清水洗净,码在筐里,仿佛脱胎换骨,水灵灵,嫩生生。鱼腥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蔬菜。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为了雪耻报仇,节衣缩食,卧薪尝胆,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经常登山采食一种带有鱼腥味的野生蕺菜,以牢记国耻。这段史料说明,蕺菜作为食用,至少已有2400年的历史了。鱼腥草常见的吃法有几种:一是将鱼腥草地下茎除去节上的毛根,洗净后切成2至3公分的小段(也可将嫩叶加入其中),放入醋、酱油、辣椒粉、味精等调料,凉拌生吃,清脆爽口,但腥味较重;二是将地下茎同嫩叶一同煮汤、煎、炒或炖,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三是腌渍加工成咸菜食用,酸香生脆,令人开胃。

近年来由于受“回归大自然”、“药食同源”之风的影响,民间采挖鱼腥草出售和作为特色山野菜食用之风渐盛。市场上出现的人工栽培鱼腥草地下茎粗壮,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异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更受食者欢迎。

鱼腥草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呢!《本经逢原》:“鱼腥草方药罕用,近世仅以煎汤熏涤痔疮,及敷恶疮白秃。又治咽喉乳蛾,捣取自然汁,灌吐顽痰殊效。”《千金》言:“素有脚气人食之,一生不愈。”李时珍云:“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现代医学则认为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还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

聆听着春天的脚步,沐浴着温和的春阳,品尝着母亲亲手为我们做的鲜美的鱼腥草,那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装在盘子里的春天——折耳根

周玉莲,女,现年49岁,四川成都蒲江教师。遨游书海,寄情素笺,惟愿用手中的笔描画岁月波心里的涟漪。2015年5月首次在《品格周刊》发表《不见了的书》,至今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教育研究成果多次获县市级以上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